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 陈焕臻

发表时间:2020/9/2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5期   作者:陈焕臻
[导读] 摘要:土木工程建筑中必然会使用混凝土材料,而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结构形式之一。
        河源市京基混凝土有限公司
        摘要:土木工程建筑中必然会使用混凝土材料,而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结构形式之一。为了提高施工质量,有必要改进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并对建筑混凝土结构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充分掌握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与质量之间的关联。基于此,以下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引言
        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中,混凝土材料作为土木工程建筑中较为常见的材料,其结构的设计在整个项目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混凝土结构的特殊性,在生产、施工以及设计中,都需要考虑到整体性的结构特点,也就是说,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经常遇到材料配比不合理、温度差异以及混凝土自缩性等问题,如果在实际施工中工程单位缺少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会降低土木工程建筑的整体效果。
        1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特点
        土木工程建设期间,所使用的混凝土数量众多,其配制成本较低,且不受场地局限,而混凝土结构的大范围应用也与此有关。具体而言,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特点主要有:配制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耐久性好、耐火性好等几个方面。混凝土原料价格低,配制不受场地限制,运输费用相对较少,能够大大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混凝土结构具备良好的抗载荷能力,其强度能够充分满足土木工程建设使用需求,且可以保证建筑在较长时间内不因外力出现内部结构破坏问题。混凝土结构相较于钢结构、木结构的结构类型,具有良好的耐火性能,在发生火灾事故时,有相对充足的时间来保证人身及财产安全。
        2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因素
        2.1温度因素
        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经常受到温度因素的影响:第一,混凝土内外部温度差较大。具体的混凝土浇筑时,初期会发生水化反应,这种情况下会产生大量的水热化状态,导致混凝土内部热量无法挥发,使温度不断上升,从而影响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第二,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其所配置的钢筋往往没有深入到内部,导致结构内外温差大,严重的会引发结构裂缝。第三,根据土木工程建筑项目特点,在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使用中,当浇筑完混凝土的主梁之后,整个结构经过太阳暴晒,会出现主梁拉应力增加的问题,降低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
        2.2混凝土自缩
        部分土木工程施工单位会在材料中加入硅灰,搅拌后混凝土的结构容易自缩,甚至会断裂,严重降低土木工程的质量安全性。同时,当混凝土处于湿度较低的环境中时,混凝土结构的自缩现象会更加明显,继而引发严重的混凝土质量问题。
        2.3材料配比
        根据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特点,在土木工程建筑中,材料的质量会直接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在具体的土木工程施工中,受到监督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薄弱以及注重自身经济效益的问题,导致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出现偷工减料的问题,这种现象不仅会影响土木工程的整体质量,也会增加工程隐患。而且,对于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人员,在具体的工程施工中,会根据自己的习惯添加硅粉,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因此,在土木工程建筑中,为了提升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效果,应该将材料的合理选择及科学配比作为重点,以更好地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为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
        3.1钢筋模板技术要点
        混凝土结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钢筋模板作业的影响。因此,混凝土结构施工人员需要注重钢筋模板的技术要点。在进行钢筋模板作业前,需要检查钢筋模板的质量、洁净程度,以保证钢筋模板的表面负荷混凝土结构成型的需求。同时,施工人员要对施工环境进行勘测。

由于施工区域的环境湿度、温度、光照强度等有所不同,以及建筑结构的差异性,混凝土结构施工对于钢筋模板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此外,施工人员需要注重钢筋模板的支护、位置确定、拆模等工作,确保钢筋模板能够有效地服务于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时刻关注拆模时间,控制拆模的时间范围,避免混凝土成型时间不足。
        3.2工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配比控制技术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作为建筑主体构成,混凝土的质量性能直接影响到建筑整体的稳定性和耐用性。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需要对混凝土进行严格的配比,以满足建筑项目的施工要求。混凝土主要是由水泥、砂石、灰浆、水以及其他辅料配合而成。上述混凝土构成材料需要经过搅拌机的充分搅拌,最终形成建筑使用的混凝土。在本工程项目的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对混凝土的配比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测试方法,对混凝土材料进行逐一性能检验,从整体上了解和掌握水泥、砂石等材料的指标。以便能够根据不同构成材料的实际情况,进行混凝土科学配比。在对混凝土配比时,还要注意混凝土的材料添加顺序以及搅拌时间的控制,根据混凝土配比要求,提高工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配比控制效果,以提高建筑整体的质量。
        3.3捣实技术
        捣实环节是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前提。在浇筑施工前,工作人员需要以现场施工的实际环境为基础,选择合适的振捣器。在捣实过程中,先关工作人员需要把控振捣的力度,确保混凝土搅拌的均匀性。同时,捣实过程尽可能连续性一次完成,以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此外,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注意捣实的方法,要从混凝土容器的底部、顶部以及中间部分进行搅拌,将振捣器全部没入混凝土中,防止搅拌时有遗漏,尽量充分搅拌,保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
        3.4工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结构养护技术
        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成,并不代表工程项目的混凝土结构施工结束。混凝土结构施工还需要进行科学充分的养护,以使混凝土性能达到最优。混凝土结构养护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在混凝土施工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浇筑面的覆盖。覆盖混凝土浇筑面时,一般使用草席、纤维布等。覆盖好混凝土浇筑面,可以有效保证混凝土的湿度水平,避免过快的干燥,从而造成的混泥土自缩现象。在现代施工中,还会使用膨胀剂对混凝土浇筑面进行喷涂,以提高混凝土的抗缩能力。除此之外,还需要定时对混泥土表面进行洒水,一般洒水工序需要每隔12h进行一次,持续一个月左右。但由于建筑项目受到外界气候的影响,具体的洒水情况还需要根据外界自然降水以及大气湿度来进行灵活调整。当外界环境本身湿度较大使,可以适当地减少人工洒水。当气候相对干燥时,混凝土表面的水分散失较快,这时就需要施工养护人员增加洒水量、缩短洒水间隔。混凝土养护作业中,需要施工人员提高自身的养护意识,保证混凝土的湿度始终维持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提高混凝土的最终性能质量。
        结束语
        为提升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水平,需要通过科学的实践、分析提高相关技术的应用能力,并结合各类工程项目具体的混凝土结构施工内容制定完善的操作流程,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混凝土结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解决,围绕土木工程建筑要求,采取实效性的施工技术,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充分发挥混凝土结构优势,努力改善土木工程建筑质量及现场施工效率。
        参考文献
        [1]马伟.基于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中国住宅设施,2018(12):100-101.
        [2]李鹏.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2018,16(24):46-48.
        [3]郝俊明.刍议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47):25-26.
        [4]陈进.探究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5):49.
        [5]景海成.简析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7):192-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