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园建筑装修改造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3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7期   作者:张玮
[导读] 摘要:近年来教育资源的紧张和原有校园建筑设施的老旧,促使了校园建筑改建的大量出现。
        身份证号码:11010419871125xxxx  北京市  100053
        摘要:近年来教育资源的紧张和原有校园建筑设施的老旧,促使了校园建筑改建的大量出现。其中教学楼是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小学教学楼在建筑形式和使用方式上的特殊性,结合其建筑特点提出了小学教学楼的装修改造方案,介绍了某一小学校园建筑的改造案例。
        关键词:建筑改造;小学;教学楼
        引言
        对于建筑的装修和改造,有相关研究者对此做过相应的调查分析,发现在房建改造工程中投入的资金在总的建筑项目中所占的比例有30%左右,并且发现有逐年增长的趋势[1]。说明近些年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房屋装修改造已经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并且让一些项目拥有了更多元的选择方向。建筑的装修改造分为多种不同情况,按使用功能区分:分为了改变和不改变建筑使用性质两类;按改造形式区分:分为了整体改造和局部改造两种。建筑装修改造主要是通过对原有建筑的空间布局、立面外观、周边环境、室内设备进行更新改造,新的设计规范,更加节能、绿色、环保的新型材料,人们越来越提高的审美促使建筑的改造越来越多样化。
        一.小学教学楼的特殊性
        1.服务人群的幼年性:小学教学楼的主要服务人群是6-12岁的幼儿、少年,此类建筑的使用人群有别于成年人,建筑的设计尺度会优先考虑孩子们的使用舒适度。并且小学生们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时期,活泼好动是这个阶段孩子们的特性,建筑的安全性就成为设计时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
        2.普通班级的组团性:学校按年龄分为了不同年级,各年级内又以为班级为单位,教学楼建筑内每个班级对应一个普通教室,每个普通教室就相当于一个组团,绝大部分时间里学生们都会集中在教室内生活学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相同年级的班级相邻排布,组成了高一级别的组团。
        3.专用教室的错峰性和多样性:国内很早就开始推行素质教育与全方面发展,学校组织安排了各种各样的实践课程,这就要求教学楼内需要有对应课程的专用教室,这部分专用教室不同于普通教室,它服务于全校的各个班级,会根据课程安排,各班级错峰使用。专用教室由于对应的各种不同课程的不同的学习方式,教室的尺度与比例均有不同。
        4.配套辅助用房的趋近性:教师是辅助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群体,任课教师办公室也是学校建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教师与学生密不可分的关系和学校课程的时间安排等要素的影响下,对应年级的教师办公室大多安排在临近教室的位置,不宜设置在不便使用的建筑角落或地下部分。
        二.小学教学楼改造案例
        1.项目规划选址:由于校园班级扩招等问题,建设方需要建设分校区安排其一、二年级班级进行入驻。由于作为本校的分址,并且仅入驻个别年级,项目用地的选址不能距离原有校区过远。本部校区周边满布住宅区,没有条件进行新建建设,用地及选址的限制,使得项目选用了本校不远处的院区进行改建。而之所以选择此处,除了用地距离的关系外,还因为用地内在建设初期就是作为小学校园使用的。
        2.改造性质及形式:项目用地最初的使用功能就是小学校园,后因各种规划调整,原有教学楼仅进行了局部装修改作区教委的办公楼,并未大体量的改变建筑布局,所以本次设计未改变原有建筑的使用性质。由于原有建筑年代久远,在考虑到校园建筑的安全性、独特性等因素后,本项目不仅对教学楼进行了整体改造,提高了建筑的安全性,也对校区内的各辅助用房进行了全面修整。
