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双旭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省沈阳市 110034
演奏技法分析
(一)高音的演奏
小提琴是乐器中的高音乐器,它的音域最低为小字组sol,而最高可以达到小字四组do甚至更高。而演奏小提琴,第一需要解决的就是音准问题。众所周知,小提琴属于无品弦乐器,它的指板没有具体的音准位置指示,因此,无论对于初学者还是专业演奏者,音准都是一个难度不小的问题。由于《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本身就属于难度级别很高的乐曲,因此,里面的高音也是随处可见,其独奏主题便是出现在小提琴的高音音域上。
在进行音准练习时,首先我们必须有比较好的乐感,在平时加强练习听音的能力。无论专业演奏员还是业余爱好者,都可适当学习一些视唱练耳课程,这对于高音的演奏是有极大的帮助。其次,扎实的基本功是尤为重要的。无论是演奏乐器还是演唱歌曲,演员都必须以最放松的姿态进行演奏和演唱。整体来看,小提琴的持琴、持弓都要放松,不能太过用力,确保手、臂、手指关节等处于自然弯曲的状态。同时,演奏者心理也需放松,能够自由调节呼吸和肌肉状态。这样,不但容易得到比较准确的音准,而且可以提高音色。具体来看,尽管我们明白放松的重要性,然而在演奏过程中是很难从头保持到尾的。相比较而言右手的放松似乎要容易一些,而左手由于其指板短小,精密度太高等原因不易放松。所以,演奏者务必保持左右手的平衡放松状态,达到最佳演奏效果。
而我们知道,小提琴通过左手按弦来改变音的高低,因此,左手的指法、换把、揉弦等等对小提琴音准有着直接的影响。小提琴的指板并不是均匀分布的,把位越高,同样音程之间的距离就会越小,这对演奏者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考验。在演奏高音时,很多演奏者会觉得难以控制,左手稍微移动了一点点手指便会感觉音准错的离谱。这就要求演奏者在慢练中不断微调手指的位置,找到最终正确的音准。同时,右手应该加大控制力度,尽量发出完美的音色,尤其不应该因为害怕拉不准而导致不敢发力,声音变虚,含糊其辞。这些都可以通过慢练,不断体会高音的左手位置,右手力度等方法,从而克服高音技术的演奏障碍。在找到正确的方法以后,演奏者也需要反复练习,形成肌肉记忆,这样,演奏的准确率就会大大提升。同时,反复练习也会提高演奏者的演奏耐力,使一首或几首乐曲能够完整不间断的演奏,甚至可以适应一场较长时间的音乐会。
(二)双音
这首《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为一首高难度的作品,里面自然有着大量的双音。例如在第一乐章的510小节之后的华彩段落,几乎都是在演奏双音,甚至三、四音的和弦。对于演奏者来说,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双音的音色。笔者在学习、演奏、教学过程当中发现,无论是专业学生,还是业余爱好者,演奏双音的音色都不尽如人意。很多水平已经很不错的学生在演奏单音旋律时可以收放自如,但是演奏双音时,却像初学一般,力度不均匀,发音比较紧,并且时不时出现刮弦、蹭弦甚至时而一根弦时而两根弦的演奏错误。根本原因是因为,无论左手还是右手,演奏双音相对于单音来说,都需要考虑更多的东西,造成演奏者应接不暇,因而手忙脚乱,忙中出错。
对于右手来说,演奏双音的平面是一个新的位置,已经适应了四个单音位置的右手需要重新熟悉三个双音位置。这就容易造成一会演奏单音一会演奏双音的问题。同时,右手还容易出现力度过重、控制过多、不能放松等现象。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最初练琴时的状态,特别是初学双音时,应该练习GD、DA、AE三组双音空弦。在演奏中不断体会放松的状态,力图使之能达到演奏单音空弦的水准。在练习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和演奏单音一样,保持匀速、稳定的运弓状态,同时使用较轻的力度,不要对双音有过多的控制,否则会使音色出现紧张的感觉。通过反复的双音空弦练习,双音的音色会得到本质上的改善。
