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
武汉市宇驰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湖北省武汉市,430000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城市化进程,产生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已成为阻碍当下城乡建设的问题之一。本文从生态理念下的城乡规划为切入点,详细的阐述了贯彻生态环保理念的城乡规划设计的意义及相关要点,提出了科学可行的城乡规划设计的优化策略。希望在城乡建设中能加强环境保护,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理念;城乡规划;规划设计
引言
生态理念的研究重点就是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之间的平衡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目标。将生态理念贯穿于城乡规划设计的整个环节中,目标是期望人、环境、经济实现共同发展,建立和谐共生的城乡环境,为人们提供舒适环保低碳的生活工作环境,减少人类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因此,有必要加强保护环境,倡导经济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低碳环保节能的理念,加强城乡规划设计水平,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1、城乡规划建设的作用
(1)对宏观经济条件的有效调控城乡的规划和建设对于整个城市和乡村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利用专业的规划理论,对城市的生活空间和乡村的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地布置,实现对城乡建设过程中市场交易行为的介入,确保整个城市和乡村能够在规范的环境中成长。在城乡的规划过程中,通过掌握开发的权力来实现对城乡建设的管理,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趋势和实际发展的需要来制定相应的开发措施,实现对宏观经济条件的科学调控。(2)为社会的公共利益提供保障城乡规划的最根本目的是要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建设符合社会演变特点的活动空间。对于一些人口密集度较高的区域,通过实施有效的城乡规划方案,建设大量的公共基础设施,可以实现公共资源空间的公平分配,保障了社会的公共利益。此外,根据城乡的经济发展情况和生态环境特征做出区域性的未来发展目标规划。全面考虑社会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结合土地资源的分配理论实现城乡的公共利益,并通过合理的开发和严格的控制,对社会的公共利益进行保障。(3)维护社会的公平利益关系城市和乡村内部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竞争和发展的多重关系,主要是因为个体的生存需要空间,而竞争成为了得到更多资源的手段,一部分竞争关系在利益面前失去了公平性,导致不良社会风气的出现。因此,城乡规划通过科学的协调手段,改善城乡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恶性竞争趋势,促进各个城市和乡村之间建立和谐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维护整个城乡体系中的公平利益关系。(4)有效提升人们的居住生存环境城乡规划的最主要作用是对城市和乡村中的生活区域和基础空间进行科学的布局与合理的规划,提供有效的配套设施,全面提升各种资源的协调程度,满足人们的生产需要和生存需求,提升人们的居住生存环境。此外,通过城乡规划对城市和乡村中的绿化环境进行设计,有效维护生态平衡,净化生存空间,提高人们生存环境的质量,为人们的生命健康提供安全保障。
2、当下我国城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乡规划设计中,相对侧重经济结构优化,采用比较粗放式的管理,只顾发展经济,未多考虑其他方面的影响,以至于当下出现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极大的制约了城乡的可持续发展。城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加剧方面。在前期的城市化建设中,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造成城市建设中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例如西部地区经常出现的沙尘暴天气,城市工业污水直接排放于河道中,大量汽车的尾气造成的空气污染,城市堆放的垃圾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等,都产生了较严重的环境问题,不利于城乡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是人类对地球资源的无限制的索取,例如石油、煤炭等能源资源都出现了供应压力,水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不容忽视,部分地区无限制的使用地下水资源,造成了水资源枯竭,还引发了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
3、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策略
3.1资源全面节约利用,循环发展
在生态文明的基础上个进行城乡规划,统筹城乡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其他行业的发展规划,实现城乡产业之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推动城乡科学合理规划设计。在此过程中,要全面节约利用资源,实现城乡建设循环发展;用产业化的形式引领现代化农业发展,完善农业组织形式,提高农村发展水平;通过合理的城镇化发展带动城乡发展,依靠城乡之间的合理分工,实现良性互动,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实现产业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资源消耗,实现对城乡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
3.2转变城乡发展理念,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
转变城乡发展理念,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科学合理的规划,有助于保护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发展模式。在具体的城乡规划中,需要立足生态文明建设,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不断改变传统的城乡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切实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对城乡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协调好城市建筑、交通、绿化等方面的关系,加强资源、自然环境的维护和合理开发,提高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重视对农村原有特色的保护,加大城市绿化面积,坚持生态城市发展思路,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目标,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3.3构建绿色的城乡交通系统
交通系统是城乡规划中的一项重点建设任务,对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有决定性的作用。目前,我国的环保事业正在大力的开展,为了切合这一环保主题,在城乡规划中加入了绿色交通系统的构建,实现城乡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交通系统的构建需要建立在满足基本行驶功能和人们出行需要的基础上,对城市的公共交通设施加强建设,对道路行驶路线进行科学布局,打造低碳环保的绿色城乡。
3.4明确城市和乡村的功能区域的划分
在传统的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不够清晰主要表现在各个功能的区域划分上,只是单纯的从地理上实现功能区域的分割,并没有考虑各个区域之间的发展合作关系,导致每个功能区域之间缺少沟通设计,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在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对城市和乡村进行开展建设时,必须深入贯彻“一体化”的规划理念,结合城市和乡村的内部特点和结构特征,将城乡打造成集生活、生产、休闲这三个主要功能为一体的智慧城乡,提高人们生活工作的效率,减轻自然环境的污染压力,确保可持续发展的落实。
3.5优化规划内容,加强政策衔接
为了做好生态文明下的城乡规划转型发展,还需要不断优化规划的内容,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规划的出发点,将自然环境保护作为设计准则,将绿色和智慧型建筑纳入规划范围,加强其保障政策的衔接,促进城乡规划发展更加完善。在具体的设计前,就规划区域的发展目标、文化特色、人口密度、产业格局等内容进行深入的调研,同时解除互联网信息技术将城乡生态建设模拟出来,加强城市规划功能和性质,人口及配套设施等的综合分析和研究,优化城乡规划内容,促进城乡生态文明建设健康发展。还要做好生态文明建设的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衔接,加强对城乡规划建设的指导和规范;同时还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作用,引导他们从生活的点滴进行改善,倡导绿色环保生活,将生态明文建设落实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最终实现对城乡环境的显著改善。
结语
总而言之,当下的城乡规划设计中,需要把生态环保理念全面的贯彻到设计的各个环节中去,避免走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转变普通大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调整城乡产业结构,全面的考虑经济发展与生态理念的关系和平衡,最终实现人、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和谐发展,实现城乡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孟松蕊.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管理的相关性分析[J].地产,2019(23):35-36.
[2]陈静.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分析——以嵩屿小镇规划为例[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11):120-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