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工程施工中抗震技术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卷第18期   作者:季宝杰
[导读]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施工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
        季宝杰
        平邑兴云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 273300
        摘要: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施工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在当今的智能建筑中有着十分精密而又复杂的电子设备,同时也有着很多的线路,因此这就使其对电流以及电压的抵抗能力被进一步降低,这样就很容易遭到雷击的情况,对于建筑的稳定以及安全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影响。为了使得建筑在安全性方面实现有效的保障,有关技术人员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得建筑在抗震设计应用这一方面实现有效的加强。这样才可以使得建筑的抗震实现运行的稳定,有效对人们实现人身安全的保障,使得雷击情况造成的损失以及破坏得到有效的避免。本文就建筑工程施工中抗震技术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抗震技术
        引言
        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对建筑结构以及建筑住户的生命安全存在着较大的危害,是建筑结构设计与建筑工程施工中研究和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与建筑工程技术水平提升,在现代化的建筑工程施工与建设中,人们对建筑工程的各项性能与结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建筑工程中的抗震设计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建筑设计内容,而且在有效减少地震灾害对建筑的不利影响及促进建筑整体质量和安全水平提升等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1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地震作为一种破坏力极强的自然灾害,一旦发生,不仅影响范围大,造成的伤亡也十分严重。在地震作用下,房屋大面积损毁坍塌,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还会造成交通网断裂,使得人们无法正常生活。我国历史上发生过几次级数较大的地震,例如汶川大地震、青海地震等。几乎每次发生地震,都会有大量的人员伤亡。当地经济发展遭到极大的打击,对我国全面发展极为不利。尤其是近年来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增大。城市建筑物密集,一旦发生地震,相连的建筑物都会互相影响,人员逃脱及其困难。就地震灾害来说,产生破坏的因素主要是建筑的损毁坍塌。作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场所,一旦建筑受到地震影响而出现变形、坍塌问题,那么对处于其中的人员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威胁。地震灾害破坏力如此之强,引发了社会的恐慌。虽然近年来科学技术发展极快,地震灾害检测手段层出不穷,但即使能够准确预测地震,但要想阻止地震的发生却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够采取相关措施,来降低地震造成的不良影响。而强化建筑结构抗震性能,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如果建筑具有可靠的稳固性,在地震发生时,强大的抗震能力能够使得建筑尽量屹立不倒。只要建筑不受到损毁,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伤亡就能得到有效控制。随着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优化改良,人们期望在发生地震时,建筑结构不仅能够不倾倒,内部的各种装饰和设备也能维持原样,这就对建筑抗震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当今建筑行业迫在眉睫的任务。
        2抗震设计应用的原则分析
        2.1实用性的原则
        在抗震设计应用过程中,并不是有着越高的成本就可以实现越好的抗震效果,而应该将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进行运用,使得成本的投入更加合理。这样才可以使得抗震设计应用在使用性能上得到有效的保障。所以在对建筑进行抗震设计应用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实用性的原则加以严格遵守。
        2.2注重抵抗性和稳定性的原则
        要想让建筑工程在遭遇地震后依然稳定、安全,设计人员在设计之初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建筑工程的抵抗性和稳定性,保证建筑具有很好的安全性能。在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点是结构的抵抗性设计,并且在做抵抗性结构设计的过程中推测出在其实际情况下的抵抗能力,确保地震发生时,可以降低损失,这是对抗地震破坏力的重要措施,因此也是设计师需要着重考虑的一点。此外,力学体系的受力平衡问题也可以很好地为建筑工程的抵抗稳定性提供理论基础。


        2.3可靠性的原则
        在抗震设计应用过程中,应该对可靠性的原则加以严格遵循,这对于抗震系统的正常工作以及抗震的效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就当前的情况而言,人们最关注的是抗震设计应用是否和建筑的实际情况符合,所以在进行建筑的抗震设计应用过程中,应该对建筑物进行特点的考虑,在安装设备的过程中一定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这样才可以使得抗震设计应用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
        3建筑施工中抗震技术应用
        3.1隔震技术应用
        建筑工程施工中,隔震技术的应用是通过对建筑房屋结构的自振周期增加,以减小地震作用下能量在地面的进入强度,从而达到相应的建筑防震抗灾效果。根据隔震技术的这一应用原理不难看出,采用隔震技术进行建筑工程施工中,不仅需要对隔震装置的合理选择和应用进行深入考虑与控制,同时需要通过对各种先进的施工设备的应用,并确保建筑施工应用的各种技术产品性能可靠,建筑隔震设备的质量与性能表现良好,使用寿命相对较长等,从而才能够有效保障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施工和应用效果。摩擦摆隔震设计在建筑抗震技术中应用比较常用,根据支座滑动面朝向可分为滑动面朝上与朝下两种支座设计。
        3.2减震设计应用
        在传统的建筑结构中,延性结构体系是重中之重,任何设计者都会注重这方面的设计。延性结构体系在建筑工程的结构中具体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在地震灾害发生时,不会严重变形,造成安全事故;另一方面是建筑物设置了减震设计,可以增大非弹性状态建筑结构构件的延性,充分吸收地震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并且不会造成大的损耗。这样不仅保证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当地震来临时也可以降低地震的不良影响。
        3.3主动控制与半主动控制技术应用
        建筑工程施工中,所采用的主动控制抗震技术是指利用外部的能源支持进行抗震防护的一系列技术手段,这类抗震技术是通过地震振动以及对其所施加的反向作用的反控制力影响,对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结构破坏与倒塌问题进行有效预防。主动控制抗震技术进行建筑抗震设计应用,主要利用传感器在建筑结构荷载监测中的动力响应以及外部激励共同作用,来满足其相应的控制检测要求,从而实现计算机信号传输与计算分析下的作用施加和控制目标完成,达到对建筑结构振动的控制效果。半主动控制抗震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是利用控制机构对地震作用下的建筑结构参数进行改变设计,从而促进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优化提升。
        3.4过电圧保护设计应用
        因为雷电主要是在楼顶对其直接击中,地震时必然引起滑坡泥石流,雷雨天气的出现,对建筑的安全有着很大的影响。或者是在建筑的侧面对其击中,在抗震设计应用过程中,应该将顶楼作为过电压保护的第一级。同时,因为在建筑物的上部,侧击雷的可能性很大,因此相应的雷击情况就会使得上下左右这四个方向受到影响。同时在接地的系统和四周抗震地连接的过程中,也可能会遭到雷击,这就使得雷击点和下级的抗震器间的距离被拉近。但是此时下级抗震器在流通量方面又比上级抗震器低,因此就使得抗震器受到严重的破坏。所以在进行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应用过程中,一定要和电源系统的多极化实现良好的配合。
        结语
        总之,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抗震技术要点分析,有利于促进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水平提升,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地震灾害对建筑结构的不利影响,促进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与安全性提升,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绍斋.建筑工程抗震施工的影响因素和措施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9):1598.
        [2]陶文建.试析建筑抗震支吊架的施工技术与应用[J].中国房地产业,2018(23):175.
        [3]万明.新时期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质量控制要点[J].房地产导刊,2018(12):63.
        [4]张泽男.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关键问题及对策研究[J].砖瓦世界,2020(12):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