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推进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探究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15期   作者: 董希波
[导读] 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世界

          董希波
          深圳洪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深圳市 518073
          摘要: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世界,各行各业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种变革不仅带动了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新形势下,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导致了管理模式和管理思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种改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水平,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开拓了新局面。但是,当前市场中仍然有部分企业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于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难以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本文通过信息化发展对建筑工程企业管理重要性的论述,促进信息化管理方式在建筑工程中的普及。
          关键词:新形势;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探究
          随着建筑市场的发展完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建筑企业的发展也陷入了瓶颈。在这样的市场发展形势之下,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是提高建筑企业效益、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是有效的途径。从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建筑工程技术发展很快,在新工艺与新理念支持下不断进行自我革新。但是,建筑工程管理方面发展缓慢,甚至在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上故步自封,没有丝毫的改变。建筑工程管理迫切需要新技术的加入,提升管理质量与水平。信息技术的出现给建筑市场管理带来了契机,信息化发展将会大大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促进理论与技术的共同进步。
一、推进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一)助力建筑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于其信息收集、传递与处理能力。对于建筑企业而言,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助力建筑企业实现自身的发展经营战略,加快企业的发展速度。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帮助企业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策略,为发展经营方向提供参考性建议,使企业对于市场动态与发展情况的了解更加深入,从而在决策上降低风险[1]。不仅如此,通过信息技术建立的数据库和数据分析模型,能够对企业发展走势进行预测,及时洞察市场风险,做好准备和应对措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稳定安全的环境。可以说建筑企业通过信息化管理的应用,能够助力其战略目标的实现,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二)形成信息化管理体系
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就在于将建筑工程中的各个部门,施工中重要的管理节点串联起来,如关键的施工工序、技术难度较高的施工项目,使其形成一个信息更加流通、关系更加紧密、交流更加便捷、工作更加协调的整体。利用信息技术,能够给各参建单位的交流提供平台,帮助工程管理人员更好的协调工作事务,减少工作矛盾的产生,为建筑工程的开展提供更加稳定的环境[2]。改变了传统建筑工程中由于施工规模过大,信息传递慢,沟通交流困难的局面,也就是说,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建筑工程管理形成了一个高效便捷的体系,极大的促进了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提高建筑工程成本控制能力
成本是建筑工程活动关注的重点内容。早期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主要依靠人工进行,面对巨大的工程量,进行工程成本核算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即便如此,对于成本的管理也难以精确,往往滞后于工程施工,难以对工程作业进行指导。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在造价管理上利用专业的造价软件,将工程相应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能够快速准确的获得工程造价的结果,避免人工计算产生的误差。有了快捷精确的数据支持,工程施工控制更加精准,成本控制能力更强[3]。
二、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应用具有局限性
          虽然信息技术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应用,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也开始重视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改革。但是,当前信息技术与建筑工程管理的融合并不深,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具有非常明显的局限性。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信息技术虽然能够对某些工作环节提供辅助,但是缺乏整体性的运用体系,这种情况就给信息技术发展造成了障碍。而且,信息化发展主要集中在建筑工程管理的几个部门中。例如,造价部门、设计部门等,信息化发展速度最快,在周期最长,管理难度最大的施工部门应用反而并不理想,需要引起重视。
(二)信息化水平低
在大部分建筑工程企业中,人们对于信息化管理的应用认识不足,依然停留在利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管理、简单的信息沟通和远程的信息发送领域,这种认识也充分说明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信息化水平太低。其实,当前施工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已经可以实现工程施工状态的实时监控。例如,在高边坡、深基坑工程中,通过高精度的测量设备,能够实现对边坡变形情况的动态管理[4]。所以,将这些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进行普及具有非常高的价值,能够提高常规施工的质量,促进建筑行业发展。而且只有在实践中普及开来,才能够有效提高管理水平。
(三)应用范围较小
信息技术虽然已经在大多数行业中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是在建筑工程中,信息技术普及程度并不高。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建筑工程管理涉及内容复杂,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设难度大。而且需要开发很多专业的管理软件,这就提高了建筑工程管理应用信息技术的门槛。除此之外,信息化管理设备成本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从事硬件建设也是其难以推广的原因之一[5]。很多企业在面临巨大的投资压力时,就会产生当前的管理方式继续使用也没问题的想法,造成了信息化改革难以实行。
(四)管理信息化人才匮乏
人才的匮乏是目前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高端综合性人才,既懂建筑技术、管理,又懂信息技术、软件开发的的跨专业人才更是非常的匮乏。信息技术作为科技前沿的管理手段,其维护和使用需要专业的人才进行,才能够有效保障设备信息软件开发及应用的正常使用,管理体系的周期性维护。如果企业难以招聘到相应的信息化管理人才,即便投入大量的资金完成了硬件设施的建设,缺乏人才的应用也无法完成信息化管理的改革[6]。因此,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是解决人才问题,通过人才推动来完成信息化改革的逐步推行。
三、提高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水平的策略
(一)完善信息技术管理体系
若要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建立完善信息技术管理体系是非常关键的。

