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远泽
身份证号:45272819770118****
摘要:森林生态旅游是指在被保护的森林生态系统中,以自然的景观为主体,再融合了不同区域内的人文、社会景观为主要对象的旅游。游客通过这样的方式去融入大自然,获得了解自然、享受自然、回归自然的好处,会自觉产生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的一种文明、科学、自然的旅游方式。
关键词: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相关保护措施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科学技术得以发展,但城市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的污染。许多城市居民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造成的困扰,选择走出城市,进入森林,在森林中享受,不但能够有效缓解人们在城市中紧绷的疲惫神经,还让人们可以真正体会到返璞归真。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森林旅游中,森林旅游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为加强对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让森林可真正达到健康稳定的发展,势必要积极开发森林旅游项目,不仅如此,森林经营者应该在发展森林旅游的同时,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
1森林生态旅游的概念
森林生态旅游是西方国家新兴的旅游方式,是指人们在人工林或天然林中开展兼具经济与生态效益的旅游活动。森林生态旅游不仅能活跃地区经济、扩大就业、增加群众收入,还能有效保护和优化森林生态系统,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的积极意义
2.1实现环境良性循环
森林生态系统的强有力发展不仅能使人们放松,而且能满足新时代的精神需求,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森林管理不仅为接近自然提供了机会,而且也为良好运作的森林提供了一个更有利的条件,在这种条件下,森林的经济利益可以纳入森林管理,以促进养护和保护森林资源的过度使用,并促进森林的恢复和发展。森林管理还提高了人们保护森林的意识,创造了正确的旅游概念,从而促进了我们生态系统的长期发展。森林生态旅游还扩大了林业经济,以实现森林资产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2.2资源的特殊性以及可持续性
在旅游业中,生态旅游占据着一定的市场份额,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林区内有茂密的植被,能够调节气温,林区内有自己的小气候环境,是避暑休闲的良好选择。林区内空气清新,环境优雅,能够让旅行者身心放松,并实现亲近大自然的目的。从林区的资源角度看,自然资源具有可持续性,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具有更新的能力,林区内植物的繁殖能力较强,不仅可以通过天然繁殖进行更新,还可以通过人工造林等方式达到资源更新的目的,使林业资源持续不断地延续下去。
2.3增强人们环保意识
森林生态旅游的良好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态保护意识和保护方式,使森林生态环境问题得到各方重视,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林业相关管理部门都能够提升森林生态保护意识。人们在森林生态旅游过程中,得到了非常充分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显著提高了生态保护意识。
2.4资源保护性
与传统的旅游业相比,森林生态旅游具有资源保护性,在生态旅游与环境建设中均有体现。在旅游资源开发与设计规划方面,都需要符合人与自然协调统一的基本要求,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开发可利用资源,充分利用林业资源的经济价值,在计算开发成本时需要将资源成本计算在内,同时进行科学地规划,以保证投资效益的持续性。在森林生态旅游的管理方面,要在生态资源的容量内进行利用,避免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破坏了生态效益。与此同时,游客也对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有保护的义务。
3 我国森林生态旅游较为突出的问题
现如今,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日益加快,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压力与日俱增,因此城市居民更向往返璞归真的原始生态环境。而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开发可以为人们带来最佳的生态环境旅游胜地,可以让游客的思想最大限度地获得放松。近年来,森林生态旅游业的兴起推动了森林旅游项目的开发,但对于森林的过度开发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和资源,而森林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如下突出的问题。
3.1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足
生态环境保护是森林旅游行业开发的核心指导思想,如今应重视的问题则为如何让森林旅游行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实现和谐统一的平衡。现如今,我国森林公园的开发遵循着先开发后治理的原则,这种项目的开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产生不良影响,如在景区中未合理规划就建立宾馆、游乐场等设施,不但严重破坏景区中的生态景观,还严重破坏森林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在森林中修建森林公园时,在规划设计过程中缺少生态环境保护观念设计原则,让景区中的污水和生活垃圾与日俱增,并没有采用合理有效的措施避免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频繁发生严重污染现象。在利益的驱使下,更多的自然生态区在开发的过程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不仅如此,最严重的就是破坏了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对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给物种带来严重打击,导致很多珍稀物种面临灭绝。
3.2森林资源滥砍滥伐
森林资源只伐不种或大面积滥砍滥伐,导致我国森林面积骤减,动植物失去栖息地、土壤肥力下降以及水土流失加剧。加强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迫在眉睫。
3.3森林旅游资源的粗放式开发
