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9
摘要:水利工程职员较多,每天产生的工作信息也较多,不仅包括人事调动、应聘信息、财物报告等,还包括水流量检测数据、水质监测数据、水流生态检测数据、轮组工作状态信息、设备检修信息、设备工作日志记录信息等,大量的信息及人员管理,对于基层领导人员存在不小的负担。此外,水利工程硬件设备较多,工作环境较为恶劣且复杂,部分危险的岗位甚至会对员工的生命安全产生危险,但为了保障机轮组的正常运作,检修人员不得不随时跟踪检查硬件设备的工作状态,而工作效率及质量却普通较低,再加上水利工程公益大于利益,所以部分检修人员的工资水平也较低。鉴于此,有必要加强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促进水利工程的全面管理。
关键词:信息技术;水利工程;工程管理;实践应用
引言
信息化技术诞生于上个世纪,由于其具有提升工程项目效率、降低人力物力消耗等优点,如今已经被应用于各个领域。水利工程所涉及的工程量巨大,施工周期长,成本高,需要政府及国家投入大量的物资能源,所以,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得到了大幅度的采用,信息化技术可以保证工程管理的顺利运行,充分的提升了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效率,提高水利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
1、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意义
1.1节省水利工程管理的物资消耗
水利工程项目本身是一项工作量较大的工程,工程能否顺利开展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自然灾害、地形环境以及前期投入等,并且水利工程项目的周期长、难度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参与,往往耗资巨大。所以,通过对信息化技术的引进,可以有效的改善以上问题,信息化技术具有简洁、高效的优势,在实际的水利工程管理中,信息化技术可以将工程分层次的进行管理,将不同层次的工作分配给不同的人员,将整个项目的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同时,在水利工程项目的前期规划时,通过信息化搜集到的信息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更详细的了解工程概况、自然环境、水文人文等,规划人员通过对以上信息的合理推敲,制定出更加完备的图纸方案,节省不必要的消耗。
1.2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效率
为了减少水利工程中的噪音或者环境污染对城市的伤害,水利工程项目一般会建立在郊区或者野外。由于水利工程项目的地理环境较为偏僻,所以很难进行科学的管理,当有突发情况出现时,也很难得到及时的管理维修,所以,通过对如今的信息化技术的引进,可以利用一些自动化设备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实时监测,技术人员通常会使用传感器设备进行监测,传感器较一般的设备来说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传感器通过对水利工程的各方面数据进行搜集,再反馈给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根据反馈的数据可以对设备实时监控,当问题出现时,也可以及时的应对和解决,防止危险事故的发生。
2、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内容复杂,人员紧缺,环境差
水利工程管理的工作非常复杂,内容繁多,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保证水利工程管理的正常运行,相关的技术人才紧缺,而且工作环境差,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水利工程的灌溉区域大,线路错综杂乱,地质结构复杂,而且还需要人工对工程区域各个环节进行检测、涵闸、巡视以及水泵的管理,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和正常运行。因此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工作极其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管理效果不佳,工程效益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严重影响水利工程建设工作。
2.2水利管理数据信息复杂
水利数据信息比较复杂,没有一个完善的系统来处理这些数据,使得所有资料不够规范和详尽。人工处理数据速度太慢,也不够准确,很多数据资料不能更全面的提供,纸质文本不方便保存和整理且浪费人工。对质量的管理没有一个透明的制度,不够规范,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管理的工作效率。
2.3技术不足,设备老化,安全有隐患
工作人员职业素养低,技术支持不够,工程检测工作人员不够专业,要点不够明确,不了解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没有充分落实质量监督,不能有效进行管理工作。资金管理不够严格,经费不足,施工设备老化,没有技术人员定期检查和维修,养护工作不到位。这样的条件无法保证水利工程管理的工作效益,更加会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水利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3.1球卫星定位技术在数据采集工作中的应用
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需要实时采集大量数据,且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实时性要能够予以有效保证。在此期间,可以利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开展各类数据采集工作,全球卫星定位技术所采集的各类数据准确度高、实时性好。而且在为水利工程管理提供相关数据的过程中,还能结合现场各类数据的变化情况,及时对其进行修正、更新,提供更为完善的系统安全保障,并且全球卫星定位技术不仅能够收集传统管理数据,还能对各类特殊需求的数据进行采集,为水利工程管理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
3.2建设水利工程基础信息系统
水利工程管理过程需要借助数据库软件,且这部分数据库内容可以作为公共信息资源,其应用过程中包含多种类型的子数据库,如方法库、超文本库、历史热带气旋等,这些都是国家水利工程信息、经济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这些基础信息汇总到一起并进行处理、分析,则需要依托一套复杂且庞大的系统,在此过程中还需要与各个子系统进行良好的通信,如此才能形成一个国家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体系,为日常水利信息管理奠定基础。这些都是计算机网络系统、通信系统的应用提供的便利。
3.3注重信息系统的规划
信息系统的规划是确保信息化能够发挥整体效果的关键所在,因而,在构建信息系统的过程中,需要确定统一规划的基本前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阶段或是先框架后主体的建设顺序,确保信息系统的整合性、兼容性,规避信息化不均匀导致信息系统在数据传输等方面存在数据失真等状况。在分阶段建设的过程中,除考虑建立工作小组之外,在财政支持、预算报告、采购方案、质量检验、人员训练、效果评价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多加重视。不仅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使用者更需要将资金用到刀刃上,用到实处,确保采购的机械设备满足一定需求,相关职员应具备较高职业素养,能熟练使用这些机械设备。
3.4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实际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工程建设还受地形地理因素的影响,技术人员通过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建立出水利工程的三维模型,对水利工程的周边环境及自身框架进行合理的模拟。地理信息技术不仅能够综合的处理地理信息,还能够对水利工程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动态的预测,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效率。
结束语
水利工程职员众多,工作量较大,部分工作对职员的安全存在一定的威胁性,鉴于此,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使用机械替代人工。一方面,能切实保障工作质量、工作效率,规避主观偏差风险;另一方面,能避免部分人员遭遇安全威胁。在运用信息系统时,一般需要从信息技术应用领域、信息技术人才、信息系统规划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参考文献:
[1]左光燕,梁海全,李东.灌区节水灌溉工程中水利信息化技术的作用及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20(09):180+183.
[2]张书生.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22):212
[3]苗丰慧.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07):119-120
[4]刘湘国,刘姝蕾.铁路信号工程技术施工管理要点探讨[J].山西建筑,2020,46(09):156-158.
[5]宋智.论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8(1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