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13012719860810XXXX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设备的可靠性对于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互联网+时代下,需要依靠现代化信息手段,不断提升电力设备可靠性监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证电力系统的运行效果。文章首先介绍了电力设备可靠性分析的方法,之后简述了互联网+下的电力设备可靠性评估与监测方法,进而提升电力设备可靠性监测工作的有效性,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电气设备;监测;可靠性
电力设备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着电力系统运行的效果。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电力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质量问题,进而降低电力系统运行的效率和质量,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力量,提高电力设备可靠性监测工作的专业性和信息化程度,进而及时发现电力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隐患,并进行妥善处理,保证电力设备的质量,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1电力设备可靠性分析的方法
1.1模拟法
模拟法也叫蒙特卡洛模拟法,主要分为序贯蒙特卡洛模拟法和非序贯蒙特卡洛模拟法,二者在电力设备可靠性监测与分析工作中较为常用,尤其是在电力设备和系统可靠性呈现出较为复杂的状态,而无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完成的情况下,利用随机模拟方法能够估算出电力设备和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在此过程中,模拟法使用次数越多,对电力设备和系统可靠性指标的估算值也越趋向精确。随着科学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模拟法的使用频率也在不断增加。
1.2解析法
解析方法主要应用到函数的解析式,在针对电力设备可靠性监测工作中,能够通过建立可靠数学模式,运用数值运算和统计的方法获取电力设备的可靠性指标。故障率是对电力设备可靠性监测与研究中的重要指标依据,通过解析法能够利用有效的数学推理方法来提升运算结果的可靠性,进而保证电力设备可靠性监测工作的有效性。但解析法在应用过程中需要以假设为前提,因此,随着电力设备与系统设计复杂性的增加,使得解析法的应用频率逐渐降低。
1.3混合法
混合法在大型的,且具有较强复杂性的电力设备可靠性监测工作中较为常用。由于解析法模型具有较强的精准性,且具备清晰的物理概念,因此,需要强化解析法应用的力度。在求解能力无法满足求解尺度的情况下,需要将模拟法和混合法进行结合使用,进而有效提高电力设备可靠性监测工作的有效性。
2电力设备可靠性监测与评估
2.1可靠性评估模型
可靠性评估模型主要依据原始数据对设备和系统突发的情况进行有效处理。
可靠性评估模型的建立在电力元件和系统间起到连接的纽带作用。在可靠性评估模型的设计中应用现代评估软件的评估方法,能够及时发现评估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和漏洞问题,进而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妥善解决。在常见的评估方法中,解析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对相关数据进行解析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利用专业知识进行相关的运算和统计工作,进而保证快速处理和解决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模拟法主要通过小规模的实验对真实的突发情况进行还原,进而能够准确分析情况发生的原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
2.2可靠性评估目的和目标
针对电力设备可靠性评估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有效规避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风险问题的发生,进而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用电量不断增加,电力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体现出电力系统的运行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着极大影响。因此,对电力设备可靠性的评估能够及时发现电力设备使用中的问题,并保证电力设备良好的使用性能,维持人们生产生活的正常供电,进而促进电力系统的优化与完善。在对电力设备可靠性进行监测与评估的过程中,需要保证电力设备和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充裕性,在故障问题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处理,避免故障影响范围的扩大,尽量做到不断电或缩短停电时间,并做到在停电后的短时间内恢复正常供电状态,进而有效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效率和质量,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3构建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
技术人员需要依据互联网技术构建电力设备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对电力系统运行的情况进行动态全面的掌握,便于及时发现电力设备使用中的问题,并制定紧急预案对故障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优化与完善电力系统的信息管理水平,并对以往的数据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在此过程中,要确保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而有效提高信息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证电力设备和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用电需求。
3结束语
社会各行业领域的生产和发展使得用电量不断增加,同时也对电力系统运行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不断提升电力设备的使用性能。对电力设备的可靠性进行监测能够及时发现电力设备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优化与调整,保证电力设备的使用效果,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质量,对于促进我国电力事业长远、稳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新春.刍议电力系统及电力设备的可靠性[J].电力设备管理,2019(10):171-173.
[2]李宗.电力系统及电力设备的可靠性[J].甘肃科技纵横,2018,47(10):49-51+86.
[3]梁宇.电力设备可靠性数据资产采集和交互研究[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8(15):143-144.
[4]周峰.探讨电力系统及电力设备的可靠性[J].科技与创新,2018(02):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