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高密市供电公司 山东高密 261500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电力企业为我国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线损率是一项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降低台区线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着力点,也是建设电力物联网的迫切要求。本文提供了一种低压台区线损精细化治理方案,以此,为线路线损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帮助,实现电力行业稳定发展。
关键词:低压台区线损;精细化;治理方法
引言
电力行业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在电力行业中,线损管理是重要的部分,更是电力发展的关键点,台区线损管理在线损管理中占据较大的比重,要想全面做好管理,其整体难度较大,只有全面做好各项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发挥管理的作用,推动效益提升。从目前的技术水平看,我国整体供电水平还存在差距,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整体电力技术还没有跟上,影响了供电的效果,电力传输方向多,也就直接造成了台区线损问题。我国大力倡导节能环保,电力管理也需要做好节能控制,为了使能源得到有效利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需要全面做好线损管理。
1供电所台区同期线损管理现状
国家电网公司在2020年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的战略目标,随着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深入推进,各类智能表计的全覆盖、HPLC载波采集模式的推广、台区智能感知终端的试点应用等新设备、新技术的投入,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的普及应用,配电台区电量数据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使得台区线损率的计算变得极为精确,对于一些小供电量的台区(日供电量小于“容量/30”kWh),如果想免于高损考核,日线损电量就要以0.1kWh为最小单位来控制。因此任何一种微小因素的影响都能导致日线损考核异常。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在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系统(简称同期线损系统)中每月对系统内所有供电所的台区在线监测率进行百强供电所排名,对基层供电所的台区同期线损管理水平进行横向对比,直接反应各供电所精益化管理水平高低。树立“管专业必须管线损”的理念,突破降损瓶颈,扩展降损空间,提高降损效益已经成为基层供电所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2低压台区线损异常的主要原因
2.1技术线损的主要原因
1)低压线路供电半径过大,导线截面小,造成电能传输过程中损耗超过正常范围。
2)低压线路无功补偿容量不足或台区无功补偿电容器投运率较低,线路无功缺额较大,造成功率因数较低。
3)台区三相负荷分配不均,造成损耗较大。在低压配电网中,电流通过线路导线时产生的电能损耗与通过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当三相负载最大不平衡时,如果其中两相没有电流,此时最大线损是平衡时的6倍。
2.2电力系统管理不当导致线损产生
从电力系统的管理不当方面来看,工作人员在电力管理和营销过程当中存在不规范的行为,比如在采集核算、计量、业扩以及用电检查等管理中容易出现不规范的行为,导致部分台区线损率出现异常波动。管理不当主要表现在采集系统中电量数据补召不及时,对电量的校对核算等工作不够重视,违约用电查处力度不够;另外,用电基本信息的业扩建档过程中,出现用电基本信息错误,从而造成少计电量的情况。
3低压线损精细化治理方案
3.1科学分析,使用合适的降损方法
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通过奖罚分明的执行,对业绩突出的员工适当奖励;对犯错误或不能做好工作的员工惩罚。利用技术降损做好管理,主要就是通过技术更新,让电压更加稳定,减少无功功率。管理降损就是对资金投入进行管理控制,员工都恪尽职守,使电力在供应、传输及接收过程中更规范,管理降损与监督一并执行,保证管理效果。
3.2做好线损管理,做好系统基础数据维护
