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业金华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浙江金华 321017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数字化技术有了很大进展,并在岩土工程勘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岩土工程勘察领域中,数字化技术的使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得到广泛的应用,实现勘察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融合,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的准确度和效率,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勘察的劣势,加快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取得更好的成绩。本文主要论述的是数字化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优势以及具体的应用。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岩土工程;勘察;应用分析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在迅猛的发展,各种类型的施工技术不断地有了新的突破,为我国的建筑行业提供了更快更好的工作质量。但是在快速的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小觑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进展,因此施工单位在开展工程之前应当做好万全的准备,及时的根据工作情况调整相关计划,保证工程的顺利进展。
1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勘察工作的目的及任务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其中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是对工程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环境加以把控,比如工程地质、水文环境等因素。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对工程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关的工程人员可根据勘察结果对工程施工过程加以预测与分析,对工程中可能出现的工程问题加以预防与处理,实现了施工方案的优化与完善,有效推动了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2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主要是对建设场地的地质、环境、岩土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对场地岩土的特性、空间分布、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进行把控,了解周围是否存在地质灾害出现的可能性,所以岩土工程勘察主要是查明相关的情况,为工程建设的进行提供资料和数据上的支持,帮助工程建设解决更多的问题,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度。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项非常复杂,具有一定难度的工作,所以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传统勘察方法技术水平低,耗费时间长,造成工作效率低,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失误出现的情况较多,制约工程勘察的进展。很多勘察团队技术水平较低,资金不是很充足,在勘察中,就会增加失误出现的可能性,造成数据上的错误,对工程建设的进行造成很大的阻碍。(2)在界面划分上,很难对岩石风化的程度进行划分,在地质结构的软弱界面的判定上不是非常准确,对不良地质界面的判定上出现误差。地址形态检查中,存在不明地下物体,空洞等对埋藏位置较深的无法进行准确判断。在收集岩石时,对较高的岩石无法进行收集,而且在室外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制约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3)勘察技术人员的能力无法保证,缺乏专业的技能,在原始材料的收集、处理上,无法辨别真伪,在相应知识点的掌握上,不是很全面,能力无法满足工程勘察的要求。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影响到勘察工作的进行。
3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数字化技术
3.1瞬变电磁法
瞬变电磁法的技术在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勘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有着分辨力及探测效率高的优点,而且探测深度强。它的工作原理是将不接地回线作为工作载体,直接向地底传送一次脉冲电磁场,然后借助接电地极,在一次脉冲电磁场的工作间歇状态下,观察与其相对应的地底半空间二次漩涡场变化,对其呈现的变化进行观察及记录。此法可以勘查工作中广泛应用此技术,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3.2置换垫层法
在岩土工程地基处理中,置换垫层法是非常重要的技术之一,利用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清除地基中的软土,采用稳定性比较好的砂土来替代,以此有效地提升地基稳定性。这种方法主要适应于深度比较浅的软土地基处理。首先,需要移动和清除软土地基,换置稳定性比较好的原材料,替换材料主要使用砂石和卵石等结构坚固、硬度高以及透水性比较好的材料,能很好地增强地基稳固性,增加地基抗载荷能力,降低地基沉降发生率和含水量。
其次,在填垫中应当采用分成填垫法,每垫完一层就压实一遍,以此提高地基强度的一致性和稳固性。同时在填垫中要高度重视最底层的材料,因为最底层的材料具有很高的强度、较小的压缩性,并且对处理要求较高,所以在开展填垫施工之前,必须清理好施工现场,清理干净基坑内部的枯枝,在加固好附近土体后才能够开始进行填垫施工。
3.3信号转换技术
借助信号转换技术能将岩土工程资料转化为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转化为多属性的数据。借助信号转换能对数据进行识别、整合,将其转变为自然语言,提高勘察的效果。信号转换与传统转换形成对比,传统方式主要以人工方式完成,这样就会增加工作人员的负担,而且在录入相关的信息时,无法避免失误等情况的出现,降低勘察工作的准确度和效率。而信号转换主要是在数据平台中,进行相关的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能解决很多问题,包括岩土结构问题,地质问题等,勘察工作的进行不会受到影响,降低勘察工作的难度。
3.4高密度电阻率法
高密度电阻率法一般适用于对较浅深度的岩土地下水的勘查应用。岩土体在导电性上有着较高的差异,高密度电阻率法能利用这一特点,为勘查结果取得有效的数据。
3.5CFG桩处理方法
首先,施工人员要科学合理地配比原材料,规范化配置混合料,并且把混合料塌落度作为主要的切入点,明确加水量,在沉管内部加入适量的石屑、粉煤灰以及水泥,还要加入适量的水,均匀搅拌,确保粉煤灰和水泥两者之间的胶凝得到充分发挥,很大程度提升桩体强度,增强地基稳定性。其次,在进行地基处理的过程中,倘若是长螺旋钻孔灌注成桩,坍落度大约为200mm,在钻孔之前必须设计好地基深度,随后施工人员要重视提钻时间和速度,提钻时间和速度与送料基本保持一致。此外,倘若是沉管灌注成桩,坍落度大约在40mm左右,在灌注完成后必须严格控制管道拔出来的速度,速度不能过快或过慢,为1.2m/min左右,且在此前提下CFG桩顶标高不可以比设计桩顶标高小,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高出数值,不能够低于0.5m。最后,在成桩后,施工人员一定要做好抽样检查,对CFG桩抗压强度进行检测,促使与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要求相符合,有序开展岩土工程。
3.6地质雷达法以及瑞利面波物探法
地质雷达法以及瑞利面波物探法这两种方法一般是使用到探测深度50米左右的地下区域,它的应用能取得较好的地质灾害勘查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行业的日益发展,对岩土工程地基处理的要求逐渐提高,要有效提高地基处理效果,必须做好岩土工程的前提勘查工作,对地基结构进行充分掌握,同时针对存在的地基处理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地基处理方法,实现良好的地基处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杜治国,鲍惠英.岩土工程勘察常见问题及改进策略探析[J].建筑设计管理,2016(10):76-78,共3页.
[2]党彦.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山西建筑,2018,44(35):79-80.
[3]吴文雯.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8(9):133-134.
[4]王国营.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分析和解决对策研究[J].居舍,2017,000(034):P.138-138.
[5]邹晓光.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质量控制因素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7(2):114–115.
[6]肖楠.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控制质量因素的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7(27):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