而对于左手来说,似乎难度更大。
演奏者左手僵硬、不放松引起紧张,导致按弦手指不独立,指关节不能正常的站立。同时由于左手在两个弦上进行按指,所以比较容易出现碰弦的问题。这同样需要我们进行放松与慢练,尤其在演奏G弦和D弦的双音时,左臂可适当朝身体内侧弯曲,使得手指能充分站立,每个手指都能独立运动,不影响其他手指。
(三)各类弓法
在这首乐曲第二呈示部的独奏部分,几个主调上的八度分解属七和弦之后,就是大段落的连弓,其演奏内容为连续规律的音阶上下模进,节奏形式为三连音和十六分音符。
连弓,即在一弓之内连续演奏多个音符,是小提琴演奏中最常见的弓法。连弓是为了去掉分弓演奏产生的棱角,使得演奏出的效果更佳连贯与圆润。通常,在演奏者初学小提琴时就已经接触到了连弓,但是很多时候,演奏的效果并不完美。
对于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大段连弓来说,最好从分弓开始练习。因为每弓的音符很多,规定的速度较快,音也比较高,在右手演奏连弓的同时,左手还要按指和换把,很容易左右手忙不过来出现卡顿、噪音。在分弓熟练的基础上,采用较慢的速度,将它们连到一起,同时反复调整每个音符的弓段和运弓速度。等到左右手协调的比较熟练时再采用正常速度,即可奏出理想的连弓效果。
与连弓不同,有时为了获得颗粒感更强,速度更快的连续断奏效果,我们就需要使用跳弓。跳弓是使用弓子在弦上跳跃而演奏出的一些互不相连的短时值音的弓法。跳弓一般分为自然跳弓和人工跳弓。在实际演奏中,自然跳弓的应用更为普遍,也是本文将着重介绍的。
跳弓的基础和本质是快速分弓,但是对于其颗粒感和速度有更高的要求。跳弓的难度是高于连弓的,因此,和连弓一样,放松的状态和熟练乐谱是演奏跳弓的前提。我们在练习自然跳弓时,首先要选定弓段。因为自然跳弓所演奏的段落速度非常快,所以弓段势必很短。往往我们选择弓子中间偏下的地方进行跳弓演奏。这是因为这个地方距离右手较近,容易控制,同时又离弓根有一定的距离,避免发出压弦过重的噪音。若选择上半弓,则容易出现失控,音色虚的情况,甚至跳不起来。其次在练习时,我们可以先采用稍长的弓段,进行快速分弓练习。在演奏过程中,不断减少弓段,减小手臂的动作,加大手腕的控制。这样反复练习,熟练之后,弓子将由于其弓毛的弹性在琴弦上跳跃,此时不用过多的进行人为干预,即可出现固定速度的跳弓。之后,我们根据乐曲的实际速度,进行加速或者减速的跳弓。
(四)揉弦
在这首乐曲中,主题部分是高音区极富表现力的旋律,揉弦是必不可少的。而很多演奏者在揉弦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揉弦不均匀,声音发紧放不开,这样不但不能美化音乐,反而会适得其反使乐曲听起来更糟。
我们必须知道,揉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揉弦的频率、力度等等必须随着乐曲的要求而变化。在演奏慢而抒情的乐曲时,揉弦的频率应当放慢,力量不要过大。而演奏比较激情的乐曲时,揉弦的频率和力量则应当加大加强。这就要求演奏者熟悉乐曲的风格,对乐曲的速度、力度等有一定的预估与判断,从而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在技巧方面,贝多芬充分利用了小提琴的乐器特色,参考了部分优秀小提琴演奏家的演奏方法,将很多小提琴的高难度技术应用在乐曲中。诸如本文提到的各种弓法、音准、双音、揉弦等等,它们是所有小提琴专业学生和业余爱好者的必修内容。因为笔者专业是小提琴演奏,因此,论文也着重分析了各类演奏的技术,并且给出了练习建议。无论何种技术,保证放松是首要,慢练是必需,这两点不但小提琴演奏适用,几乎所有的乐器演奏,甚至声乐演唱也同样适用。良好的音准、准确的节奏、悦耳的音色是演奏者必需掌握的核心,抓住本质才能更好的解决演奏中存在的问题。有了充分的放松和慢练,加上不断反复的练习,体会各类技术的细节,相信这些技术障碍会得到良好的解决。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首艺术价值非常高的作品。我们在练习它之前,应当对它进行充分的了解。分析其创作理论,细化学习演奏技术,不断练习,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