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13112419930811XXXX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在逐步的加快和深入,作为支撑着工业化进程的基础的机械制造产业来说,对于其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的机械制造产业面临着技术升级进步和安全管理两个方面的任务,不仅仅的要生产出合格的机械产品,还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注重安全管理。在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之中,要想在最大的程度之上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那么对于工作现场的安全技术管理的加强将是需要关注的焦点,对其做出必要的分析是帮助企业发展进步的关键。
关键词: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现场;安全管理
一、引言
从国家的层面来说,机械制造行业属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与技术水平的体现,对于国家的进步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机械制造产业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的是我国当前的机械制造行业的水准与发达国家来说还有不小的差距,这不仅仅的体现在机械制造行业的技术水平发展之上,还体现在行业的规范体系形成之中。从最为基础的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来说,我们的不足之处还有很多,相关制度的不完善,安全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素养的缺乏,现场的进行实际生产的员工的安全意识薄弱,相对应的安全技能的缺失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在间接的制约着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因此从行业长远的发展角度考虑,对于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规范势在必行。
二、关于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概述
在各个行业的发展之中,每一个行业都在一定的程度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与规定,机械制造行业同样如此。在机械制造行业之中,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每一个产品的制造都对应着一定的制造工艺程序,必须的要按照有关的程序制造产品,具体生产出来的产品才会符合实际的要求和需要。通常的机械产品的制造会有精准的步骤,不同的步骤分属于不同的生产车间,一件产品在完成的过程之中,要在不同的车间、不同的工艺之中进行技术性的加工,在每一个工艺流程完成的时候,应该对于所参与的每个车间产出成品进行检测与综合性装备,才可以在最后的阶段得到符合要求的产品。当前我们国家机械制造业的生产过程,普遍的运用离散型的生产模式,来对于需要的产品进行生产。在加工的时候按照由简到繁、从小到大顺序加工,首先的对于小部件、小零件进行加工生产,这是机械制造企业的一个比较基本的生产特点。在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之中,对于大型或者是超大型的机械设备的使用是不能避免的,这些设施的类别较为的多样,各种设施的操作也有不同,这都需要培养专门的人才来进行设施的操作。现代化的生产线多是每一个岗位对应一道生产的工序,然后这些生产工序最后组合完成一件成品,产品组装之后也需要进行技术性的检测,来确定产品是否合格。
三、当前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存在的缺陷
(一)在制度方面的管理缺陷
在当前的阶段,由于我们国家工业化体系还有待于完善,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成熟的工业化体系还有差距,大多数的国内机械制造企业还缺乏生产现场安全管理的意识,虽然也许有着完整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但是对于制度的执行能力却非常的低,或者是制定的制度与实际的生产根本不贴合,完全不考虑实际的生产状况,这就使得制度大多流于形式。在制度管理方面的缺陷,限制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这存在着两种极端的情况,其一是过于繁杂的制度规范使得一线生产的工人不能够准确的理解执行,使得生产的效率降低;其二是对于制度的执行忽视,这就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这同样可能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之中,制度方面管理的缺陷,不仅仅影响着企业机械生产的效率,也增加了管理的成本投入。
(二)在现场设备方面的管理缺陷
在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现场之中,机械设施的技术状态直接的影响着生产安全,机械设施是需要定期的进行维护与保养的,而在实际的生产之中,却普遍的存在着机械企业为了赶进度,生产设施超负荷的运作,短期内也许不会有问题,但是长时间的下来,机械生产现场的设施就会出现安全的隐患,这与企业错误的效益最大化思想有着分不开的关联。机械设施缺乏基本的维护保养,即使出现问题,也是简单的进行修复,根本的不会进行全面的检查保养,长此以往,安全事故的隐患被埋下了。
(三)在现场应急方面的管理缺陷
应急管理属于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机械制造生产同样的要严格落实,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可以在遭遇突发的安全情况之时,在最大的程度之上降低人员的伤亡与经济的损失。目前相当多的机械制造企业在应急管理体系方面存在管理的缺陷,企业制定好的应急预案要么不符合实际的生产状况,要么就是制定之后从来没有经过预演,那么当突然发生安全事故之时,现场的工作人员的处置就会偏离实际的预案要求。
四、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现场安全管理的举措
(一)对于制度的及时修订和实时完善
机械制造企业应该依据实际的安全生产形势,收集生产现场的各类安全信息,对于制度进行及时的修订和实时完善,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制度落后于相关的安全法规与生产变化所带来的管理上的漏洞。健全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与岗位的操作程序,对于现场实际的工作人员进行程序化的培训,将实际的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不规范进行消除,解决安全隐患。要依据不同的工作生产岗位来进行安全管理标准的制定,同时的要有对于安全隐患的定期排查,包括现场生产岗位的自我排查,相互检查,要有明确的合格标准的制定。
(二)对于现场设备的管理
要更加的专业化、标准化强化对于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定期的组织相关的人员进行行业标准的学习,招聘的新员工要进行入职前的培训,并且进行相应的测试,合格者入职。对于一些新购入的设备来说,要组织相应的现场操作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学习,对于新设备有全面的了解,熟悉各种操作之后,才能进行投入生产的检验,在依据相关的规定进行试运行之后,如果满足规定的要求,相应的设备可以稳定的生产加工,那么就可以投入下一步的实际生产工作之中了。对于设备要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严格的按照设备的说明书进行调试,确定其是否合格。对于日常检修工作进行复查,出现故障进行及时的维修。
(三)对于现场的应急管理要有常态化的意识
根据企业的生产现场的实际状况进行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急预案应该明确、易懂,同时的对于应急预案的演练要定期进行,并且实时的对于应急预案进行修订,组织员工进行学习。掌握了预案的整体内容之后,遇见突发状况依据处置方案,严格按照流程有效的启动预案进行处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五、结语
总的来说,对于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分析,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对于机械制造行业整体的规范情况,在一定的程度之上推动了行业制度的成熟发展,使得机械制造行业体系逐步的趋向完善。
参考文献:
[1]张会娟,郭超杰.安全生产标准化对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作用[J].决策探索(中),2019(05):6.
[2]高会鲜.安全生产对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管理的作用[J].中国设备工程,2018(07):45-46.
[3]贺捷.基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管理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8(0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