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探析

发表时间:2020/10/1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8期   作者:梁玉玲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工作备受关注。
        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省青岛市  266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工作备受关注。但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城市水资源的不科学处理,不利于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水循环失调问题日渐突出,不仅给城市道路交通带来阻碍,而且给城市道路工程建设带来极大经济损失。基于此,本文从海绵城市的视角下探析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要点及其具体应用,为解决城市道路排水、绿化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海绵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以及人们认知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进步背后存在的环境破坏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现如今人们已不必为了温饱而乱砍滥伐、过度开垦、盲目播种、放牧,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使得国民越发重视生态建设的重要意义。通过进行城市道路绿化可以极大提高城市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面积、改善土壤质量状况、净化大气和减少空气中的细菌含量,在美化城市生活、优化生活环境的同时,还有助于提升了市民的生活水平。
        1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概述
        所谓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指的是:在满足城市的日常交通时,可通过对城市道路交通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增添城市道路的美观度和舒适度,通过合理的设计满足的景观间的协调度,可以大幅度增加人们对道路的美好印象。比如大中城市或者旅游城市的道路景观设计中,往往会设计具有较高美学价值的绿植和雕塑,能够满足广大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但遵循的美学理念不能单靠生搬硬套,应经过深思熟路反复总结设计,设计出符合城市道路景观的搭配和造型。城市道路交通景观设计不但包含建筑空间的设计理念,更重要包含城市规划、道路美学、园林学等综合性的理念知识。
        2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现状
        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和规划,不单单体现在城市的形象和环境上,更重要的是还关系着城市的投资建设等问题。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但是就整体的城市道路景观的规划和设计上,暴露出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者对道路设计的不足之处,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在进行的景观设计上,对于交通道路的绿植和花卉搭配上不能有效体现其完美型,只一味考虑其该季度的观赏性,忽略了因季节变化而导致景观之间颜色的搭配不足。二是,城市交通设计的绿地面积相对较少。道路在城市建筑过程中由于用地紧张等问题,大幅度减少绿化面积,不能有效的人们出行进行有效的遮隐蔽日,降低人们对日常出行的幸福感。三是,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和规划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美化性和整体性,忽略建设过程中绿地与地下管道的矛盾,使得部分作物因得不到有效的生长而死亡。四是,对于城市道路设计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比如:室外吸烟亭、公厕和垃圾箱等)和标识(比如:交通标识和录像标识等),降低对出行道路的体验感。五是,道路的景观设计过于简单,不具备创新性、活力性和特性。使得建筑物、城市道路周围景观的建筑色彩不具备一定的可识别度。缺乏一定的整体性,显示出风格凌乱且复杂,体现不出美感,反应不出时代的具备的特点。以上问题的出现是有历史遗留的原因,也有因观念的问题所造成的,也有因立法不言管理不慎等原因,造成城市道路设计缺乏整体性,因此,有效的立法和设计观念有效改观可以为城市道路景观做一定的指导作用,使得城市道路功能逐步完善。
        3结合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建设方法
        3.1城市路面材料的选择方面
        我国大多数城市在道路建设的选材上都选择了水泥混凝土,这类材料在具体应用中会导致路面硬化严重,雨水无法排出,进而流向低洼地带。如果排水系统无法进行有效作业,就会导致路面大量积水难以清理。所以,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要科学地选择路面材料,尽可能选择透水性能比较好的材料,如沥青混凝土、透水混凝土、透水砖等。

此外,还可以在路基铺设时采用砂石,利用其空隙大、透水性强的特点,分散道路压力的同时,加强积水的渗透。通过雨水的进一步过滤和下渗就可以有效对城市地下水进行补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城市热岛效应。通过以上设计方式可以实现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建设上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建设水平,还有利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完善。
        3.2城市人行道方面的设计
        城市人行道和车行道相比,压力负载要小很多,因此,在人行道设计中,可以使用缝隙透水的方式或者是直接铺设透水砖,来提高人行道的雨水下渗能力。在实际的建设中,需要将透水混凝土充当基层,将砂石作为垫层进行施工,如果人行道需要紧邻不透水的路面,就需要在人行道和不透水路段之间增加隔离层,减少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人行道排水沟的设计至关重要,在设置时为了有效防止暴雨天气造成的排水不畅问题,需要结合路基深度科学规划排水渠的深度。除此之外,在人行道设计时还应该选择渗透系数大的土壤充当基层材料,为雨水渗流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
        3.3绿化带设计
        中间低、四周高是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突出特征。在下凹的城市道路绿化带中间位置,分布有溢流式排水口。四周较高的道路绿化带位置沉积的雨水会通过排水管道下渗到中间位置,在流向中间较低位置的过程中,沉积的多余雨水将及时通过垂直方向的排水管道向外排出。这样既能节约水资源,又能保护道路土壤的渗透功能。
        3.4道路边坡防护的设计方面
        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道路边坡防护的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城市道路的路基防护主要是坡面防护和冲刷防护两种形式。土质型边坡一般是通过使用植物、灰浆、挡土墙等方式进行路面防护。而石质型的边坡防护在设计建设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方案不恰当还会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所以在石质边坡做支护工作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岩层的走向和性质,在确定其边坡比的情况下采用挂网喷土植草、方格网植草、窗式护面墙植草等方式来进行防护工作。为防止破坏生态环境,除特殊地质外尽量不使用喷浆或抹面的方式进行边坡防护。最后,要在坡脚处设置铺有碎石的排水沟,再通过排水管道与渗水层进行连接,结合自然渗透排出和人工辅助排水两种方式促进边坡的防护排水。
        3.5植物选择
        在海绵城市理念下,植被的选择、搭配都有其特殊的要求。与其它园林植被选择不同,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需要符合城市绿化美观要求、道路水循环、空气净化、隔音消除、消除灰尘等多项要求。因此,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过程中,还需要从植物的环境适应能力、存活率、生长特性、成本、生命力、净化功能及物种稳定性等因素进行全面考虑,选择符合海绵城市理念的道路绿化植被类型。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道路规划和建设中融入海绵城市的理念,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更能满足人们对城市道理的实际需求,对今后的城市建设工作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和影响。基于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内涝的问题,不仅可以打造良好的居住条件,在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葛晓军.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方法探讨[J].现代园艺,2016(12):79-79.
        [2]王宁.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方案探讨[J].给水排水,2016,42(11):27-31.
        [3]刘晨辰.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园林道路设计初探[J].中国建材科技,2015(S2):86-87.
        [4]王林涛.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标准[J].中国标准化,2016(15):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