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水土保持工作站 723300
摘要:近年来,由于人类滥用资源,随意开发,没有合理地进行建设导致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水土流失不仅阻碍了农业和经济的发展,还导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我国对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十分重视,相关人员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围绕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展开讨论,并提出了关于水土保持的相关农业技术措施:改变微地形、增加地表覆盖和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期望能够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恢复生态环境,与自然达成和谐。
关键词:水土保持;重要性;农业技术措施
引言
随着人类活动的进行,水土流失的趋势愈发明显。土壤的肥力不断下降,耕地的面积也不断减少,土地的蓄水能力减弱,土壤的结构发生改变。这些变化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威胁食品安全,阻碍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不仅如此,水土流失还导致水库淤积、河床抬高、洪水泛滥,自然灾害频发,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水土流失的现象亟待解决,必须加大水土保护的力度,与自然和谐相处,找出破解之法,建设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
1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水土保持是农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关乎生态的平衡和人类繁衍生息,是人类生存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都离不开水土的保持。水土一经流失就会导致资源破坏和生态环境恶化,威胁食品安全、制约经济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亟待解决的因素之一。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土壤无法再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营养,削弱了土地的生产力,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生存需要。严重时还会导致土壤石化或者沙化,使土壤无法进行种植工作,耕地面积减小,植被的覆盖率也随之减小,土壤拦蓄地下水的能力被削弱,人畜的饮水出现困难。不仅如此,水土流失还具有极强的破坏性,无法逆转,水土流失会改变土地结构,使表层土壤丧失,土层变薄。水土流失还会加剧自然灾害,水库淤积、河床抬高、洪水泛滥,使沙尘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危及人们的安全。水土流失意味着人与自然已经不再和谐,这是人类滥用资源,随意开发不合理进行生存建设的后果。加大水土保护的力度,合理运用水土资源,将资源与环境高度融合,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2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
2.1改变微地形 2.1.1等高耕作
等高耕作就是沿着耕地上的等高线进行耕犁种植,是在坡耕地实施水土保持的基础。这种操作需要适当将土地变得平整,自上而下设定等高线,修建等高畦。如果坡底的坡度发生变化,需要重新设定等高线,修建等高畦。这种技术的关键在于要沿着等高线垂直于坡向横向种植。等高耕作可以有效拦蓄地表径流,让更多的水分可以渗入到土壤中,减少水土流失,还可以提升作物的抗旱能力和土壤的肥力。应当注意的是在顺坡垄改为横坡垄前要提前确定好改垄后的道路和排水沟的位置。
2.1.2沟垄耕作 沟垄耕作就是沿着坡地上的等高线进行开沟起垄、种植作物。这种耕种方法是为了蓄水保土。沟垄耕作可以改变耕地的小地形,增加耕作层,扩大地面的受雨面积,使单位面积土地的受雨量减小,径流量和冲刷量也会随之减小,从而可以减少水土流失,达到保肥增产的效果。 2.1.3平播起垄
平播起垄就是在耕作时采用等高隔犁条播,也可以称之为中耕培垄。这种方法常常在雨季到来前进行,具体的操作是在播种时将行间的土培在作物的根部,形成等高水平沟垄,可以有效防止径流集中,对土地造成冲刷。既可以防止干旱,又能很好地拦蓄雨水,有明显的保土增产效果。
除了上述提到的三种种植方法之外,还有坑田耕作法、区田耕作法、圳田耕作法和水平犁沟等方法。这些方法都是依靠改变微地形达到水土保持的目的,可以有效地拦蓄地表径流、保持水土、较少土地冲刷、防止暴雨。
2.2增加地表覆盖 在地表覆盖作物残茬、秸秆、地膜和砂石等能够防止雨水直接冲刷地表,有效保护水土。将作物覆盖在地表可以保护土地表面的结构,让更多的雨水可以渗入到土壤中,还可以抑制土壤水分的蒸发有效保土保水;将大小不一的河卵石与粗砂混合而成砂石覆盖在土地表面可以提高土地的蓄水能力,同时也可以防止土壤风化、水蚀。此外,还可以在坡地种农作物和牧草,这样可以更好地覆盖地表,吸收土壤中水分,稳固土壤的结构。牧草还可以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实现与畜牧业的联动,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
2.3改变土壤物理性质
2.3.1少耕法
少耕法指的是尽量减少耕地的使用,在保证常规耕作的基础上,减少耕作的次数和面积或者采用间隔耕种,在季节间和年份间轮番种植。不再盲目地全面深耕,采用局部深松。尤其是在北方土地比较肥沃的地区,沿着等高线每隔5~8a进行一次深松,间隔控制在二十五厘米左右,深度以三十厘米为宜。深松需要选在伏天进行,松后还需要进行一次耙耱。这种做法可以改善耕层构造,缓解土地的压力,减少水土流失和肥力损耗,减轻风蚀和水蚀,实现水土保持。 2.3.2免耕法
免耕是指在播种前免去用犁、耙整理土地的步骤直接种植,作物生长期间也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这种做法是由于作物的根系在土壤中腐烂后会留下大量的孔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孔道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加,而土地的翻耕会对根系进行松土,破坏掉土壤中的孔道。免耕可以避免对土壤中孔道的破坏,这样雨水可以下渗到土壤中,增加土壤的蓄水,减少对地表的冲刷,即使是暴雨天也不用担心。与此同时,蚯蚓在土壤中不断挖掘孔道可以帮助土壤松土,同样可以减少对孔道的破坏,疏松耕层,让土壤变得蓬松,为雨水下渗提供保障。
少免耕可以积蓄肥力和水分,缓解土地的种植压力,让土地有时间可以进行自我修复,减少水土流失和肥力损耗,对于水土保持有着显著的成效,如果可以实现少免耕和常规耕种的轮流进行,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结语
水土流失具有极强的破坏性,一旦发生不可逆转,加大水土保护力度,维持生态平衡,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进行水土保持可以采取改变微地形的方法,依靠改变地形维持水土,拦蓄地表径流。具体有等高耕作、沟垄耕作、平播起垄、坑田、区田、圳田和水平犁沟等方法。还可以利用作物残茬、秸秆、地膜和砂石等覆盖在地表,保护地表结构,让地表可以免除雨水的冲刷,提升蓄水能力,防止地表水分的蒸发。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少耕免耕可以为土壤积蓄肥力和水分,减少肥力的消耗。少免耕和常规耕种的轮流进行可以缓解土壤的种植压力,让土壤自我修复,减少水土流失。促进农业和食品健康的发展,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利会.分析水土保持治理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J]. 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11)
[2]洪水燕.关于水土保持的探索与研究[J].商业故事.2017(04)
[3]侯建国,马燕.试论水土保持与耕地资源持续利用[J]. 现代农业研究.2020(03)
[4]顾建东.小流域治理中水土保持技术应用探讨[J].科技风.20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