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3068219910624XXXX 浙江省绍兴市 312300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建筑行业也有了很大进步。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属于较为常用的材料,混凝土与其他材料配合构成多种新型结构,由于混凝土结构制作工序简便,施工技术要求不高,操作便利,其应用价值较高、范围较广,可以满足不同工程需求。而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是确保土木工程建筑整体施工质量的重要基础。论文阐述了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特点,分析了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中,混凝土材料作为土木工程建筑中较为常见的材料,其结构的设计在整个项目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混凝土结构的特殊性,在生产、施工以及设计中,都需要考虑到整体性的结构特点,也就是说,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经常遇到材料配比不合理、温度差异以及混凝土自缩性等问题,如果在实际施工中工程单位缺少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会降低土木工程建筑的整体效果。因此,在行业发展中,土木工程建筑部门应该提高对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认识,按照明确性的施工依据,通过施工方案的调整以及施工技术的完善等,提高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的稳定性,从而满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1土木工程的内涵
作为工程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土木工程的知识往往会涉及勘探、设计以及施工建设等多个不同方面的内容,它是一切和文化、土、水有关的基础建设的计划、建造和维修。具体行为上来看,就是依靠相关的设备和材料,对建筑进行施工和维护,这一门工程学科的专业性非常强,伴随着当今社会科技生产力的快速提升,土木工程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它的具体内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简单进行概述,就是土木工程从传统的单一施工类学科向具有社会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学科发展,这些属性也在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可以从中看出,土木工程的发展水平可以体现出当今社会的经济、文化及科技的发展水平。因此,对整个土木工程进行详细的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而混凝土技术又是整个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重点,对其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2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特点
土木工程建设期间,所使用的混凝土数量众多,其配制成本较低,且不受场地局限,而混凝土结构的大范围应用也与此有关。具体而言,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特点主要有:配制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耐久性好、耐火性好等几个方面。混凝土原料价格低,配制不受场地限制,运输费用相对较少,能够大大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混凝土结构具备良好的抗载荷能力,其强度能够充分满足土木工程建设使用需求,且可以保证建筑在较长时间内不因外力出现内部结构破坏问题。混凝土结构相较于钢结构、木结构的结构类型,具有良好的耐火性能,在发生火灾事故时,有相对充足的时间来保证人身及财产安全。
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
3.1混凝土配比技术
混凝土的配比技术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基础。在配比前,施工人员需要根据混凝土的强度,选择水热化较低的水泥、硬度较大的石料,严格按照规定,淘汰不合格的材料,切忌为降低成本而选择劣质材料。在配比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混凝土的标准配置规范进行混凝土配比,遵循适量原则,合理选择砂石、水泥的用量。施工人员需要在搅拌前对材料的配比进行反复地检查,以避免因材料配比不合理而造成混凝土结构的缺陷。施工人员可以在材料选择后进行试配比。如在选择质量合格的水泥后,根据水泥强度以及谁惹华反映,进行3种级配,将砂石等材料作为辅料,根据实际的施工需求和混凝土结构影响因素的变化,配置不同功能的混凝土,以提高混凝土的材料配比效率,避免出现材料浪费的现象。
3.2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配制完成后要使用相应设备、设施运输到施工现场。现场施工人员要综合多种因素确定混凝土运输、泵送等项目要求,最终确保混凝土满足工程建设要求。一般情况下,混凝土运输前会模拟详细的运输流程,然后,对其中涉及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选择最为适宜的运输时间、线路等。在运输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运输总量与使用总量的平衡,并关注中途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运输到现场后,由现场人员进行管控。在混凝土进入施工现场后,要及时安排检查,保证混凝土质量能够满足土木工程建筑使用要求。若现场检查工作存在问题,必然会影响后续工程整体质量,甚至增加工程建设成本,拖延整体工程建设进度。
3.3细化混凝土浇筑程序
在土木工程的项目建筑中,为了更好地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工程项目人员应该认识到混凝土浇筑的重要性,细化以下浇筑工序:第一,在混凝土结构的浇筑中,施工人员需要按照具体的工程标准,确定混凝土教育结构,并保证浇筑工序的规范性,避免浇筑遗漏问题的出现,有效提高混凝土浇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为土木工程建筑的工程质量提升提供支持。第二,在混凝土浇筑工作结束之后,施工人员需要利用反复抹压的方法,并在施工完成之后利用保鲜膜进行保护,以增强土木工程建筑的整体质量,为工程产业的运行及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第三,结合土木工程的项目特点,在混凝土浇筑程序确定中,应该定期进行洒水,有效避免混凝土水分蒸发而造成的裂缝问题,提高混凝土结构施工的稳定性。第四,对于专业的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人员,在具体的施工中,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通过专业施工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人才的培训等,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养,以充分满足建筑行业的运行及创新发展需求。
3.4混凝土的养护
当混凝土配制期间,水泥发生水化反应会释放大量热量,若处理不好,这部分热量会在混凝土结构当中进行聚集,造成混凝土结构内部出现温度应力。在具体的混凝土配制过程中,可以选择减水剂,将混凝土内部热量释放出来,在浇筑过程中,为降低温度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要避免环境温度过高时进行混凝土施工,若不得不在特殊天气环境下开展工作,要及时安排专人进行洒水降温,合理控制混凝土温度。
混凝土浇筑结束后,要及时开展养护管理,确保混凝土结构抗拉强度能够有效提升。具体是要借助有效措施降低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度差,防止内部应力造成的开裂问题。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表面覆盖、蓄水池的形式来保持混凝土温度,或借助暖棚,控制混凝土结构的最低温度,确保混凝土结构温度处于合理范围内。固结完成后,再开展下一步工程建设工作。
4完善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建议
第一,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创新。我国缺乏自主研发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许多施工技术大部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因此相关机构和部门需要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研究,使这一技术能够符合我国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第二,加强技术交流。正式开展房屋工程施工之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参与单位需要加大沟通力度,明确施工的重点内容,了解技术要点,明确施工方案,为施工做好充分的准备。
结语
通过本文的上述内容可以发现,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结构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混凝土施工技术是整个土木建设施工过程之中一项非常关键的技术,但在整个工程实际开展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不断加强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施工技术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具体的研究方法需要技术人员结合理论与工程实际确定。土木建设施工单位在施工时就要从问题的根源出发,增强整个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提升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建设工程中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堃.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3);190-191+193.
[2]施阳.土木工程建筑中对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分析[J].居舍,2020(03);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