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金龙水利建筑工程公司
摘要:在水利工程建设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加强河道生态护坡技术的研究力度是提高河道生态湖泊技术应用水平的重要内容。我国对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的研究比较晚。在研究过程中需要充分吸取其他国家优秀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对植物进行充分应用形成自然堤岸,然后将木材和石材作为河堤的保护进行利用,能够提高河道护坡施工过程中的生态效益。本文就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进行详细研究。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施工;河道生态护坡技术
1引言
近几年,人们环保意识不断提高,我国在生态化和绿色化方面发展取得了不错成绩,人们也提高了对生态化发展和建设内容的重视,主要体现在房屋、道路桥梁、水利工程等多个方面。在各项内容中,人们尤其重视水利工程河道生态化建设,这主要是因为水利工程与人们生命健康和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
2 技术作用
2.1 防洪
河道生态护坡技术具有很多方面的优势,其中防洪功能是护坡施工技术不可缺少的优势之一,在我国水利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今后护坡技术主要的发展方向。生态护坡技术可以结合自然条件的不断改变进行相应的调整,面对气候不断改变的状况下,水质与水文情况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河道生态护坡工程就能够保持区域中的水域平衡。[1]如果遇到洪水暴发时,护坡上的植物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抵御洪水的作用,降低洪水的冲击力。
2.2 生态
建国初期为了改善我国民众的贫困局面,我国采取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这种经济模式可以改善我国民众的贫困局面,但是无法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从而导致很多地区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空气污染等问题。近些年我国已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点工程,且经济建设和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各种水源污染和空气污染等问题,已经切实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在水利工程中利用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可以减少环境污染问题,施工单位结合实际要素和河道情况,栽种适宜的植物,可以有效稳定河道周边的生态系统。
2.3 景观
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比较重视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协调性以及平衡性,因此,在生态护坡施工技术设计过程中需要重视护坡工程对水域生态系统的修复功能。在生态护坡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选择能够适应当地气候条件以及地理条件的植被品种,同时要选择当地的施工材料,这样能够连接河道系统以及周边生态地形,对提升河道生态系统以及周边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有重要帮助。需要注意的是在生态护坡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其景观功能需要使用人为施工痕迹比较弱的施工方法,尽可能维持河道生态系统的天然状态。
3 施工技术
3.1 河道生态护岸技术
在河道生态护坡设计施工时,要根据河道的行水条件、河道岸坡土壤类型、当地的气候等因素综合论证,充分保障河道工程建设安全稳定的前提,将生态护坡上种植的各种植物进行合理的搭配,将植物的特点发挥出来。因为在进行水利工程的施工时,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而植物具有净化功能,可以有效地将这些污染物进行新陈代谢,恢复水域的生态,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利工程施工造成的各种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此外,通过对各种植物进行合理的搭配,还能缓解水利工程施工造成的污染,减小水流对岸坡的冲刷,有助于保护岸坡的稳定。可以根据当地的土壤类型、降雨量大小,选择适合当地的树木进行栽植,达到绿化美观的效果。
3.2 草坡护坡技术
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种类有很多,草坡护坡是其中操作最简单、成本最低的一种方法,目前,其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河道生态管理中,为了更好地对草坡护坡进行应用,实际施工作业应通过下列步骤进行:1)全面结合治理采用的方法与路径,进行护坡体系修筑,确保坡度适当,在实际设置过程中,可以将角度设置在30~50°。在具体施工期间,要考虑河道实际情况,避免施工无法正常进行。2)做好护坡建设作业后,进行表层植被土壤铺筑。一般来说,在实际施工期间,可以采用喷施方法开展相应施工作业,也可采取草皮草籽混合喷施或直接铺草皮的方式完成相应作业。3)定期对生态护坡的草坡进行修剪,实现对草坡的合理维护。这种护坡方法在具体应用期间就是对草坡进行合理应用,因为草根系发达,并且生命力完全,所以,通过对其进行应用,可以使生态护坡稳定性得到进一步提升,满足应用需求,同时还能够达到改善生态景观、避免水土流失的作用。
3.3 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
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实际上把水和肥料进行混合,使植物生长的平稳性得到有效提升,进而实现护坡的效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施工企业需要实现混凝土材料的最大化设置,选择合适比例的水域骨料,通过搅拌配制,使混凝土具有较强的透气性。在植被表面填充一层混凝土以后还需要再次覆盖混凝土,进而加快植物的生长,同时表层土自身具有降温作用,可以保持合适的温度,以便于使植物快速成长。在运用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过程中,需要挑选合适的保水材料,保水材料可以滋润土壤水源,为植物的成长带来足够的水分;然后添加一些肥料,为植物的成长提供足够的养分。[2]
3.4 土工材料生态护坡技术
在河道生态护坡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可以结合喷塑金属网和碎石型种植土壤,提升护坡结构的抗腐蚀性,建立复合种植基。这种护坡方式的实用价值较高,在各类施工环境中都可以利用。在河道生态护坡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土工格和土工网垫两种方式。施工过程中,先在碎石中加入聚丙烯和聚乙烯等材质,然后配合网垫和种植型土壤,最后将草籽撒到上面即可形成新型的复合型种植基。网垫结构利用热熔焊接不同的网点。通过网状空间,可以提升基土的稳固。利用网垫方式和网格方式,可以使植物获得良好的生长条件。将土壤和砂砾碎石等填入到网格中,再结合草皮和网垫层,使二者成为一个整体,可以保障边坡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增加护坡的摩擦阻力,进一步巩固土层,使河道生态护坡土壤的稳定性得到大幅度提升。
4 注意事项
在生态护坡技术使用过程中,以各类动植物为对象,立足特定环境,提高对其固定的重视程度,更为高效地应用生物护坡系统,尽可能实现防洪排涝效果最大化。当设计生态护坡的时候,应该注意五方面的内容。1)在生态设计过程中,应该密切关注附近植物,紧密联系河道建设,分别以植物生长和环境为对象,提高对两者关联的重视程度,深入思考植物需求。2)当设计生态护坡时,应该密切关注护坡,加强对其渠道以及堤防作用的思考,通过生态设计实现成本降低的目的。3)当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提高对环境美化的重视程度,为生态护坡提供重要保障,不仅使其达到刚建要求,而且实现环境兼容,尽可能将景观效果发挥到最大。4)全面、深入探析水文水位,了解与掌握附近植物状况,确保所选择的植被可以适应当地环境。5)以护坡生态系统为对象,选择与之相符的植物,充分分析经济效益,达到观赏人员所提出的亲水需求。
5 结束语
总之,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人们逐渐加强了对自然的保护。在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时,需要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选择不同的护坡方式,减少施工对于自然生态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姚军.乡镇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18(12):65.
[2]张延菊,张哲.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J].珠江水运,2018(21):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