在电力线损耗管理中,工作过程是复杂和困难的。首先是做好营销系统、PMS、OMS、GIS、用电信息采集等系统基础数据的维护工作。准确的系统基础数据可以有效分析电网结构,以自动绘图和可视化图形交互方式输入数据,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另外,线损的大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运行方式、供电方式、配电方式等。这就要求对线损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的事前分析,然后利用线损管理系统的功能准确地计算出线损。为线损管理人员的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
3.3建立健全五大工作机制,全面护航台区线损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高密市供电公司通过加强专业协同,完善线损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五大工作机制压降台区线损。通过加大日线损指标监控分析和整改提升,充分运用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管理系统监测功能,以异常线损指标为导向,开展问题分析和源端排查,制定措施,设立整改期限,确保问题得到有效治理,推动线损精益化管理及技术水平提升。
定期培训帮扶机制。年初,制定三级培训方案,采取大讲堂、上门送培到基层、视频会议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通过全员抽考检验培训成效,确保相关人员应懂必懂。日常工作中,线损管理专工定期到线损管理落后供电所进行指导,剖析线损管理落后原因,提出指导性意见,发挥供电所线路、台区线损主人翁作用,改被动处理为主动预防,提高线损管理人员业务能力。疫情防控期间,通过腾讯会议APP、钉钉APP进行在线培训,第一时间对国网公司的新要求进行培训,确保新要求全面落地实施。
线损指标常态治理机制。台区线损治理遵循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先进行主站远程处理,再通过派工单安排台区经理现场处理;先处理负线损台区,后处理超大线损台区,以一体化电量与线损系统为主,辅之以用电采集系统、营销业务系统、营配贯通平台等业务系统,建立日常监控、线损状况分析、现场核查和异常处理等环节的常态化管理流程。
业务流程协同机制。注重规范流程管理、提高数据接入质量,坚持“源端接入、源头治理”,严格执行计量装置换装“五同时”,保证装表及时性。对负荷切改、台区新增、退运、光伏等系统异动流程,明确流程节点责任人、流程时间,加强沟通协作,确保系统异动当日归档。
线损监测分析机制。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高密市供电公司营销部制定预控措施,规避人为失误导致的台区线损异常。每日通过采集系统提前预判台区线损情况,与供电所共同查找原因及时分析整改,将异常影响降到最低。通过制定管控阈值,每日对供电所异常台区数量进行累计通报,对阈值消耗率较高的供电所进行警告和帮扶,实现从专业部室到供电所的纵向管理。每日统计潍坊市所有供电所的日台区线损达标率并进行分析,帮助各所找准全市排名定位,实现市县一体的横向比较。
异常台区督办机制。对连续异常台区进行督办处理:重点是对连续负线损台区(超过3天)、连续超大线损台区(超过5天)和电量损失较大的台区(线损率为5%~7%,但台区电量较大的台区)进行限时督办。营销部在每周二、四下发连续异常台区清单,要求相关供电所限时反馈异常台区基本情况、异常原因及现场处理情况,仍未处理的台区提交整改措施,进行限时督办处理。
3.4技术措施
增设低压无功补偿电容器。针对功率因数较低的台区进行合理无功补偿,从而提高功率因数,提高电压质量,进而减少电能损耗。
根据线路首末端电压判断三相负荷是否平衡,针对三相不平衡情况比较严重的台区制定线路负荷调整计划,通过用户落火线相位调整、原大负荷单相用户通过增容安装三相表、安装三相平衡自动调整装置等方式减小三相负荷不平衡。
合理安排计量装置的轮换计划,每年都要对年久的计量采集装置进行轮换,包括公变终端、集中器、无线采集器、载波采集器、智能电表、JP柜等。同时对于采集系统内监测到的采集、计量异常工单要及时处理,每张工单尽量控制在2天内处理完毕,尽可能降低由于采集和计量异常导致的台区线损异常概率。
结语
线损管理能够保证供电企业良好运行,是电力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线损指标的控制,保证供电企业综合盈利水平。线损管理手段要在长期过程中与时俱进、不断强化。各区域供电企业需要及时做好检查,发现线损后必须进行科学分析与处理,提高用电效率,避免资源浪费,只有全面做好各项管理,堵塞漏洞才能降低台区线损,达到节能减排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杰,陈赟.共电营销流程中的降损措施分析[J].上海电力,2012(6):348-351.
[2]李战国,齐火箭,路鑫,等.以采集系统为依托降低台区线损率[J].农村电气化,2019(3):75-76.
[3]蒋亮.谈做好用电检查工作对降低线损的影响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8(33):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