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测绘院 530023
摘要:近年来,矿山开采中产生的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采矿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人类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但是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问题,例如:严重破坏了矿山周围的生态环境平衡;导致土地退化,农作物减产;污染地下水,影响附近居民用水。因此在对矿山进行开采的过程中,需要将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运用到开采中,除此之外,企业应自觉的将生态效益放在首位,降低开采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其次,政府应对企业进行正确的方向指引,在提高环境生态效益的基础上达到经济效益的目的,以此来达到共赢的局面。本文主要围绕矿山土地复垦与生物修复技术等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土地复垦;生态修复;生态效益;分析
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建工程的综合性体现在它包含组织、技术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并且需要矿业公司、农林以及土地等多个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在治理改善矿区环境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土地复垦以及植被恢复方式进行治理。为了尽快修复矿区土地复垦以及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对矿区土地质量变化规律以及生态退化机理等基础问题进行解决。在对生态修复技术以及矿山土地复垦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可以采用加大对绿色植被的种植力度以及对固液体矿工废物的资源化处理等方式,以此来达到将生态、社会与经济三合一的目的,逐渐修复生态环境,为企业与地方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将它运用到企业的产业化经营当中,造福于企业与当地人民。
一、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概念
从广义的角度看待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效益,它是以最基本的采矿为出发点,经过一系列的开采过程,最终取得矿区生态重建效果,它主要包含采矿效益以及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土地复垦效益与生态恢复效益四部分效益内容。
其中采矿效益与矿业行业原有的企业内部和地方财税收益计算依据有所不同,,它需要在这个原有的依据上进行单独的核算。另外,这些效益主要在矿区范围之外体现,而且这部分效益是矿区资源售出拿走后的效益,只是资金中的一小部分,可以用这部分资金作为“生态环境破坏的补偿费用”,另外,只有启动这部分资金时,采矿效益才可以被包含其中。目前来说,暂时不能将采矿效益置于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效益中。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是对综合找矿、勘探、评价、综合开发的延伸利用,在对矿产进行开发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前期的采矿效益,还需要重点关注后期的生态环境问题,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受到地质因素、经济因素以及社会环境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其指标体系繁杂,因此就目前而言,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全部效益不便计算在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效益上。
狭义的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效益主要包括土地复垦以及生态效益两部分内容。不同时期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对于社会、当地政府等有着不同的要求,受到时期不同、阶段不同、产生效益不同以及持续时间不同的影响,所以,无法用现在的效益分析法对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进行有效分析。另外,建设全面的生态重建工程需要半世纪之久,在这一时期中,很多事情无法预测,尤其是在通货膨胀的影响下,更无法进行精准得经济价值分析。效益主要通过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行体现,而经济效益能够体现一个目标的长期发展状况。
在整个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对土地复垦环境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想要对其修复,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企业需要在生产的同时对因环境破坏所产生的的土地塌陷、废水排放等问题进行解决。矿山的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需要漫长的时间,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一个长期的发展规划对土地复垦以及生态修复问题进行改善。
二、影响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因素
(一)受矿山生态环境脆弱影响
一般矿山所在地的生态环境比较薄弱,极易遭到外界破坏,一旦破坏,短时间内无法恢复。例如,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天气干旱,降水少,在对矿井的开采中,会破坏地面植被,引起地面塌陷、水位降低的问题,进而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我国矿产行业的发展历程中,普遍存在矿产资源资产化管理落后的问题,除此之外,没有相关条令对矿产环境治理资金投入多少的规定,日积月累,为现在环境的治理带来很大的压力。
(三)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恢复周期长
在矿山建设初期,严重破坏了地表植被,使生态环境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地表受到矿山排放的固液体废物的污染,使地表植被无法生长,其恢复周期无法预测。
(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
企业在矿山开采过程中,采取粗放式开发利用的方式,追求高效益,对环境不加以保护,产业垃圾废物直接投入周边土地,引起土地退化以及地表沙漠化问题。
(五)企业重利润,对环境轻保护
很多矿山企业追求利润化,对环境保护投入过低。企业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薄弱,与此同时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存在周期长,见效慢的问题,所以很多企业为了节省开支,对环境治理投入资金越来越少。
三、关于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改进举措
(一)站在政府部门角度
1.政府应该加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理念,将环境保护机制运用到企业当中。
2.政府需要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政策,运用政府的公信力引导企业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同时,政府也需要对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进行资金支持。
3.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奖励在土地复垦以及生态修复上进行资金投入的企业,给予他们税收以及经济政策上的支持。
4.政府应当对企业的建设进行可调控管理,着重关注企业对废弃排放物的处理意见,建议企业将土地复垦以及生态修复问题加入到企业设计中,降低对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从源头上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
(二)矿山建设、生产企业
1.企业应当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将环境效益加入到企业效益当中,将企业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发展。避免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前期破坏环境,后期再进行治理情况的发生。
2.企业在建设过程中,要对土地以及植被进行重点保护。在施工过程中,要对腐殖土以及耕作土进行存储,以备后期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使用。在进行矿业活动时,要注意开采与治理同步进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3.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改革,企业可以在生产的过程中,将废弃物通过废弃物回收利用设施,使其变成可回收再利用的资源,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4.企业在建设初期阶段时,可在厂区周围种植存活率高,成本低的绿植,以此形成防风固化带,增强周围的生态环境。对于建设完成的区域要及时栽种绿植,稳固生态环境。
5.在矿山投产之后,对于一些踩空塌陷区要逐渐进行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工作,把它作为企业的另一种产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可以根据企业所在地的情况来决定其发展建设。
四、结论
综上所述,对矿山土地复垦以及生态重建需要长期的过程,除了对矿山建设的初期阶段做好准备,企业还需要有足够的资金保障投入以及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进行合理的分配,缩短三大效益之间的差距,使三大效益实现高度统一。以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三大效益高度统一为目标,促进生产与生活环境以及矿区建设的发展,造福于民。
参考文献:
[1]卢朝东,李建华,靳东升,郜春花.山西省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现状及发展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2013(02):50-52+80.
[2]闫浩.高陡边坡变形治理措施及其工程造价分析[D].北方工业大学,2013.
[3]张亚波.矿山废弃土地复垦研究现状及生态重建构想[J].绿色科技,2019(4):81-82+87.
[4]陈 晶.关于矿山土地复垦技术与生态重建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5):76.
[5]王剑秋.露天矿排土场土地复垦物种选择及生态监测研究[J].中国矿业,2016,25(S1):25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