王静
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总承包二部
摘要:本文以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工程的施工为探讨主题,针对当前施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现状,分析框架剪力墙结构与性能特点,从放线测量、钢筋施工、混凝土施工与模板施工四方面阐述施工技术的具体运用,为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建造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合理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作为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框架剪力墙主体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整个建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紧密相关。在城市人口越来越多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建筑结构形式已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高层建筑的建设不仅能够有效缓解这一问题,还有利于促进建筑行业的创新性发展。因此,了解并掌握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对建筑工程主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工程概述
1.1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结构形式,通过结合传统框架与剪力墙,紧密连接梁与柱,从而打造成一种用于承重的体系结构。从结构类型的角度来看,其在框架结构内设置了一定数量的剪力墙,形成的空间范围更大,使用起来更加灵活方便,以满足不同的建筑功能建造需求。与此同时,剪力墙数量足够的前提下,侧向刚度也需适当扩大,对形变的抵抗能力也会大幅提升。通过结合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两种构造形式的优势特点,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运转性更加灵活,承载能力强,安装施工简单方便。由于适用性较为广泛,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应用范围愈广,运用效果更显著[1]。
1.2结构特点
与传统的建筑工程结构体系有所不同,框架剪力墙具有独特的结构特点。刚度性能、抗震特征与受力范围是其主要的受力特征。(1)刚度性能。主要指相互连接纯框架结构的受力性能与框架剪力墙自身的受力,或者是在整体弯矩中,基底弯矩在总弯矩内占据30%。框架的刚度性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其影响作用。(2)抗震特征。建筑的抗震性能是结构特征的重点内容,建筑抗震等级的确定需要依据框架刚度与剪力墙刚度的实际情况,包括两者占据总结构的具体比例。(3)受力特征。在不同程度的压力施加到剪力墙结构上时,框架可能会发生形变或弯曲等,弯剪型的变形曲线是关键所在,因此建筑抗震等级的划分可以参考框架结构的具体形式。若弯矩达到70%,会削弱框架的刚度性能。要适当提升框架剪力墙的刚度性能,需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达到减震效果。
2 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工程施工技术
2.1放线测量技术
放线测量是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的首要环节,以设计图纸为基准,参照标定的具体参数开展放线测量作业。在这一阶段的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预先使用无人机等设备了解整个工程场地的具体情况,构建出轴线控制网,然后使用经纬仪等定位仪器进行测量,准确记录实际测得的各项数据。在后续的三维建模工作中,测量数据是最基本的参考资料[2]。
2.2钢筋施工技术
钢筋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主体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中较为常见,选择钢筋材料、避免钢筋出现移位是这一作业阶段的重点管控内容,具体的作业流程包括以下几点:(1)采购钢筋材料。
在选取与购买钢筋建材时,应根据工程建设的施工需求与质量要求,从建筑造价成本控制、建造用途等方面全方位考虑材料的具体选择,确保钢筋的规格与质量等级等符合项目施工的规定标准。(2)处理位于框架节点位置的钢筋是剪力墙结构施工的难点所在,钢筋施工的主要着手点是建筑梁柱的节点部位,这种区域内普遍存在更加密集的钢筋。因此,在开展建筑节点处的钢筋施工时,需首先完成密集钢筋的安装作业,然后做好混凝土的浇筑工作。由于混凝土浇筑作业需要连续完成,要求施工人员应具备熟练的实践经验,对于每一环节的操作流程均需准确把握,防止节点处钢筋结构出现位移问题。(3)为了有效预防钢筋存在位移现象,应先将箍筋框牢牢固定,在整个钢筋安装与混凝土浇筑的施工阶段,应实时观察钢筋的具体位置,合理控制钢筋安装的稳定性,将钢筋出现位移的几率最大程度上缩减。同时,还需对每个梁柱的连接节点一一确定。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中,梁柱节点的分布会较为广泛,要确保结构节点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可以在施工现场对钢筋施工放样绘图,制作同等比例的模板,以便为施工人员提供准确的指导,防止节点处钢筋出现移位等问题。
2.3模板施工技术
完成钢筋工程施工内容后,可以开展模板施工工作,确保浇筑混凝土的呈现效果与整体质量。混凝土模板施工与支撑模板施工是框架剪力墙主体工程的主要作业内容。(1)混凝土模板施工。建筑外观墙体与结构内部是混凝土模板作业的主要范围,各个梁柱节点处是关键点与难点所在,模板材料的选择对墙体混凝土模板施工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在选择和应用模板材料时,应充分考量建筑的实际建设层高。与普通的施工位置相比,建筑结构节点处的混凝土浇筑强度有所不同,指标等级也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有效防止墙体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与使用阶段中出现裂缝,应尽量选择不同类型的混凝土材料[3]。(2)支持模板施工。在框架剪力墙模板施工之前,需进行模拟实验,在确定其可行性与安全性后才能开展正式的施工工作,除此以外,还应检查验收所用材料的质量与性能情况,确保抽查检验合格后才能进入作业现场。将支撑架搭建在建筑物主体结构的外部是支撑模板施工的基本内容,这种支撑架需要承载两部分压力,一是施工人员的自身体重,二是在来回作业过程中附带的外力。在模板工程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检查支撑架搭建的稳定性与牢固性,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2.4混凝土施工技术
完成模板工程的质量验收作业后,可以及时开展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总体的施工流程包括以下内容:(1)选取和调配混凝土材料。在混凝土原材料的选购阶段,采购人员应进行试配作业,检验材料的实际配置情况。然后在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依照设计要求的试配比例对混凝土材料进行调配。与此同时,还可以根据项目作业的实际需要对混凝土的调配比例进行适当调整。(2)混凝土施工技术。在连续进行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建筑结构的截面普遍较大,需要大量的混凝土材料,因此应选用分层浇筑的作业方式,依次浇筑。即在刚刚完成上一层的浇筑作业后,及时浇筑下一层的混凝土材料,有效防止两层之间互不贴合,存在断层或裂缝等问题。(3)混凝土的养护技术。在完成浇筑混凝土的作业内容后,应有序开展后续的养护工作,以工程施工所在地的天气条件与气候情况为基准,定期洒水,保持混凝土表层长期处于湿润状态。同时,不得在混凝土上放置重物或杂物等,人员也不得在上面行走。物理避免混凝土内部或表层上出现裂缝,在配置混合材料时,不得将膨胀剂掺入其中,还需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超过30℃。混凝土材料的运输可以借助泵送技术,有利于提高作业效率。
结束语: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快速发展为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普及与应用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要充分发挥其稳定性、抗震性与刚度强等优势特点,提高建筑主体工程的建造质量,应正确认识并准确把握放线测量、钢筋施工、模板施工与混凝土施工等作业技术,提升框架剪力墙结构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金冬盛.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要点[J].门窗,2019(22):92+94.
[2]陈涛.分析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J].低碳世界,2019,9(09):234-235.
[3]孙立鑫.浅析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J].地产,2019(14):14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