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昂昂
身份证号码:37098319880319****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发展越来越注重质量,我国各领域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建设工程规模的扩大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开发一个完整的施工管理系统是建筑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如果建设单位高度重视建设项目的施工技术管理,将大大提高项目的整体质量和施工效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现状;控制措施
引言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建筑理论的不断完善,促进了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显著提高了我国建筑施工质量。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是提高施工质量的制度保障,也是有效减少施工失误的主要措施,对建筑物的质量影响较大。但是,部分建筑企业过度追求企业利益,忽视了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导致建筑施工质量问题频出,恶化了建筑市场发展环境。
1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存在的主要意义
我国的各项发展正经历着日新月异的新时期,对于解决民生的基本建设工作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所谓的建筑中工程技术管理,将施工企业在建筑中施工的时候,需要投入各方面的技术管理,将这些技术管理汇总在一起,就是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它贯穿于项目从开始立项至项目竣工验收阶段,对于在工程中所涉及的技术进行统一管理,旨在于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
2建工项目施工技术管理的现状
2.1缺乏科学有效的规章制度
建筑工程施工中需要多种复杂工序的共同参与,施工现场的情况复杂多变,由此可见,建筑工程施工中技术管理中存在着许多漏洞,缺乏科学有效的规章制度对其进行规范。在我国,明确的建筑施工技术标准尚未落地,导致各个建筑单位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各自为政,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工期拖延的问题,对整体施工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2.2物料管理缺位
建筑材料等建筑物料的管理是对建筑施工作业造成影响的因素之一。原材料的质量好坏,将直接体现在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之上。但在实际操作中,施工现场物料随意摆放、随意堆砌,尤其在一些工艺复杂的施工现场,多种材料的管理混乱对后期筛选工作起到了较大的阻碍,更容易引发存储不当导致的材料质量退化等问题,从而对整体建筑工程的主体质量有着不利的影响。
2.3人员管理混乱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参与施工的人员众多,作业流程复杂,给施工现场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一些施工者的技术不规范操作,易影响到整个作业流程,从而产生连锁反应,不利于整个建筑工程的实施开展。另外,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高低也是重要因素之一,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在安全意识方面体现得较为明显。从现实出发,目前,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安全问题是较容易被忽视的方面。缺乏安全管理,事故频发,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起着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
2.4施工现场的监督不到位
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缺失同样还体现在对施工作业现场的不科学质量管理,对施工技术的不合理监督。对繁琐的建筑工程作业施工现场,不采取合理的监督将会造成安全隐患的重大问题,例如土木工程建设实体中的施工放样等,需要监管人员对其进行技术上细致的督查。此外,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不平均,内部差异明显,在技术操作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不能按照技术章程进行作业。
3采取的控制措施
3.1加强对原材料质量的检查
施工技术人员要加强施工材料的质量监督,如材料的检验方法以及检测标准,材料检验人员的数量配备等要重点关注。对进入施工现场的钢筋和水泥等大规模材料,要送至第三方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才能进入工程现场使用。对于质量检测不达标的产品,要立即封存退回,不能使用在工程中。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焊接成品的质量检查力度,首先从外观上对于钢筋焊接的弯折角度以及是否有裂纹进行详细的查看,对于焊接的试件要随机进行抽取试验,试验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步工序。对于施工中所使用的混凝土材料,要确保混凝土材料的水泥砂石以及外加剂满足施工技术标准要求。在多次实验的基础上,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严格的审计,找到最为合适的比例条件。同时还要对混凝土浇筑的施工工序进行检查,查看是否有漏洞。施工过程中对于商品混凝土要做好试块的取样工作,对现场严格进行取样,需要将准备好的试块送至混凝土实验室进行检测,对于检测后的结果要进行数理统计,达到质量标准要求后才能使用。施工单位要做好养护工序,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要每天进行测量。如果发现某一道工序难以满足验收标准规范要求,要及时进行质量的整改。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要分门别类进行码放,要有专门的存储材料的仓库,同时做好防潮,下部需要设置垫块,与地面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受到雨水的侵袭而产生材料的泛潮。对于材料的领用,一般采用限额领取的方法,能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材料的浪费。材料管理人员要做好详细的记录,避免二次领料,做好材料使用的规划和管理。
3.2建立切实有效的技术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科学的施工技术管理机制,对整个建筑项目的生命周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建筑企业需要落实到施工现场的管理,构建科学合理的技术管理制度。从工程前期的设计方案选定阶段来看,就需要施工设计人员考虑现实施工的条件,考察实地情况,与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沟通,修改图纸,以便施工人员领会设计意图。工程中期与后期,则需要建筑单位加大对施工现场和工程质量监管的力度,规范章程落实。此外,还要形成建工项目的追责体系,对存在问题和纰漏的环节要对主要责任人进行问责,从而保障施工技术管理的运行。
3.3提升施工技术人员质量意识
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施工技术人员是管理的主体,因此需要提升技术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建设单位要及时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开展技术管理的控制培训工作,在培训过程中,重点对规范化施工以及规范流程进行普及,防止出现违章操作的现象。特种作业人员要经过培训,培训通过后,持证才能上岗作业。建筑施工企业要有专门的技术管理部门,能在施工过程中总结技术经验与先进的管理方法,提升企业独特的技术管理体系,这种总结性的技术管理经验能形成复制的案例,方便在下一个项目中快速形成技术管理经验,提升技术管理的效率。企业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也要投入较多的资源,除了配备专业的技术管理技术人员之外,还要落实技术管理规章制度,制定有针对性的技术管理可执行操作条款,让技术管理意识落实于每一个施工技术人员心中。同时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以提高技术人员参与施工技术管理的积极性,与绩效考核相关,实现技术管理的良好评价,实现正向循环发展,促进企业技术管理工作长期健康稳定推进。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对提高建筑施工质量有积极作用,也是降低施工现场事故发生率的重要基础。虽然我国建筑行业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但是部分建筑企业对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不重视,导致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不达标,施工进度较低,这不仅增加了建筑企业的施工成本,而且无法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婷.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与创新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36(12):23-24+49.
[2]于宁.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探究[J].中国标准化,2020(22):29-30.
[3]丁江勇,廖威,吴柏成,等.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措施[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19):60-61.
[4]王朔.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的控制要点与优化措施[J].工程技术研究,2020,4(14):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