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金多 谢铖 陈子昕 邹明强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铜陵供电公司 安徽 铜陵 244000)
摘要:随着我国电力销售业务的不断规范,加强营销工作中的线损管理也是其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同时线损率波动过大一直也是困扰电力企业的问题之一。基于此,本文对线损率波动的原因进行探讨,并有效提出了明确关口表抄表日、加强电气设备维护、优化配电网线路结构、建立线损率多级管理机制等实用性举措。
关键词:线损率;波动;实用化改进
近年来,人们的用电量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升,为有效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配电网的规模及复杂程度也在显著提升。在配电网相关工作中,线损率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指标,而线损率的统计工作也具有着数据繁杂、工作量大的特征,只有有效降低线损率、优化电力网络,才能进一步推动电力企业的稳定运行。
一、线损率波动现象分析及其管理工作意义
线损主要是指电能在输送、分配等环节中所产生的电能损耗,如果按照线损性质划分一般可以分为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其中技术线损只主要是由于电网负荷情况以及供电设备参数引发的损耗,只要通过仿真模拟将薄弱环节准确找出就可以有效降低电网技术线损率,因此也可以称之为理论线损;而管理线损主要是由计量装置以及人为因素造成的损耗[1]。线损率是指电力损耗与电网供应有效电能的百分比,其波动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进而分为正常波动与非正常波动,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将波动控制在合理范围是电网管理的根本目的。线损是衡量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管理水平以及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加强线损率管理也是电力企业实现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责任。
二、线损率产生波动的主要原因
(一)电力传输设备故障
在电网运行的过程中,电力传输设备属于导体,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阻力,而电能传输需要克服这部分阻力,所以造成了线损率波动。在电力系统中,计量装置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不存在误差,因此会因电量统计偏差增加一定的电能损耗。而电力系统互感器变比如果过大,也会影响到电能表的准确计量,造成损耗。另外,若配电网负荷分布不均匀,导线的长度变长,其电能耗损也会增加。
(二)供售电量不同期
供售电量不同期也是造成线损率波动的重要原因,在日常管理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在每月1日通过远程采集系统采集上个月的用电信息,并在20日之前现场抄录售电量的统计情况,这两项工作也是完成配电数据采集工作的重要环节。但是如果供售电量的统计时间不同,就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线损。
(三)智能采集数据缺失异常
智能表数据采集过程中往往会引发数据缺失与异常的情况,现阶段供电量和售电量的读取都是依靠自动抄表系统完成,其中供电量主要是通过厂站管理终端完成采集,极少会出现计算误差;而售电量的统计大多是通过公网进行,由于网络复杂程度和设备连通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影响了售电量的统计,造成采集数据与实际数据出现误差。
(四)营配贯通中供售电难以统计
一般情况下,在营配贯通过程中,会因网络结构调整、配电网体量庞大等原因造成配线数据缺失或是难以统计,造成采集与实际不一致的情况。如果在采集过程,供、售电量采集有误,或者在一方与实际电量相同的情况下,另外一方存在多计或少计的问题,都会引发线损率出现波动。
(五)电力生产水平的局限性
电力生产技术水平较低从而产生的技术局限性主要会引发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因设备老旧失修存在窃电漏洞,部分不法分子就会借机钻空子实施偷电行为;而另一方面是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不法分子在进行偷电行为时也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果没有提升反窃电以及营业普查方面的工作力度,就会造成线损率的显著波动[2]。
三、线损率波动的实用性改进措施
(一)明确关口表抄表日
为进一步提升电量线损计算的准确率,应将购电量关口电量抄录时间设定为各用户售电量抄表时间的平均中点,进而对电网关口电量抄表日作出进一步确定。首先是选择合理的等价集中抄表日,进而有效避免因供售电时间差而引发的线损率波动;其次在进行线损率计算时,应将存在于购电关口的电量差值纳入总体计算中,并有效确保差值不是由于抄表日不合理所引发的;最后,电力企业购售电量之间的差值就是线损值,而往往购电量与计算系统的抄电量的差异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不断缩减实际购电量与采集之间的差异。
(二)加强电气设备维护
维护和更新电气设备是降低线损率的关键举措,为了进一步提升电力企业线损管理水平,应加强对电气设备的定期检查、清洁以及测试工作,一旦出现接头松动以及接触不良的情况,应在第一时间完成检修工作,最大限度地排除电力系统中存在的故障隐患。同时,要想有效提升电力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应加强新型电气设备以及配电变压器的应用,进而显著提升电气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以及电气系统的运营水平,为线损率的进一步降低打下坚实基础。
(三)优化配电网线路结构
配电网线路结构的合理性与电能损耗程度息息相关,因此要想有效降低线损率,电力企业应不断促进城市配网规划设计的合理化与科学化,通过将配电变压器的位置调整至城市用电负荷中心或者靠近中心的位置,进而有效缩减供电半径,提升供电整体效率。另外,在设置电源点的过程中应与城市各个区域用电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如果某一个区域的用电需求较大,则应在该区域内设置更多的电源点,从而进一步满足该区域的用电需求,以达到降低配电网线线损率的目的。
(四)建立线损率多级管理机制
随着电力企业管控力度的不断增强,智能电表采集工作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供电信息采集系统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为配线供售电量同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为进一步提升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应建立起线损率异常的多级管理机制,促进工作责任的层层落实,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踢皮球”的现象发生。同时在此过程中,有助于线损率异常处理体系的形成,从而保证在配线线损率出现异常时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检修。另外,应进一步优化采集运维系统,通过完善采集策略与采集时间,有效避免因采集缺失以及数据信息误差而引发的线损率波动。
(五)加强现代化技术应用
通过将现代化技术引入电力企业管理过程中可以有效优化经营模式、提升相关人员素质水平、完善配线所挂公专变档案,从而进一步避免线损率波动。例如通过停送电方式可以逐步明确公专变与配线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准确构建配线拓扑关系;同时,借助线路变压器关系识别装置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完善拓扑数据,提升营配贯通质量;而且在变电站线路出现变更时也可以及时制定营配调整策略,并完成其信息化系统中的改接工作。
(六)建立同步化抄表机制
在现有基础上建立同步抄表机制主要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同步抄表有效降低因时间差而引发的线损率波动。其中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实现同步抄表最为容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实现10kV电压等级同步抄表;而0.4kV电压等级因工作量较大所以仍然需要每月抄表两次,其中的差值计入当月损耗;二是完善抄表路线以及抄表时间顺序,抄表员应严格按照已经制定完成的时间与顺序进行,对于电量较大的用户则必须按照抄表例日抄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线损率管理是提升电力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环节,只有有效降低技术线损与管理线损,才能有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降低电力线损具有较高的技术性,应不断加完善电力设备维护以及配电网线路结构优化工作,同时将现代化技术引入线损管理工作中,进而推动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于鹏,禹加,于海洋.线损率波动的原因分析及实用化改进方法[J].机电信息,2019(35):4-6.
[2]李海春.浅谈线损率波动原因分析及节能降损措施[J].江西建材,2019(10):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