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新
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总承包二部
摘要:建筑工程作为我国支柱型产业其对于社会的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建筑类行业在施工阶段使用更为广泛的技术,不仅提升了建筑质量,同时准确对接人们居住方面的要求,满足生活水平提升的需求。本文将重点研究建筑施工所使用的技术种类,以及提升施工现场管控效果的办法,以期为后续深度研究提供原始材料。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引言:随着人们逐渐关注建筑体效能,以居住需求为导向的建筑过程更具备与现实情况接轨的优势,因此为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应当研究建筑过程所使用的技术种类以及合理管控施工现场的办法,制定完整的管理系统,从多个层面提升施工效率和效果,保证成本作用的积极作用。面对技术革新逐渐加快的形势,相关人员要从技术管理的角度,分析建筑中使用的技术种类,并结合建设情况,分析提升技术应用效能的办法。
1 建筑工程常用施工技术
1.1软土地基加固技术
地基的质量和稳定程度将影响上层建筑体的运行和使用效能,因此在建设施工过程中要研究提升地基牢固程度的技术,切实保证整体建筑的安全性能,符合新时期建筑物使用的需求。对于不同的地理环境来说,其应用的地基加固技术间存在差异,硬质土能够基本满足建筑安全性能和地基稳定性的要求,但软土地基则需要加固技术的辅助,解决因土体松软造成的稳固性问题。软土地基周围的土体结构不能满足高压、高载荷的要求,仅通过建造地基难以达到承受力的要求,因而需要附加应用加固技术,在地基内外表面采用不同的处理办法,提升地基的承载能力。常用的地基加固技术包括换填土质、内填加筋、注浆法等,使用多种化学加固的办法,改善原生土体条件,使其更具备支撑上层建筑的能力,并使用支撑能力强的材料和土料,按照分层的办法,逐层填入相应的土料,确保承受能力的提升。
1.2电气防雷技术
电气防雷技术应对现阶段电气设备逐渐增加的状况,施工人员在处理用电安全方面的问题时,要注重选择保障住户的技术和工艺,优化电气线路,设计符合地下管线施工要求的走线方式,标定建筑功率使用限度。为保证电气设备安全性能,选用标定明确的断电开关,明确其参数和使用限度,将既定标号与要求数值相比对,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接入实际线路中。同时关注雨天用电问题,强化电气接地工作,为电气设备雨天正常工作提供技术支持,避免因雷击等自然现象降低电气系统运行的稳定性[1]。现代化建筑具有高层和超高层的特征,整体结构组成较为复杂,因而遭受雷电袭击的可能性较高,需要技术和施工人员认真研讨接地办法,避免出线因单个用电设备损坏,降低系统整体安全性能的情况,提升电气设备运行的完备程度。除了上述技术应用实例外,利用电气防雷技术还能够完善建筑管线铺设效果,降低管线相互缠绕和影响的几率,提升接口连接的紧密性,整体结构更加稳定,保障电气防雷的效果。施工人员在分块处理结束后,需要二次检查,再次检验线路接地的情况,合理规划走向,提升电气系统运行的质量。
1.3防水处理技术
漏水现象是建筑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运用提前管控的方式,使用防水处理技术,可一定程度上解决建筑施工漏水的问题。选定合理的水管和防水处理材料,设计系统和具体设备,准确测算出水量和用水量,精准安排水管和输水管道建设的数量和位置,确保位置的合理程度,在一定的单位面积内形成高效的输水和送水结构,避免资源浪费。防水系统的构建需要技术和设备的支持,下到市场,选用适合于建设过程和要求的水管和防水材料,避免因漏水损坏建筑物,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技术人员要能够构建结合技术应用的范围,设定使用的工艺,提升系统防水性能,降低成本浪费,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对接成本控制的相关要求,切实满足建筑施工目标[2]。
2强化施工技术现场应用管理效果的办法
2.1质量管理
现场施工过程需要管理人员予以充分重视,从多个层面对接质量控制的要求,从而提升质量的效能。对于技术应用层面来讲,现阶段存在施工人员对技术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了解不清的情况,无法保证技术应用的效果,因而在开展施工作业前,管理人员要能够深度了解技术施用的具体项目,确定应用规范,并对施工人员采取考核的办法,严格管控其技术应用的准确性,明确不同施工团队的基本能力情况,对于没能满足操作规范的人员,不允许其进入施工现场,从源头管控建设质量[3]。
技术应用不仅需要科学施工的人员,同样也要配备质量合格的材料和设备,在保障施工流程符合规范化要求的基础上,联合质检人员,重点筛查即将入场的材料和设备,按照质量检验的要求,要求供应商和采购人员同时给出合格证明,依据详细的采购类目,核定产品和设备是否能够满足技术应用的要求。若材料数量过于庞大,利用抽检的办法,对照参数标准,确定该批次建筑材料和设备是否能够满足规范化施工的需求,并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核准材料参数和质量,达到质量管理的目标。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并非单独运行,需要多个部门人员协同合作,因此要构建完善的人员作业机制,为各个部门人员明确其工作的要点,要求领导人员结合部门工作重心,细化工作内容,设定施工和作业计划,提升质量管理的精准程度。
2.2安全管理
施工现场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稍有不慎将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管理人员要深度研究施工中存在的隐藏风险,降低安全隐患,制定完备的防范措施,有效提升施工现场的安全程度。目前建筑过程需要应对高空作业的问题,施工人员要合理穿戴安全装备,对于操作不同安全等级的施工人员,要求其佩戴符合其作业范围和内容的防护设备,严禁未穿戴防护设备的人员进入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同样要带好安全帽,避免因高空坠物影响人身安全的情况发生,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施工阶段需要对水电等管线进行合理布置,管理人员结合施工进度,设定防火、防漏电的办法,提醒施工人员结合设计图纸,准确布控相关管线,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等级。形成常态化的培训机制,增加防火、安全接地等方面知识内容,定期组织考核活动,提升施工人员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对于不遵守安全管理办法的人员,视其情节严重程度采取相对应的惩罚办法,刺激其他人员重视施工安全,为技术应用提供安全的环境。
2.3现场管理
为提升现场管理的准确度,相关人员在开展施工作业活动前制定管理办法,理顺不同区域的施工流程,结合建设工程重要指示文件内容,根据工程管理的相关办法,设定施工计划,确保后续监管工作能够有据可依,提升施工效率[4]。联系第三方管理机构,实施严格的监督办法,考虑不同环节的特点,针对技术应用的具体情况,设定应急处理办法,提升应急效能,避免因突发事件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注重技术应用和管理,采用多方联动的办法,实际勘察施工现场情况,对接施工要求,完善具体流程。运用实时监管的办法,动态跟踪施工进程,针对突发事件及时给出处理意见。目前,施工技术革新作用较为明显,要求施工人员具备合理应用技术的能力,从而保证技术得以准确应用。
参考文献
[1]乔广强.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J].住宅与房地产,2019,33:122.
[2]张岭如,剧孟飞.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要点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20:61-62.
[3]黄厚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措施探究[J].门窗,2019,12:76+79.
[4]徐广占.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管理措施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15: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