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展园施工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0/12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6期   作者:罗治丽
[导读] 摘要: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地对城市洪雨水进行管理的一种新概念,目前,在许多城市已经被投入使用,它很好地解决了城市突出的水问题,以及生态和环境问题,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
        陕西唐唐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  710000
        摘要: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地对城市洪雨水进行管理的一种新概念,目前,在许多城市已经被投入使用,它很好地解决了城市突出的水问题,以及生态和环境问题,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而海绵城市理念的实现正是通过大量的植被种植,因此,政府应加强园林工程的建设,最大限度地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进一步推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布局,为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做好提供充分的保障。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展园;应用
        引言
        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加快,自然资源破坏日益严重,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成为当下绿化景观施工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进化的海绵城市”,海绵城市理念正式被提出。
        1海绵城市概念与特征
        1.1海绵城市概念
        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海绵城市”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能吸收,能渗透,能涵养,能净化,需要时能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1.2海绵城市特征
        1.2.1协调性特征
        主要表现为城镇化建设和生态环境关系的协调性方面。海绵城市建设在开发城市地下水、自来水等存储、使用和排放时不只是单纯依靠传统的地下管道,而是利用城市自然环境综合系统,完成各类水资源包括大气降水和地下水的吸收、存储任务,进一步使城市洪涝灾害得以遏制。
        1.2.2弹性适应特征
        主要表现为城市可以根据各类环境变化和自然灾害能够弹性适应。海绵城市建设不仅注重恢复和保持城市内部水系统的恢复和循环,同时更注重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重视城市系统的自我调节。
        1.2.3转变了传统排水防涝模式特征
        海绵城市彻底摒弃了传统的“快排式”排水模式,在城市排涝过程中始终坚持“渗、滞、蓄、净、用、排”的六字方针,将六字方针措施贯穿于城市排涝工程始终,另外竭尽全力地将城市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保持不变,加快了城市内部良性水循环系统的构建。
        2展园施工中存在的生态问题
        2.1环境污染问题
        在展园施工中,环境污染问题也是其中的重要问题,这里的环境污染最主要的是水体污染,由于没有展开低碳方面的建设,或者由于展园在施工过程中没有考虑好设计方案,在管网规划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在排水的过程中可能会对当地的水资源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没有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水体。
        2.2渗水问题
        对于展园施工来说,渗水以及积水问题一直是比较严重的生态问题,尤其是对于南方多雨的季节来说,当地的展园在雨水的排放上存在技术老化等现象,很难达到正常的雨水排放标准,这是由于在展园施工中有些工人为了追赶工期,通常会在施工中存在一定的不规范现象,没有对混凝土的基本性能进行一定的考虑,从而导致雨水渗漏上的缓慢,不能很好地通过排水管道流入到地表深层,导致混凝土强度的降低,造成大面积的渗水或者积水现象。


        3海绵城市理念在展园施工中的应用
        3.1植草沟
        植草沟是指在展园施工过程中进行地表浅沟的挖掘过程中,应该设置相应的植被种植,从而保证对水资源的收集、输送、排放以及净化过程。对于植草沟来说,可以用于展园中不同设施的连接工作,并且接入城市雨水渠道系统,这种形式的植草沟被称为是转输型的植草沟,另外在具体的施工中还包括渗透性干式植草沟等,有着一定的雨水净化作用。在展园施工过程中,挖掘地表浅沟可以采用三角形或者梯形的结构形式,保证它的整体效果,根据施工现场的环境,植草沟的边坡坡度与水平方向的比例不应该超过1:3的效果,可以设置成相应的台阶结构,保证植草沟中水体的流速,在地表浅沟中,转输型植草沟的植被高度应该控制在一百米到二百米之间,保证它的合理性。植草沟在展园施工中可以对外观进行一定的美化,而且成本投入较低,具有广泛的应用形式。
        3.2下沉式绿地
        下沉式绿地是指低于周围地面的一种绿地形式,主要是通过利用开放空间对雨水进行贮存,减少雨水的外流,从而达到蓄水的目的。对于下沉式绿地来说,在施工过程中,为了形成相应的体系结构,应该在铺砌地面或者道路的施工技术中采用低于周围20厘米左右的绿地施工技术,具体的参数范围可以按照对施工现场进行测量和计算得到,在施工中,对深度的选择要根据植物的特点以及土壤的渗透性来决定,有关人员需要提前做好实地考察,并且在下沉式绿地中设置相应的雨水口,以此来应对暴雨的排放工作,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对于下沉式绿地来说,它的成本投入较低,在展园施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它在大面积应用时需要对当地的地形地貌和环境进行考察,受到的限制条件较多。
        3.3生物滞留池
        生物滞留池具有形式多样、适用性广、方便与景观结合、建设与维护费用较低、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收集并调节雨水排放、改善周边环境等优点。其工艺原理是:雨水通过路面过径排入生态滞水池,通过过滤层的过滤,快速下渗至池底,当雨水收集过多时,可以通过穿孔管排入溢流井,当雨水收集过满时,可以通过溢流井排出,然后通过雨水管网排至蓄水池,以待利用。生物滞留池的施工流程为:准备工作→定点放线→土方开挖→基底压实→边坡修整→砌筑溢流井→铺设HDPE膜→铺设排水管→排水层施工→过渡层施工→过滤层施工→植物种植。其中关键的工序是铺设HDPE膜,铺设前基底必须压实,平整度需满足±2cm/m2,清洁度满足垂直深度2.5cm内不得有树根、瓦砾、石子等尖棱杂物。因HPDE膜有热胀冷缩的特性,铺设时要根据天气温度,冷天紧铺热天松铺。在靠近溢流井时,应翻边不少于40cm,采用密封胶固定在井壁上,以满足蓄水要求。最后用HDPE膜的搭接应用密封胶进行密封,并进行密封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在植物选择上,要求具备适应一定的水环境的品种,还要兼具季相变化、层次丰富等效果。此样板工程的植物选择了德国鸢尾、花叶杞柳、月见草、花叶美人蕉、紫红钓钟柳、深蓝鼠尾草、西洋滨菊、水果蓝、美女樱、柳叶马鞭草、墨西哥鼠尾草、细叶芒、蓝羊茅、银姬小蜡等40多种观花及彩叶植物。通过与置石的搭配,能够有效减缓大雨时地表流速,植物根系在固定土壤的同时,也能够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理念实际上就是对城市水资源的一种蓄水、净化以及排放的过程,针对展园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海绵城市理念可以通过生态平衡的设计原则保障对施工过程中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安排。通过植草沟、下沉式绿地、透水道路以及绿色屋顶的应用,从而实现对雨水以及自然水的科学管理,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李亮,何旭,张舒,陈思光,郑凯.海绵城市对城市内涝防治的作用探究[J].居舍,2020(07):5.
        [2]刘清颖,马江萍.海绵城市建设下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以上海为例[J].科技通报,2020,36(02):80-83.
        [3]刘斌秋.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探究[J].中国标准化,2019(24):100-101.
        [4]王茂盛,徐明.海绵城市理念在展园施工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研究,2019(12):80-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