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广汇源环境水务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我国水利工程具有防洪抗灾的功能,但这一目的需要科学的防洪防涝设计来实现。洪涝灾害对我国农业经济、社会群众财产生命安全、水利工程质量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破坏力是非常强的。水利工程规划中防洪防涝设计需要充分掌握水域洪涝特点,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来提高水利工程洪涝抵抗能力的提升。本文将对水利工程规划中防洪防涝设计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关键词:水利工程;规划;防洪;防涝;设计
引言
水利工程的建设为我国各地区水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做出了有力贡献。我国水利工程都建设在水源丰富的地区,在雨季到来时,水位就会大幅度上涨,就容易出现洪涝灾害。洪涝灾害会为国民带来巨大的损失,为周围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带来威胁。水利工程防洪防涝设计效果决定了水利工程防洪防涝质量,对防洪防涝技术与工艺进行优化是非常必要的。
一、水利工程规划当中的防洪防涝目标
防洪防涝一般来说主要指的就是一些比较特殊的区域,其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相对而言较多,因此需要对这一区域进行总体的一个防控计划。而目前涉及到内容是很多的,一般来说,防洪防涝在规划方面的目标大致可分成三类,首先就是流域的规划,其次是河段规划,再次就是区域规划。在防洪防涝的过程当中,溪流区域当中的要求能够表现出规划是否合理,而规划设计是否可以满足当地的防洪防涝的目标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通过相对比较合理的规划和设计,能够有效的提升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财产的安全防护,防盗的规划是能够进行流域治理还有防洪工程的建设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实际规划的时候,要能够对河流以及洪水变化有所把握,同时对洪水的积蓄调控也必须要能够有所了解。要对河道泄洪能力有所规划,同时在洪水泛滥过程当中所发生的很多突发状况处理也要能够实施相关建设。
二、水利工程规划中防洪防涝设计原则
2.1重要性原则
在实施水利规划的防洪防涝设计期间,要具备重要性的原则,依据不同地点产生的洪涝影响程度划分出不同的洪涝等级,采取轻重缓急,远近结合的原则进行规划。对于洪涝灾害多发或者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应该进行重点的防洪防涝水利工程设计规划。而且在进行规划的过程中,不仅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强有力的设计规划,还要结合历史和未来的特性,制定出更为长久和稳定的水利工程建设,实现一次性施工的原则。
2.2 切实原则
在进行水利工程防洪堤施工时,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施工原则,落实施工监管措施。对此,要做到:第一,严格检查、审核、分析图纸,确定施工图纸的可操作性、可实施性;第二,加大施工监管力度,对施工技术、施工人员、施工进度等进行监管,对不当行为严肃处理,严禁出现包庇性、做假性行为。对出现的简单事故等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提升工程施工质量。
2.3综合考虑水资源利用
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就是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使水资源能够充分的应用到农业生产等活动当中去,在进行水利工程防洪防涝设计时同样要注意水资源的利用问题。首先,进行区域划分,水利工程建设区域范围较广,不同区域的水流量会存在差异,其中水资源总量较多,流动速度较快的区域是防洪防涝设计的重点区域。其次,防洪防涝设计要综合考虑水资源利用的问题,明确水利工程水资源利用规划与洪防涝设计是相互独立也是相互关联的,要做到既能充分的利用水资源,又能做好防治措施。最后,水利工程建设区域情况较为复杂,遇到特殊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理。
三、水利工程规划中防洪防涝的设计分析
水利工程规划中防洪防涝的设计阶段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建设场地地质和水源情况等进行全方位的掌握,并科学制定防洪防涝目标与方案,对方案设计进行综合评估等等,通过完善的设计流程可以提高水利共策划稿防洪防涝设计的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防洪防涝的作用,下面对水利工程规划中防洪防涝的具体设计实施进行分析。
3.1设计准备
水利工程规划中防洪防涝设计进行之前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对水利工程建设区域的地质条件、水流情况以及周围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防洪防涝设计做好参考数据整理。其次,对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和要求进行明确,并搜集建设区域以往洪涝灾害的相关信息,结合调查的建设区域现状数据进行综合的分析,将重点问题进行标注和整理。最后,要注意在进行相关调查工作期间要使用专业的勘察技术和工具,保证勘察数据的准确性,这样才能提高防洪防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2 防洪防涝设计方案综合评估
洪涝防治工程可以有效提高人们生活环境的质量、降低洪灾影响度。但目前洪涝防治工程建设过程中,会产生移民安置与垃圾排放等问题,这就需要使用环境影响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工程建设中产生的影响。在环境评价中,要重视环境敏感的因子,尽可能减小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此外,由于年均收益反映出来的洪涝防治措施应用效果不够全面,这就需要结合历史的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准确核算洪涝治理措施为人们创造的经济效益。
3.3对防洪防涝设计影响因素进行控制
水利工程建设区域地质条件、环境因素都会影响防洪防涝设计的效果。因而需要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首先,要对影响因素进行掌握,针对影响因素进行各个击破,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降低其带来的不良影响。其次,通过对影响因素的控制,来优化防洪防涝设计方案,面对影响因素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控制,从中选择最经济、有效的方案进行实施。
3.4构建防洪防涝的体系
技术人员根据调研的结果和标准,构建相关的防洪防涝的体系,体系的建立需要结合该区域的自然条件和地形地势,技术人员还应该统筹各个部门对于该地区防洪防涝的基本要求,考虑在整个防洪防涝的过程中相关因素的影响效果的大小,遵循整体性的原则,为了整体的利益适当牺牲局部的利益,使利益损失最小,通过严谨的分析,最终确定最佳的防洪防涝的规划方案。
3.5编写报告
防洪治涝设计最终要以报告形式呈现。规划人员要在报告中阐释工程建设及投资、流域自然情况、历史洪灾分析、移民安置、水文资料分析、防洪工程建设情况、社会经济情况、非工程措施等内容。规划人员要确保报告的完整性,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编写。同时,编制设计报告的基本要求就是真实性,规划人员要确保数据信息真实有效,对相关问题进行客观分析,提高报告的专业性与科学性。报告编制完成后需接受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审核,并进行质量检测,判断设计报告的可行性,审核通过方可投入使用,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的指导文件,以防洪治涝设计提升水利工程的功能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对人们的生活以及生产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工作人员必须要在能够对水工程相关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来制定规划,从而更加科学严谨的对待水利工程,使水工程的规划能够更加合理化,使其防洪防涝等各方面的工程效果做到得以提升。并且在规划的过程当中,公证人员需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的安全,让人们的生活能更加顺利,同时尽量提升工程有可能会给人们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在洪涝方面的防治能力也能够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水利工程规划的生态环境影响探析[J].孙华林.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18)
[2]我国城市防洪排涝地下深隧规划设计与施工方法[J].黄明利,张志恩,谭忠盛.隧道建设.2017(08)
[3]简述水利工程规划中的防洪防涝设计研究[J].尹锐.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2)
[4]浅析农田水利工程规划中的抗旱防涝设计[J].林晓峰.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