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份证号码:13028219890219XXXX2.身份证号码:14112119921224XXXX
摘要:目前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应用最为频繁,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混凝土结构在现阶段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应不断完善这一技术,切实解决目前建筑工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施工阶段要积极开展施工过程监督,严格控制施工项目质量,保障施工项目质量,以促进建筑业更好地发展,确保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基于此,本文对如何改进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引言在建筑施工当中,混凝土材料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由于混凝土具备热胀冷缩的特性,极易导致出现一系列的质量问题,例如:裂缝、露筋等等,严重影响着整体施工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做好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优化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建筑混凝土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分析
1.1露筋
在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过程当中,露筋问题有着较高的出现概率。众所周知,混凝土结构主要是由两部分所构成的:①钢筋;②混凝土,钢筋和混凝土的结合,能够极大的提升混凝土结构强度,提升整体施工质量。在建筑施工的时候应用混凝土,能够有效的避免钢筋外露。混凝土具备较高的粘度,钢筋和混凝土的融合,则能够有效避免露筋问题的出现。一旦粘合度不达标,必然就会导致出现露筋等质量问题。
1.2麻面
在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过程当中,混凝土表面往往会出现缺浆、麻面等现象,虽然这些问题并不会过多的影响到整体质量,但是却给建筑物墙体以及地面的美观度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的原因是非常多的,例如:混凝土调配不达标、混凝土模板表面不光滑等等,因此在施工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3裂缝
建筑混凝土施工最常见的质量问题就是裂缝。无论是小裂缝还是大裂缝,均会给建筑项目整体施工质量带来影响,如果没有及时的进行修复,甚至会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进而带来巨大损失。建筑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情况下,结构性能明显降低,缩短建筑物使用寿命。基于此,在建筑施工的过程当中要严格控制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确保质量达标,降低裂缝问题的发生概率。
2建筑施工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优化对策
2.1严格控制施工材料质量
在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过程当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材料,材料质量和整体施工质量息息相关。因此施工人员在施工中要严格控制好施工材料的质量,具体来说,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在混凝土施工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水泥,这是必备材料,施工人员要充分结合施工要求合理的选择水泥类型,确保水泥质量达标,同时要确保水泥价格合理,避免增加成本支出。其次,骨料也是建筑混凝土施工必备材料,施工人员在选择骨料的时候也要确保满足施工要求。在建筑施工中,选择使用天然、人工骨料均可。最后,在建筑混凝土施工的整个过程当中,对于水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但是这却是最易于忽视的因素,导致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此,施工人员在建筑混凝土施工中要确保水质达标,对水的PH值、硫酸盐含量等进行有效的检测,确保满足应用标准,禁止直接使用海水以及其他未经处理的水,保障建筑混凝土整体施工质量。
2.2重视温度控制
在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过程当中,由于受到温度应力因素的影响,极易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等现象。因此要想更好的保障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施工人员在施工前要重视起测温工作。
测温工作的开展,应在晴朗天气下进行,然后利用测温仪器测量将混凝土施工现场温度,了解掌握施工环境状况,制定针对性的措施下提升混凝土施工质量。据热工计算,混凝土内部温度和表面温度差应控制在≤25°左右最为适宜。完成混凝土浇筑后需要及时的在表面覆盖塑料膜,起到良好的保温效果,同时要及时的进行蓄水养护,避免内外温差到出现温度裂缝等问题。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结合现场温度实际测量情况展开工作,温差>25°的情况下,应及时覆盖岩棉被等保温材料,避免出现裂缝。与此同时,要设置专人测量施工现场日温,并及时的将测量数据上报给管理人员,进而制定针对性的下施工方案。在完成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时候后,也要及时的覆盖塑料薄膜,避免日晒导致混凝土变形以及裂缝的出现
2.3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浇筑作为建筑混凝土施工的重要环节,认真做好浇筑控制工作是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举措。基于此,要想更好的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应做好以下几个方便的工作:首先,要及时的使用泵送混凝土,严格按照指定路线输送混凝土,确保标高都达标,并及时进行整平压光。与此同时,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混凝土会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状,因此在应用户籍凝土的时候,要借助振动棒做好捣实工作,避免混凝土出现过渡疏松的问题,避免出现是渗漏现象。在振捣混凝土的时候,要合理的控制好振捣频率。除此之外,在浇筑的时候最好保持连续浇筑的原则,这也是降低建筑混凝土裂缝等质量问题的重要举措。
2.4混凝土的养护及修补
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之后,混凝土会自我伸缩,在这期间混凝土中的水分快速挥发,水分挥发后混凝土结构就凝固在一起,及时的进行养护能够更好的保障质量。具体来说,在浇筑完成后,需要将一层薄膜敷设在混凝土上,防护时间为2周,然后定期做好洒水工作,以3~6次最为适宜,待到混凝土完全凝固之后即可撤掉薄膜。除此之外,在拆模的时候如果发现建筑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了裂缝、沟壑等问题,施工人员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来做好修补工作,提升建筑整体施工质量。
2.5混凝土注浆灌注桩技术
在建筑施工的时候,对于混凝土注浆技术的应用也较为广泛,通过在岩石地基裂缝当中注入一些固化浆液,达到填充的目的,以便于更好的保障岩土结构强度,提升建筑混凝土地基施工质量。当前注浆技术凭借自身较强的实用性以及便于操作的优势,在建筑项目施工中实现了广泛应用。以堤防工程施工为例,将水泥浆注入到桩端、桩侧,能够极大的提升桩承载力,同时对于土体也能够起到良好的加固作用,降低渗漏问题的发生概率。
2.6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在施工阶段,施工人员首先应当对混凝土使用的各种原材料进行合理比例的配制,而技术人员则负责对不同配比的混凝土材料开展抗裂性能的对比试验,结合试验结果确定最凝土在搅拌完毕后的等待时间。但某些施工工地可能不具备混凝土搅拌的条件,需要将在其他场地搅拌完毕的混凝土运送到施工现场,这时应当协调好施工现场与混凝土搅拌现场之间的时间关系,以确保混凝土运输到现场后可立即进行施工。运输混凝土时应使用专门的混凝土运输车,混凝土运输车在运输混凝土时可以通过搅拌装置不断对混凝土进行搅拌,以防止混凝土凝固,准备运输时应提前规划好交通路线,避免因堵车或路面维修耽误时间。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如何在提高建筑工程混凝土技术已然成为建筑工程团队不可忽视的技术问题。在实际应用混凝土开展建筑任务的过程中,项目负责人与相关人员应做好多方面的准备工作,明确建筑要求、结构特点,根据建筑特点选定科学配比、浇筑混凝土,只有做好多方调查,提升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效果,提升建筑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海平.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居业,2020(1):115-116.
[2]陈伟,刘成才,吴国.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8):122-123.
[3]张伟.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分析[J].门窗,2017(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