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及养护分析 席战伟

发表时间:2020/9/2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5期   作者:席战伟
[导读] 摘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在:灌溉期能够将水及时输送到农田中和汛期能够及时排出农田中多余的水量,保证农业生产良好的进行和发展,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河南山河水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在:灌溉期能够将水及时输送到农田中和汛期能够及时排出农田中多余的水量,保证农业生产良好的进行和发展,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从工程角度分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一种生产资料,具备工程的自然属性,而且从受益方面上,还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正是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具有的多种属性,就造成了其建设容易,后期养护难的情况,对于水利工程的后期管理养护需要政府高度重视,做好后期的管控工作。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管理措施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概况
        1.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
        水利工程的自然属性是因为其规模上相对较小,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影响。经济属性是通过人类活动给工程带来的经济特征,主要体现在产权关系、投入和产出、利用方式等,这就使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营管理能够向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形式上发展,其主要特性为公共物品属性,具备准公益性、产权混乱性和外部性等方面。这就进一步导致了治理困境。小型农田水利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主要是通过水利技术改变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能够有效的利用自然资源。通过水利工程队水资源的利用改善农田土壤的含水量,增加土壤的肥力,能够使得农田农作物的生长达到稳产、增产的效果。通过调整区域内的水资源情况,达到防洪、防旱、防止土壤盐碱化等灾害,保证农业生产能够顺利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主要是解决耕地灌溉、饮水安全问题而修建的工程,其中包括了田间灌溉排水、小型罐区、水库、塘坝、水井等。相比于大型农田水利工程,小型水利工程通常辐射范围比较小,但能够直接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为农业生产服务,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民,给后期的养护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难度。
        1.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用
        国家政府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新要求。防洪排涝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基础功能,能够在汛期时加强农田的防汛排涝能力,既保证农民财产安全又保证生命安全,降低农田受汛时的风险,更加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农田水利设施越完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越高,主要是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容易关系到农业生产,提高灌溉效率,保证农产品稳产、增产,粮食安全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功能性完整下,配合国家美丽乡村建设,这样既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的视觉效果,又满足了社会需要。加速小型农田的水利工程建设,不仅有效的提高了灌溉效率,而且降低了播撒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分析
        2.1水资源利用效率低
        满足农业生产的灌溉需求是水利工程的主要目标,在上世纪的工程建设上,缺少比较系统的理论研究,水利工程的建设也是比较随意,只着重眼前利益,工程上缺少配套,在水资源浪费和工程性缺水上存在很大弊端,主要存在于:①供水工程总量不足,水资源利用上效率低,基本的农业生产还是处在原始的靠天吃饭的状态。②已经建设的工程多为土渠,后期管理养护比较缺乏,水资源利用功能上有所减弱,个别地区出现较严重的渗漏现象。③灌溉设施占比降低,部分地区仍在使用原始农田灌溉方式,上游地区仍采用浸灌的方式,导致下游农业地区水资源匮乏。④地下水被严重开采和使用。⑤控制渠道闸老化失修,无法实现合理的灌溉制度,灌溉效率减弱。
        2.2防洪排涝性减弱
        防洪排涝水利设施不达标,出现了坝体坍塌的现象,尤其对于堤坝跨境难以联合维修,水利工程难以运行;河道内的防洪能力减弱,主要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河道内淤积、加后期水利工程的维修资金缺乏,不能完全做好河道清淤工作,直接影响到河道的防洪防涝能力和引水灌溉能力;对于山洪高发地段,现有的水利工程难以进行防洪预警。在汛期雨水量较大的时候不能及时通过水渠进行排出,农田内受其影响极易出现涝灾,导致农作物生长受到侵害,使得农产品的减产和绝收灾害不可避免。
        2.3后期管理养护工作不足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比较复杂,种类也多种多样,覆盖面较广,在后期的运行管理上也存在一定难度。在2002年税费改革后,管护职能开始弱化,产权问题尤为突出。

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护工作越来越困难,导致水利工程失去其应有的功能性。虽然,目前政府积极开展管理体制改革,但由于建设水利工程项目其经济收益率低、资金投入大,农民在参与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积极性受到极大影响。管理责任制难以落实,致使水利工程的作用难以发挥,导致农作物容易减产。
        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方案分析
        3.1确立管理体制和产权主体
        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属于公共物品的属性,农民基本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不去缴纳水费,导致水利工程到有人用无人管的局面。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改造和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承包、租赁、拍卖、个人或集体等投资方式进行管控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修,这样能够使得产权主体更加明确。所有者可以参与建设、维修和自行管理,如果管理过程中难度,政府对其进行评估后,符合资金补助要求的,政府予以资金帮助,避免高投入而放弃维修管理的情况出现。
        3.2建立正常监督体制
        在制度和产权主体改革的过程中,政府应建立健全的企业制度,可以发展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水利企业,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代化的发展。政府要建立好正常有效的监督体制后,才能逐渐放权给经营企业或个人,防止企业或个人为了更高的经济效益改变水资源使用方式和不合理的水费定价,保证农民用户能够进行正常的农田灌溉。
        3.3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
        明确生产主体后,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具有较大的公益性,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容易出现投资高收益小的情况。因此,在政府制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方向后,应给予投资者一定的资金扶持,并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防止企业或个人在投资高收益低的情况下放弃后期的养护工作。
        4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后期养护办法
        4.1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
        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能够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来对水利工程的管护,每年灌溉前期协会可以指定管辖区域内的水利养护和水费收取等工作,同时在灌溉过程中出现问题能够及时修缮。既保证水价的制定,又明确了小型水利工程后期养护的责任制。
        4.2建立市、镇、村三级管控机制
        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基本特性,一旦出现问题,很难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修缮。资金问题也是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的一大阻碍,建立市、镇、村三级管控机制,以河渠为单位,实行市局管干渠,乡镇管支渠,村组管斗渠后,能够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上出现的问题在较短的时间内处理,减少水资源问题给村民带来的经济损失。
        结束语:
        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改造,必要性显著。首先,农业的增产和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这种改造,农民的收入增加亦是如此;其次,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条件是否能够保障和改善,也有赖于此工程的改造;同时,农村生态环境的好坏,是否可以走绿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改造为其提供着重要的途径。除了在农业生产和发展发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体现着自身突出的作用外,在其所在地区的其他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优势,如排涝、防洪等,另外,在调节气候和涵养地下水等方面也有所承担,对于,有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后期的改造、管护等,政府都应给予高度重视,这样才能促进农村的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进而为社会的稳定起到保证。
        参考文献
        [1]徐荣才.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06):35-36.
        [2]陈辞.中国农业水利设施的产权安排与投融资机制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1.
        [3]李冰玲.浅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与管理模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0):205.
        [4]周晓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与管理模式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20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