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军校学员宪法自信的措施探析

发表时间:2020/9/2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5期   作者:赫正芬
[导读] 院校是我军干部生长的源头和人才培养的基地,树立宪法自信对宪法保持神圣的信仰,自觉维护宪法的权威,保障宪法作为根本法在依法治军中得到应有的尊崇
        赫正芬
        武警警官学院军事法学系  
        内容摘要:院校是我军干部生长的源头和人才培养的基地,树立宪法自信对宪法保持神圣的信仰,自觉维护宪法的权威,保障宪法作为根本法在依法治军中得到应有的尊崇。本文结合武警部队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应坚持思想先行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出坚定宪法自信的措施,为部队推进依法治军提供根本法层面的思想保障,也可以为学员依法愿行职责使命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找准最高的法律依据。
        关 键 词:军校学员;宪法自信;培育  
                                                  
        坚定宪法自信本质上就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院校作为学员宪法意识培育的主阵地,应当从多个维度发挥在宪法意识培育的主导性作用,增强宪法自信培育的实际效果。
一、重视学员宪法自信的培育
        院校立足于为部队培养优秀人才的高度,从整体发展的角度重视学员宪法自信培育工作,有效整合软件和硬件资源,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宪法意识培育体系。培育中以我国宪法核心精神为内驱力,以培育形式和方法为载体,逐步形成宪法文化建设的制度体系,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最终使学员将宪法理论和原则内化为自己的宪法情感和意志,并形成自身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符合军队发展所需要的宪法意识,并坚定宪法自信。
二、提高《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质量
        根据院校当前的人才培养方案《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培养学员法治思维的主要途径,理应也是培养宪法意识的主要形式。因此该课程中宪法部分的内容设置不能流于形式,要使学员对宪法所蕴含的精神、价值的深入思考,树立法治情怀及宪法意识。
        (一)精选教学内容
        精选教学内容,在有限的课时里通过讲解宪法的地位和作用使学员始终信仰宪法、尊崇宪法,恪守宪法精神、宪法原则和宪法制度。通过进行新思想、新内容的“三进入”。《军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一门政治理论课,使学员理解宪法确立的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地位,明确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政治原则,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牢固树立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宪法理念。
        另外,应当讲透彻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通过回顾现行宪法制定修改的历程和每一次修改的重大贡献,特别是第五次宪法修改。使学员准确把握宪法修正案的核心要义,通过进一步理解了我国宪法的精神,正确阐释新时代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内涵,自觉弘扬我国的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以宪法精神凝心聚力。并通过坚定宪法自信,深刻理解我们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取得的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的成因,坚持“四个自信”。
        (二)提高教学有效性
        正如王静提出的“培养大学生的宪法意识要加强学校课堂中的宪法学教育、革新宪法教育方式等。”[ 王静.当代大学生宪法意识的现状及培养途径新探[J].法制与经济,2009,(11)]政治理论课教员应当着力转变教学理念,充分意识到提升学员对于宪法的认知程度、培养学员的宪法意识、使学员树立起对宪法的信仰才是宪法意识培育的最终目的。在教学中以学员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以生动鲜活的案例教学和贴近生活的实践教学等教学方法来培养学员的宪法思维和运用辨别能力,可以把宪法案例分析能力和宪法相关活动实践能力作为考察学员宪法意识水平的标准,更好的激励学员学习宪法知识的主动性,促进学员宪法意识和宪法自信的树立。
        三、丰富宪法自信培育的途径
        (一)抓住关键时机
        仅靠单纯的书本知识及科二堂教学并不能够有效培养学员的宪法思维和宪法情感。院校要充分利用7·1建党节、12·4国家宪法日等有利时机,大力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宣传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的理念,当针对新时期提出的新要求和出现的新问题与时俱进的加强和完善宪法意识培育的内容。适时地组织学员通过媒体观看宪法宣誓场景,渲染庄严的气氛,增强学员对宪法以及法律的神圣感,增强学员的法治实践能力,崇尚宪法的意识大幅提升,强化内心的认同感,以法律仪式培育学员的宪法信仰,从而服从宪法与信仰宪法,形成尊崇宪法、维护宪法和恪守宪法的高度自觉。
        (二)开发第二课堂作用
        可以通过成立法律俱乐部、宪法兴趣小组,组织开展宪法知识、系列讲座、拍摄宪法微视频等丰富多彩的宪法主题教育活动,加强进行宪法知识的普及和宪法意识的培育工作。