针对当前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系不健全,信息技术应用只存在几个部门的情况,需要建筑工程管理者发挥自身的领导作用,推动信息技术在整个工程管理工作中全面应用,通过将各个部门有效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现代化管理体系,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工作的协调和交流,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矛盾,使建筑工程的管理更加流畅,为建筑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加强软件的开发力度
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技术应用中,加强软件开发是必要的手段。如果信息技术体系是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躯壳,那么相应的软件和管理程序,就是信息化管理体系的灵魂。通过二者的配合才能够实现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7]。从软件应用角度来说,BIM技术是当前技术含量较高,能够贯穿于建筑工程各个环节软件技术。如图1所示为BIM技术对建筑支架体系承载能力和支撑效果的模拟。通过这一软件不仅可以实现工程决策阶段的辅助,在工程施工阶段能够对工程建设效果和施工过程进行模拟,为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为建筑工程的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图1:BIM技术模拟建筑支架体系承载能力和支撑效果
(三)建立信息技化管理推广体系
当前,信息化管理体系在建筑工程中发展缓慢的一大原因就是由于缺乏完善的推广体系。任何先进技术和新型模式的应用,都需要有推动力,促使其在实践中应用和普及。信息化管理技术缺少的正是这一推广体系,由于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成本较高,很多企业在面临管理方式选择时都会陷入犹豫。所以,为了促进信息化管理技术的推广,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8]。首先要从政策上进行鼓励,在建筑工程活动招投标中,对于信息化管理能力较强的建筑企业优先考虑。其次,是对硬件设施建设的优惠。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的成本,可以通过一些政策优惠和资金扶持,降低企业的压力,帮助建筑企业实现管理模式的转变,推动我国建筑市场的良性发展。
(四)培养信息化管理人才
针对目前建筑市场信息化管理人才匮乏的情况,必须要引起人们的重视。如果没有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随着人才的缺失,必然会造成建筑工程管理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对于建筑工程企业来说,要想持续高效发展,必须建立内部的人才培养体系,一味的向市场“要人才”,不仅会提高企业的人才管理成本,也会成倍提高企业发展中市场风险的强度,企业的发展将完全受制于市场人才流动,是企业处于被动地位[9]。所以,企业要建立内部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技能熟练的复合型人才,令其成为带动企业发展,提升企业管理能力的源动力。
四、信息化管理在工程中的应用方向
(一)信息化造价管理
信息化管理在建筑工程中应用领域众多,造价管理是信息化管理水平最高的部门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给造价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建筑工程中传统的造价管理主要依靠人工进行,不但计算过程繁琐,还需要不停的进行资料查询,造价工作进展缓慢,需要多人进行配合工作[10]。随着信息技术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不同类型工程造价软件被开发出来,导致工程造价的人力资源投入大大降低,原本需要大量人工计算和整理的数据,只需要输入相应的软件中就能实现快速的计算,相比之下,计算机得出的结果不仅更加准确,而且速度远远超过人力计算。这种巨大的进步对于造价管理来说是质的改变,使造价工作能够在获得数据第一时间完成,给工程的后续施工提供指导,提升工程质量和成本的控制水平。
(二)信息化档案管理
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到工程竣工验收,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在这期间会产生大量的资料和档案。传统的档案管理依靠人工进行,档案的载体主要为纸张。这种档案管理方法较为单一,只能记录工程过程的纸质资料。而且在档案保存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损坏和遗失,给工程活动的开展造成不利影响。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中,档案的保存模式可以从单一的纸质档案变为多媒体档案和纸质档案双模式保存,不仅保存更加安全,而且档案的形式也更加丰富,能够保留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音像资料,为工程管理质量的提高提供数据依据。
(三)信息化施工管理
施工过程是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难点,不仅涉及专业类型多,而且内容复杂,信息化管理缺乏专业的软件支持。所以,信息化施工管理往往停留在信息交流上,对于施工过程的管理帮助不大。随着BIM技术的出现,这一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改善。BIM技术通过对施工过程的数据建模模拟,能够模拟工程施工全过程,并且形成竣工后的三维效果。通过这一技术施工管理人员能够清晰的查询每个施工环节的工程量和施工方法,为实际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四)信息化组织管理
在建筑工程中,管理模式的组织结构是否科学对于建筑工程管理效果影响非常大。传统的建筑工程中,由于工程规模小,没有信息技术的辅助管理,所以管理模式结构简单,通常采用线性管理方式。管理指令传达快,能够提高工程效率。随着工程规模的增加,这种管理模式不再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复杂的管理方式依靠人力难以实现。这一难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出现得到了解决,信息技术给管理人员的沟通交流提供了便利,利用矩阵式管理模式能够提高大规模工程的管理效率,促进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
(五)信息化安全管理
安全是工程活动开展的前提。在建筑工程活动中,人们为了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安全隐患依然无法彻底排除。通过信息化安全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利用高科技设备能够对工程安全风险较高的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动态掌握其变化情况。通过这些数据的收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处理,能够对风险发生概率进行预测,给安全风险的预防提供参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中信息化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管理,能够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的精准度、丰富档案管理形式、指导建筑施工、优化管理结构、提高安全等级。由此可见,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是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胜澎.阐述新形势下推进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J].名城绘,2018(3):219-219.
[2]利健霖.新形势下推进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00(015):4240.
[3]刘志刚,陆素娟.关于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问题的分析[J].价值工程,2018,37(004):68-69.
[4]王玉鑫.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绿色环保建材,2018,No.131(01):200-200.
[5]何娟,林圣英.基于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及策略研究[J].建筑建材装饰,2018,000(007):31.
[6]李娜.论"互联网+"时代下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2):74-74.
[7]李献春,刘发.浅议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名城绘,2019,000(009):1-1.
[8]李胜澎.阐述新形势下推进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J].名城绘,2018(3):219-219.
[9]孙永祥.浅谈新形势下推进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探索与思考[J].建筑与装饰,2018,000(019):45-46.
[10]邹鹏程.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及策略浅谈[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000(017):9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