        3.设计理念:本项目作为改造工程,坚持最大化利用原有建筑布局的原则,合理安排普通教室、专用教室、任课教室办公室及各辅助用房。建筑的外立面和各新建构筑物采用与本校校区统一的建筑风格,在建筑的处理手法上选取最简约的外立面装修方式,创造出简洁大方又不失活泼的校区氛围,力求体现教育建筑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由于原有教学楼初建成时间久远,曾进行过室外的结构加固,反而使得原有建筑立面效果主次分明,外墙的材料仅选用了不同颜色的涂料,就能很好的使整幢建筑重点突出,从不同角度均有一个良好的视觉效果。


        4.总平面设计:项目不进行建筑的整体拆改,拟定改造的校区内除教学楼外,还分布着多个建筑单体,本着有效利用原有建筑布局得原则,针对不同的原有建筑的平面布局,规划了部分专业教室和辅助用房。
        (1)辅助用房1:用地北侧的单层建筑,由于此栋建筑的房间开间是校区内最大的,根据功能需要改建成校史展厅和计算机教室,大开间房间作为计算机教室满足了专用教室的配件设置需求;
        (2)辅助用房2:用地西北角的大进深多开间、且面积最大的建筑,此建筑不正对教学楼、并与教学楼距离较远,在最先考虑到安全性问题的前提下,改建成为了需要使用明火的学校厨房。又因为原有建筑的布局是大进深、多开间的形式,在部分墙体上开设连通洞口,即可形成一个校区内最大面积的连通空间,满足了厨房内功能用房的合理排布。
        (3)辅助用房3、4、5:位于教学楼南侧的三个建筑面积较小的单层建筑,则改建成部分教师办公室和行政办公用房,这三栋建筑物与教学楼所围合的场地,正好与学校操场分隔开,形成了可仅供教师和后勤人员使用的后院。有效的解决了校区不同人员分流的问题。
        (4)操场:教学楼前原有的主操场地面采用了沥青满铺,且经过不少年份的使用,地面已有开裂,在铲除原有地面做法的基础上,铺设透水砖,增强操场的排水性、平整度与安全性。
        5.教学楼的平面设计:原教学楼为三层的砖混结构建筑,呈L形,建筑正南北的部分为最早建设的教学楼,东西向的部分为后期加建部分。考虑到安全问题对原建筑进行了结构检测,根据出具的结果对建筑进行结构加固,采用了板墙加固的方式。
        学校根据其使用要求及功能可分为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行政办公室和生活服务用房4部分,行政办公用房和部分生活、教学辅助用房已在教学楼外各辅助用房内设置,教学搂在改造过程中,需要设计的功能包括12班的普通教室、部分专用教室,任课教师办公室和卫生间、饮水处等生活辅助用房。
        南北向原教学楼为内走道,走道两侧均为教室,考虑到普通教室需满足冬至日满窗日照不应少于2h的规范要求,南向教室功能历旧设计为普通教室,北侧教室设计为各专业教室、教室办公室。东西向加建部位处房间均为大开间,设计成需要专业设施的、有面积要求的专用教室、图书阅览室、会议室和年级之家。建筑原主入口位于L形的拐点处,建筑内未设置门厅,学校教学楼属于人员密集场所,原有布局不利于使用,此次改造设计时在首层中间部位减少一个教室,拆除侧墙处中间两个窗户间的隔墙,改造成为教学楼门厅及主入口,增强了学生们的互动性,对于建筑内人流的分散起到了积极地作用。教学楼首层处原有的两个门,山墙处的入口净宽度不满足现有规范要求,对次入口进行加宽处理。
        6.无障碍设计、安全疏散设计、防火设计:
        教学楼内卫生间利用原有房间,仅改造内部格局,仅在首层男女卫生间内设置无障碍坑位。教学楼原有室内外高差不超过15mm,各入口处设计坡度不超过1/20的平坡出入口。
        建筑内设置有两部开敞楼梯,位于建筑中部的楼梯为主要竖向疏散通道,原有楼梯与走廊交接处无人流回转平台,楼梯第一步踏步与走道交界处仅有300mm,不利于建筑的安全疏散,此处楼梯整体拆除改造,增设楼梯缓冲平台。
        建筑北侧端头临近变压器,原有专业教室临近设备处有开窗,不满足防火间距要求,对此处房间三层均进行原有外窗封堵,山墙改造成防火墙,教室侧墙处新开外窗满足教室自然通风的需求。
        三、总结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和越来紧凑的城市空间,改建项目在整体项目中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多,虽然改建项目的限制会多于新建项目,但是改建项目也有着很多新建项目没有的优势。在有效的利于原有建筑的基础上,更好更多样化的改造建筑是未来需要我们去学习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杨力吉.寒冷地区中小学建筑节能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