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时期如何开展幼儿园木工坊活动

发表时间:2020/9/29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20年7期   作者:古文青
[导读]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越来越受重视,幼儿园教育更是家长关注比较多的。随着我国各个幼儿园质量的提升。木工坊越来越受到幼儿园的青睐,木工坊可以锻炼幼儿的实操能力和体验能力,为幼儿的学习生活提供了兴趣。 【关键词】 新时期 幼儿园 木工坊 幼儿 活动
        古文青 (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第十一幼儿园      贵州 贵阳     550000)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事业越来越受重视,幼儿园教育更是家长关注比较多的。随着我国各个幼儿园质量的提升。木工坊越来越受到幼儿园的青睐,木工坊可以锻炼幼儿的实操能力和体验能力,为幼儿的学习生活提供了兴趣。
      【关键词】 新时期   幼儿园   木工坊   幼儿  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20)07-047-01
        幼儿园木工坊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动手、动脑和自由制作的乐趣,让幼儿教育回归真实生活、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自由选择、自主发展、享受乐趣。
        一、幼儿园开展木工坊活动的意义
        木工坊顾名思义就是用木材手工制作一些手工制品。
        通过手工可以提高幼儿的想象力与实操力,锻炼孩子大胆的去制作一些自己能想到的东西。可以让孩子更好的接触大自然,通过视觉、触觉、感觉各种感官动作来感受自己做的木制品。
        相比国内外教育课程,国内注重安全性,所以实际操作的机会就相对能刻薄一点,木工坊就能够让幼儿发挥本能,获得动手机会,实现幼儿心灵手巧。
        幼儿做木工的时间相比上课时间能长一点,但是幼儿也不会感觉到疲惫,因为在制作木工的过程中老师在引导幼儿积极动脑。也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能力,当幼儿自己完成一件木工制品时主动地将自己的木制品进行展示的时候,得到了夸赞,就会感觉到比较自信,“我能行”、“我可以”。
        木工坊活动有助于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并 且通过动手感知工匠精神,从而养成专注、认真、探索、协作等一系列意志品质,促进其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对于提高幼儿的生活适应能力也有着显见的意义,同时更能在活动中体现课程游戏化所倡导的“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核心理念。
        二、新时期幼儿园木工坊活动的开展策略
        1.科学化选择
        科学化选择是指在正式开启创意木工活动之前,对材料、工具以及参与活动的学前儿童年龄层的科学化选择。
        1)操作工具选择方面。收集大量的树枝、树皮和形状各异的木头、边角料等,在科学的参考下,我们采用了儿童用刀、不同的拉锯、长短不一的螺丝刀、大小不一的锤子等,并在工具的摆放上进行了系统的分类,便于小朋友根据自身的需要、喜好进行选择。
        2)游戏安全设置和保障方面。

幼儿园会为每位进入创意木工活动的小朋友配置一副幼儿木工专用眼镜、一双白布手套和一条小围裙,同时配有医用药箱和安全登记簿。
        3)儿童年龄层的选择上。操作工具主要以大班和中班的孩子为主。这个年龄层的孩子已经生成了较为稳定的运动能力和自主性,更容易配合教师的教学设定,从而达成活动的目的。小班的幼儿,在木工活动中前期以认知为主,动手操作阶段,建议用粘合、装饰的方式进行创意木工活动。幼儿初期接触创意木工时,在选材及制作的环节上是盲目、不加思考的。带着好奇走进创意木工活动室,展示区上琳琅满目的作品会让幼儿觉得新鲜又惊喜。
        有了幼儿们自主探究的第一步,他们会对创意木工产生更大的兴趣,教师此时再一一讲解每一块材料,每一个工具的用处,如何组合才能变成自己想要的作品,并通过讨论、演示、分组操作进一步使幼儿了解、学会如何使用现有的材料,同时采用多元认知和比较记忆的方法,帮助孩子理解,更好的完成作品。
        2. 探究化创设
        在完成基础材料的准备后,便要进行有效的课程安排,建议活动每周设置,真正落实园本特色课程。活动由每班教师为课程第一指导,充分发掘利用本园的教师力量。在内容的设置上,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认知”:即让幼儿认识各种与木工相关的工具、材料;熟悉了解每个工具的作用。第二阶段:“创作”,即幼儿在教师的鼓励和指导下,根据教师所提供的主题,寻找合作伙伴,共同发挥想象力,利用工具和现有材料通过合作完成目标作品的设计和制作。第三阶段:“组合与创意”,即幼儿能够根据观察简易化的图纸,准确找到完成作品所需要的工具和木料,进行作品的设计和制作,最后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已完成的木工作品进行上色、装饰等后期的创意制作。
        3. 个性化实施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将家长纳入创意木工课程中,并邀请家长来园,与孩子共同参与、了解创意木工活动。比如,在认识锤子和钉子时,邀请一名家长现场为这些孩子演示通过使用锤子、钉子把两块木板固定的过程,使幼儿能更加直观的了解工具的作用和价值,并且邀请家长为他们亮出不同形状的组合式木器,比如用两段木条组成的字母“T”“L”等符号。先让孩子通过思考,用语言阐释这些符号的木器组合过程,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将计划付诸实践,从而对创意木工产生浓烈的好奇心与兴趣。
        4. 多元化评价
        在课程不同的实施阶段,教师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是否完成作品的制作,并不是唯一的“度量衡”。在对工具进行认知的阶段,教师应以小朋友是否能够理解工具的作用为评价标准。有的小朋友虽然表达能力不强,却能够准确使用、完成作品,那么显然这是应该得到高度评价的行为;再比如在小组合作阶段,有的小组能进行合理分工,将不同的工具分配给不同的人,条理清晰、杂而不乱,这个小组良好的统筹能力也应得到认同。
        在教师有效引导和家长合理的参与下,小朋友的积极性、动手能力和探究意识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创意木工活动的设置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有效整合,不断向有经验的专家及涉猎创意木工的园所汲取新鲜的血液,丰富我园创意木工活动,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从而让活动更加符合幼儿的成长需求,并产生积极的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春桃.木工坊里的那些事.《中国教师》.2019.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