许多地区在开发森林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存在特征、规律认识的掌控不足,开发指导缺少合理性,引用技术缺少完善标准等各种问题。日益形成普遍的同质性开发,再加上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以及服务方面都比较粗放,像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等具有很大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精品非常少。不仅如此,许多地区的有关部门在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中,通常不会针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论证、评估、规划,通常都会盲目地实施粗放式开发。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无法把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置于重要的位置,使众多不可再生的森林宝贵旅游资源遭受严重的破坏与浪费。例如,被誉为自然迷宫、地质博物馆、森林王国、植物百花园、野生动物乐园的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随着周围森林大面积的砍伐,其周边水质逐渐降低,森林旅游区的开发不但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还严重影响旅游品牌质量。
4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及保护策略
4.1生态优先,因地制宜
生态环境是开展生态旅游的基础与前提,故而,开发森林生态旅游必须严格按照“生态优先,因地制宜”这一原则,在积极开发森林资源的同时,加大对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全面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全面加强对森林生态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合理划分森林资源的管护范围,签订防火及管护责任书,明文规定管护人员、管护职责以及管护内容,做到责权到人;制定完善的巡山护林监督检查制度以及量化管理考核制度,将监督检查结果与考核结果相挂钩,将考核结果与薪资、福利相挂钩,严格执行各项考核制度,奖罚分明,全面提升森林管护效果;在不影响、不破坏森林环境的前提下,将林下资源开发与森林管护相结合,合理开展林副产品采集、养殖、种植等活动,在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全面提升管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第二,开展森林经营。合理调配树种,积极营造功能多样、景观优美的森林系统,从而更好地满足森林资源开发需求。第三,积极开发绿色产品。在森林资源承载力以及生态环境容量范围内,结合当地的旅游特色,有针对性地开发生态旅游产品,从而更好地保证森林资源开发的生态效益。笔者建议,旅游区的建筑物风格应与森林景区的生态、文化以及自然环境相吻合,两者相得益彰、和谐发展;充分利用林区野菜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展旅游生产活动,倡导绿色产品、绿色饭店、生态能源、绿色人家,积极为游客提供生态化服务;加强对森林景区的生态管理,充分结合森林景区环境功能承载力以及游客情况进行科学管理。
4.2加大宣传保护力度
1 .提高公众对森林开发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认识,确保他们全面了解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以及环境与森林旅游业之间的密切联系。“绿山是金矿”,环境不仅是一种自然或经济资源,而且更好地保护环境,以便在未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2)通过广播、自我媒体、报纸、电视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生态系统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在森林中旅行,遵守严格的法律,并作为现场环境保护处置。3)充分宣传环境保护对当地居民的重要性。地方森林不仅是人民的经济来源,而且是保护家园的社区。这样,当地群众不仅要自觉地参与环保部队,还要监视游客在森林砍伐中的行为,促使周围的人共同致力于环保。
4.3开发技术,培养人才
在我国,森林生态旅游是一项复杂的科学事业,也是一门新兴产业,如何更好地开展生态旅游,是摆在国人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开展森林生态旅游需要专业人才支持,故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对该领域人才的培养力度。笔者建议,可在高校开设森林生态旅游相关专业,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及时弥补专业人才空缺。与此同时,积极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所有从事生态旅游相关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生态技术培训,从市场动态、旅游政策、民风民俗、自然资源等角度对森林旅游有充分的认识。
4.4采用生态化管理方式
现如今,我国大多数森林旅游区都利用粗放式管理方式,此方式不仅浪费森林资源,还会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因此,为保证生态平衡势必要采取生态化管理方式,让我国森林旅游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1)政府和有关单位应提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对于滥砍滥伐的人员应严格处置,提高犯罪成本。不仅如此,在规划森林旅游时应聘请专业人员,可利用国外的先进经验,科学开发本地的森林资源。2)当地政府应对生态环境旅游提高资金投入,提高网络通信等先进技术的融入,为森林旅游人员带来便利。3)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采取精细化管理方式,不仅要开发,还要治理,在开发时为森林修养恢复提供机遇。还要提高对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若是发现生态环境中出现问题,就要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生态平衡,让森林旅游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4)在开发森林资源时,应严格遵循平衡的发展理念,科学规划森林资源的开发区域,若是过度开发与开发不足将会直接影响森林旅游的发展。
结束语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人们想要回归大自然,去感受森林的清新空气,以及美丽的景色。因此,森林生态旅游作为休闲娱乐项目,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市场规模不断在扩大,随着消费者潜力不断的提升,未来森林生态旅游业一定会达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董博雯,马琳.新时代背景下黑龙江省生态旅游发展新路径[J].对外经贸,2019(12):40-42+98.
[2].践行“两山”理念发展生态旅游[J].中国生态文明,2019(06):53-54.
[3]陈永乐.森林旅游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分析[J].农家参谋,2019(24):109.
[4]付艳.森林生态旅游业生态经济管理机制建设探讨[J].产业创新研究,2019(11):11-12.
[5]王军军.森林生态旅游与森林保护探讨[J].南方农机,2019,50(22):72+83.
[6]邹伏霞.生态旅游资源分类研究述评[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11):41-43.
[7]李成惠,柳丽霞,郭小华.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发展战略[J].华东森林经理,2019,33(04):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