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陈长金

发表时间:2020/10/1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陈长金
[导读] 摘要:近年来,社会发展迅速,如何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建立质量控制体系,是施工企业单位都在思考的重要问题。
        北京金通远建筑工程公司  北京  101200
        摘要:近年来,社会发展迅速,如何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建立质量控制体系,是施工企业单位都在思考的重要问题。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对于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会产生直接影响,尤其是现代建筑高层建筑类型越来越多,建筑主体结构属于重要的建筑支撑部分,在施工中具有施工过程复杂、施工技术难度大的特点,一旦出现施工质量问题会带来严重的安全施工事故,因此加强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分析很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1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关键内容
        1.1防水工程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防水工程非常重要,特别是建筑工程阴阳角区域比较薄弱,需要针对性进行防水处理。在基础底板防水层大面积施工工序开展之前,需要首先做好附加层施工。在绑扎底板钢筋的时候,为了能够避免在钢筋施工中把周围的砂浆保护层都碰掉,或者是把四周墙壁的防水层划伤,需要在绑扎钢筋之前,首先在内侧布设临时性的纤维板,能够起到良好的保护防水层作用。等到地下室外墙模板拆除之后,需要进行外墙防水施工,按照外墙外贴法来进行防水操作,把墙面底部的压顶保护砖拆除之后,认真仔细的做好防水接头。建筑主体结构中的地下室水平施工缝,需要使用止水钢板进行施工缝防水处理,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地梁,则需要在梁头进行绕行处理,确保止水钢板的接头立缝有满足规范要求的搭接长度。
        1.2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在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钢筋工程属于重要工序之一,在绑扎钢筋开始之前,工作人员需要结合施工图纸设计内容和施工规定要求,确定出科学合理的钢筋绑扎规格和形式。为了能够确保钢筋绑扎质量符合施工要求,需要在绑扎顶板和梁等水平构件钢筋时,提前进行板底、梁底模板的铺设来保证施工人员施工安全,钢筋绑扎结束之后,工作人员要详细检查绑扎效果,及时处理隐蔽工程的施工验收手续,并在施工处挂出标识牌。在钢筋绑扎过程中产生的交叉点,需要全部使用铁丝完成绑扎。在施工中如果施工结构和形式比较复杂,施工人员需要仔细研究和探索钢筋穿插的正确顺序,施工人员要跟技术人员做好沟通交流,共同探究钢筋绑扎顺序,排除质量问题出现几率。
        1.3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在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中是离不开混凝土施工环节的,混凝土的施工造就了主体结构的重要内容,因此为了能够充分保障主体结构的混凝土质量,需要科学合理的选择混凝土搅拌站,要明确出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粗集料粒径、外加剂的品种等因素。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之前要提前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验,以施工配合比强度和设计配合比强度进行比较。同时施工中采用双向控制的标准,供方和需方都需要按照标准进行取样试验。在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不管是地下工程还是地上施工,一般都采用泵送混凝土浇筑方式。首先是底板混凝土浇筑,然后自下而上依次进行。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采用自流斜面的方式一次到顶。在施工中随浇筑及时振捣混凝土,一边进行混凝土浇筑一边把底板的表面抹平。结合标高和厚度的相关数据信息,可以使用水平仪来定点测平,能够有效提升数据信息的准确性。施工中可以利用小白线来控制板面标高,提升表面的平整度。混凝土墙体的浇筑过程中需要从墙体一端开始,采用分层循环浇筑的方式,每一层混凝土的浇筑厚度宜控制在500mm左右。并应在前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否则,应留置施工缝。并且混凝土凝固之后还需要把顶部进行拉线抹平处理,确保没有出现松散情况。跟墙体混凝土浇筑工序一样,顶板混凝土的浇筑也要从一端开始,随着浇筑的进行,及时振捣和抹平。


        2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方法
        2.1外观检测方法
        针对于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进行外观检测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简便的技术方法,需要检测人员根据工程的施工图纸与设计要求对建筑外观结构进行初步的判断。进行外观检测主要涉及以下几点:①对建筑外观是否有裂缝、破损的情况进行检查,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记录分析,结合制定的施工方案,进行合理的修补处理。②针对主体结构的尺寸与图纸进行对比,确保主体结构的施工与设计图纸相一致。③检查建筑的施工材料、安装质量是否达到设计标准的要求,这对工程的主体结构影响很大。因此需要检测人员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建筑外观的检查。
        2.2仪器检测方法
        在对建筑的主体外观完成检测之后,还要使用对应的检测技术对结构进行实体检测,这样能够充分的掌握建筑的主体结构。在仪器检测方法的使用过程中主要依靠先进的仪器设备,所以对仪器的精准度要求比较高,从而保证检测的结果。对于仪器检测方法主要有无损检测与有损检测两种,其中的无损检测不会对建筑的外观产生影响,利用仪器设备对建筑结构的内部、材料使用以及混凝土强度进行分析,但不能检测结构内部。而有损检测就是通过标准化的检测方法,利用仪器在主体结构上进行钻芯取样,以取样强度来判定主体结构的承载能力与受损情况。
        3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
        3.1板钢筋绑扎
        钢筋的绑扎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内容还有板钢筋的绑扎,一般情况下板钢筋通常选择绑扎搭接的方式进行钢筋连接。为了保证板钢筋绑扎的稳定性,安全性,需要对接头进行错开处理,错开要结合规范要求,施工标准,施工设计方案进行。底筋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模板表面,用记号笔标记所处位置。然后将底筋绑扎牢固。同时,在进行底筋的绑扎过程中必须保证横向和纵向是垂直状态。技术人员要做好绑扎的准备工作,确定长短方向筋的具体位置。对负弯矩筋的绑扎需要结合小马凳筋进行辅助完成,要确保负弯矩筋位置准确。建筑楼板上的钢筋需要绑扎牢固才可以保证其稳定性,施工过程中必须满扎钢筋,避免跳扎。针对楼板上的不同位置以及不同结构要求,合理进行附加钢筋的设置。将钢筋绑扎好以后,需在底层筋上将垫块放置好,使保护层厚度满足要求。
        3.2梁、板浇筑
        梁、板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容易出现人为造成钢筋踩踏弯曲,位置偏移等问题,为了避免这类问题的出现要结合施工的需求做好人行道支撑的稳固搭设。同时,结合梁、板等混凝土施工强度的不同,合理设置钢板网,以阻挡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和施工缝的留置。墙、柱的混凝土构件在搭设的过程中要使用塔吊进行吊运,保证浇筑能够一次性完成。梁、板的浇筑会有很多节点的部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施工人员要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梁的高度,然后进行分层浇筑。浇筑要形成一个阶梯使得到达板底。浇筑和振捣要保证同时进行,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混凝土在倾倒时要注意方向,避免影响混凝土的浇筑。第二、对梁、柱之间和主梁、次梁之间交叉部位混凝土进行浇筑时,钢筋的分布比较密集,尤其是上部的负筋,不仅直径较大,而且数量很多。对此,为避免对下料造成影响,应在保证混凝土强度不受影响的同时,使用细石混凝土来浇筑,并使用适当的振捣棒保证混凝土不过振和漏振。第三、对梁、板进行浇筑时,需分批进行坍落度的检测与试验,并按照规范的要求留置好试块。梁、板的混凝土应配合使用两种方式进行振捣,以确保振捣能够达到密实。
        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施工环节。建筑主体结构的质量直接影响建筑整体的质量以及建筑后期使用的安全。施工单位必须提高对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林伟行.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2017(5):267-268.
        [2]廖晓东.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及应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7(10):265-2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