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阴县国土绿化工作的成效和建议

发表时间:2020/9/2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5期   作者:尹明明
[导读]
        平阴县自然资源局(平阴县林业局)  山东济南  250400
        平阴县坚持以“绿满玫城•美丽平阴”造林行动为主线,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十大工程”,以打造森林城市为目标,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以财政投入为保障,全力推动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扎实开展,着力打造“城在林中、林在山中、山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美丽新平阴。
        一、国土绿化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规划先行增引力。为强化规划引领,增强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指导性,选定资质较高、国内一流、经验丰富的高层次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了《平阴县创建山东省森林城市总体规划(2018-2027)》,并报省自然资源厅备案。按照《总体规划》设计,全县各创建单位立足自身职能,因地制宜推进省级森林城市建设,先后实施了一大批重点亮点项目。环秀郊野公园、玛钢四季花园、象山绿化提升等山体公园建设陆续完成;云翠大街、育英街、函山路等城市绿化相继竣工;浪溪河湿地、锦水河湿地和汇河流域水系生态绿化工程加快推进;新220、石姜线、龙王路等绿色通道工程有序实施;退耕还林还果还花、裸露土地治理、平原农田林网和用材林建设亮点纷呈,创建工作形成了齐头并进、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2020年堂屋山郊野公园、云翠文化公园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
        (二)岸绿景美添魅力。不断加强河流、水库和湖泊周边绿化,提升环境承载能力,保障水系生态安全。以黄河、济平干渠、玉带河、安栾河、田山灌渠和云翠湖等为重点,因地制宜进行绿化,进一步提升景观效果。特别是东阿镇、孝直镇在不影响行洪的前提下,分别围绕浪溪河、汇河水系栽植法桐、国槐、合欢、海棠、樱花等绿化苗木4万余株,初步打造了“河欢水畅岸绿景美”的良好生态环境。
        (三)创新共赢激活力。采取互利共赢、多方合作的方式,加大多元化、多渠道资金投入力度。有的整合资源,创新方式,采取“项目区+公司”、“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达到了“合作共赢”的效果;有的采取“政府+村集体+农户”、“公司+村协议”的模式,引入社会资本,由绿化公司出资,沿线村庄以土地入股,苗木收益分配按照5:3:2模式,不仅增加了村集体和群众收益,还极大提高了村庄绿化水平,探索出了一条“政府要绿、公司得利、群众受益”的创城新路子。


        二、国土绿化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经过不懈努力,我县国土绿化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但由于工作面广量大、任务繁重,离上级工作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在:1、资金压力较大,鉴于我县财政困难,很难每年拿出足够资金用于国土绿化,主要靠对上争取和社会投入解决,造成融资缺口较大;2、用地矛盾突出,由于国家实施最严格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严格土地用途管制,植树造林必须避让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所以造林用地矛盾需积极对上协调;3、宜林荒山立地条件差,造林绿化难度大。全县现有的宜林荒山多为高山、深山、土地贫瘠,立地条件差,造林绿化难度很大。同时,随着近年气候的变化、极端天气的增加,林业自然灾害发生率有所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造林绿化成活率和保存率;4、宣传氛围尚欠,由于城市管理考核的需要,标语、横幅等常规宣传手段不能使用,铺天盖地的宣传氛围难以形成等。
        三、做好今后国土绿化的建议
        一是坚持在城镇绿化提升上下功夫。在县城建成区和镇街驻地,充分利用可绿空间,增加城市“绿量”和森林面积。大力推进重要节点森林化,在城市主干道和环城路网,大量栽植常绿、落叶相间的大规格乔木树种,实现点线面结合、乔冠花搭配,丰富季相变化,打造特色景观大道;在公共休闲区域,通过拆违拆临,因地制宜,挤出空间,实行即拆、即清、即绿,加快建设一批口袋公园、节点公园、街角公园,加大植物造景和乡土树种补植补造力度,形成集中连片的森林景观。大力推进单位庭院园林化,深入开展园林式单位、花园式小区创建活动,指导其高标准、高质量进行绿化改造,打造示范亮点,提升整体水平。大力推进立体建筑绿色化,结合城区建筑实际,以屋顶、墙体等为主,开展立体绿化、立面绿化、系统绿化,拓展造绿透绿空间,增加绿化覆盖率,促使城市绿化由平面走向立体,由立体辐射空间,确保实现“推开窗户见青山、走出家门进公园”的既定目标。
        二是坚持在城周荒山绿化上下功夫。按照“整体生态化、局部景观化、节点园林化”的原则,加大山体公园、郊野公园打造力度。对城区周边荒山和疏林地进行补植补造,完善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对破损山体实施综合治理,打造绿色景观、人文景观;对近郊村居实施绿化提升,全面实行退耕还林还果还花,发展经济林和生态林,确保建一片地、活一片绿、成一片林,真正形成春季有花、夏季有荫、秋季有果、冬季有绿的大地景观,满足人民群众生态休闲、健身观光的需要。加快推进青兰高速平阴段和105国道两侧绿化工作,打造精品廊道工程,提升城市品质。
        三是坚持在生态品质提升上下功夫。以湿地公园、森林公园为依托,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档升级,全面提高大寨山自然保护区和玫瑰湖国家级湿地管护水平。结合野生动植物保护,开发建设一批特色突出、品味较高的森林康养景区和景点,提升城市生态功能,增强国土绿化内涵。积极举办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摄影和征文大赛活动,开展“县树”评选工作,普及森林文化,传播生态文明,丰富创城内容,打造有温度的森林城市。
        四是坚持在多元化融资上下功夫。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在积极争取中央及省市政策资金扶持帮助、助推创城工作的前提下,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用于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积极鼓励社会团体、合作社、涉农企业、种植大户等,采取土地入股、分红共享、反租倒包等形式,解决建设资金难题。进一步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整合四旁散地、零星碎地、农民闲地等资源,加大植树造林力度。
        2020年7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