因地制宜建立宪法长廊、宪法标语等主题学习教育传播阵地,鼓励并帮助对宪法等法律知识感兴趣的学员,并且指导他们科学有序的开展宪法等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为了更好的开展学员宪法意识培育工作,应当切实促进学员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宪法以及法律知识,使宪法真正走入学员的日常生活,激发学员运用法律思维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动力,从而提升学员宪法意识,培育信仰教育。
        另外,开辟运用新媒体教学平台。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学员宪法意识培育,如创建宪法课程的慕课、微课、知识宣传网站,开辟宪法普法专栏和网络课程,使在学员宪法意识培育的过程中可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进行宪法宣传,结合时事热点分析宪法案例,以学员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宪法,传播法治理念,培养学员的宪法意识,树立宪法自信。
        四、密切结合部队和军人讲宪法
        密切结合部队和军人讲好宪法内容,缩小宪法与学员的距离感,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增强学员的权利义务观。正如列宁所说的:宪法是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公民的基本权利部分是宪法的核心内容,军人是我国公民重要组成部分,军人的权利受到根本法的保护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直接宪法依据和要求。
        军人的权利义务配置涉及军人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中的地位,影响军队的吸引力、 凝聚力和战斗力, 只有才重视军人再宪法层面的权利义务的落实,才能真正实现?“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所以应在现行宪法的指引下,培育和引导对军人权利义务进行理性的配置,因此增强学员的权利义务观在学员宪法意识,树立宪法自信中尤为重要。
        长期以来,在对军人的权利义务宣传教育中,倾向于注重对军人牺牲奉献精神的要求与宣传。诚然,牺牲奉献是军人的光荣,但在新时期,在依法治国、依法治军的过程中,如果一味地只强调军人义务履行,不重视甚至忽略对军人权益的法律保护,使军人成了牺牲奉献的代名词,则会影响军队的稳定与发展与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内涵相违背,势必影响军队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因此,通过培育,使学员理解“军人是穿着军装的公民”。军人是军队中有军籍的人员。从职责使命角度考虑,军人不同于普通公民。军人基本权利就是由宪法规定的为保障公民生存和发展而享有的有关人身、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首要的、根本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权利。因为职责使命的不同对军人基本权利的限制必须在宪法的严格约束下进行,而不得规避宪法规范、宪法原则或宪法精神。意识层面抛弃过于强调军人义务忽略军人权利的观点,清除“军人就应该牺牲奉献”潜意识。军人和一般公民一样,享受着公民权利,仅在军事必要与法律明文授权之时才可对其人权作必要之限制,此种限制是局部限制而非全面剥夺,另一方面要理解军人权益受限制的正当性和必要性,形成正确的权利义务观。
        五、讲好宪法故事,增强宪法自信
        宪法故事是中国宪法文化的高度浓缩,但却是我国当下宪法教育中的短板。宪法故事具有生动的典型性的特征。结合实践作出宪法故事情节设计,创设出务实高效的宪法宣传形式,通过宪法故事教育领悟宪法精神,提升宪法自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宪法故事素材,结合中国传统和现实国情,融法治与宪法精神于一体的总体搭配,把我国的宪法教育与法治文化结合起来,把宪法知识有效融入到宪法故事中,注重对宪法意识培养,使学员在宪法故事反思中对宪法精神的弘扬。
        六、提高教员的教学能力
        建立一支高水平、过硬的宪法素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师资队伍,是切实加强学员宪法意识,宪法自信培育的必然要求。以现有队伍情况为例,一方面近几年正在处于教员队伍的建设阶段,基本上每年都新招聘应届毕业生担任本门课的教学任务,而引进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很少。仅依靠“传帮带”、集体备课、外出调研等途径提高教员的教学能力,成效不够明显。因此,一方面院校应加大宣传,从地方引进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文职教员以及引进具有基层政治工作经验的指导员到院校担任政治理论课教员。另一个方面,政治理论课内容更新快,新的理论“三进入”的要求高,因此,集中同一门政治理论课的教员进行定期的,系统的培训,通过开展政治理论课“名师示范课堂”等方式,有助于提高教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
        结  语
        军校学员坚定宪法自信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必然要求,培养宪法意识是学员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法律素质、坚定政治信念、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的需要,院校应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多方联动,营造学习宪法的氛围,使学员掌握我国宪法的基本精神和特征、强化尊崇宪法意识、坚持党的领导的宪法理念,形成遵守宪法自觉、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职责、提升运用宪法水平,使宪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坚定宪法自信、自觉维护宪法权威。
参考资料:
[1] 仝其宪.大学生宪法文化建设中的信仰教育与制度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1)。
[2] 许迎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基于宪法文本和法治视角[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4(7)
[3] 包心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J].学习论坛,2012(12)
[4] 王东红.基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大学生宪法意识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7(11)
[5]栾培新.坚定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路径 [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4( 6 )
        作者简介:赫正芬(1979.9—),女,武警警官学院,成都,610213,彝族,四川会理县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