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药物受体让麻醉用药更合理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生活与健康》2020年5期   作者:何斌,
[导读] 在麻醉时,要想让麻醉药物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我们首先需要搞清楚该麻醉药物的靶点类型

        何斌,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81
        在麻醉时,要想让麻醉药物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我们首先需要搞清楚该麻醉药物的靶点类型,因为每一种麻醉药物都会有一种靶点类型与之相配。在互相配对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麻醉药物便相当于配体,而靶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受体。
        作为药物作用的最主要的靶点,受体是细胞在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细胞蛋白组分,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转导与放大系统,触发随后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受体分子在细胞中含量极微,1mg 组织一般只含10fmol左右。但我们千万不可小瞧了这个“感觉器”,虽然少,但它在机体中发挥着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高度识别相应的配体。如果发现配体是自己的,便和它好好处;如果发现配体不是自己的,那就只能让那个配体一边凉着了,受体甚至会动怒,并触发不良反应。所以在实施麻醉时,应该熟知受体是哪种类型,才能找到最佳的麻醉药物与之相配,从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根据受体与配体结合的高度特异性,受体可被分为若干类型:
        (1)γ-氨基丁酸受体
        γ-氨基丁酸受体,其简称为GABA,植物如豆属、参属、中草药等的种子、根茎和组织液中都含有γ-氨基丁酸受体。如果在动物和人体中,γ-氨基丁酸受体几乎只存在于神经组织,其中脑组织中的含量大约为0.1-0.6mg/克组织,免疫学研究表明,其浓度最高的区域为大脑中的黑质。γ-氨基丁酸受体是一种功能性非蛋白质氨基酸,是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通过与其受体结合从而具有多种功能及调节作用,它参与多种代谢活动,具有很高的生理活性。
        γ-氨基丁酸受体又可分为GABAA 和 GABAB 受体,GABAA受体负责大脑意识、记忆和睡眠,GABAB 受体对镇静和麻醉无作用。
        (2)阿片类受体
        阿片类受体的分布广泛,在神经系统的分布不均匀且作用影响也不尽相同。

阿片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至少存在4种亚型:μ、κ、δ、σ型。但相关药物有 10 多种。
        每一种受体都有不同亚型。μ受体分布在脊髓以上水平,κ和δ受体均在脊髓水平。一般情况下,吗啡是μ、κ、δ三种受体的激动剂,对三受体亚型的作用强度依次减弱。近来研究表明。μ受体又可进一步分为μ1 和μ2,μ1受体主管疼痛,μ2 则与呼吸抑制、胃肠活动减弱、精神行为活动(欣快)及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有 关。 对κ受体的研究也发现有多个亚型:除了经典的κ1外,还存在κ2和κ3亚型,人脑和胎盘组织均有分布,κ-受体参与镇痛,且与神经内分泌及免疫调节有关。此外,κ受体也调控喷他佐辛样脊髓镇痛、镇静和瞳孔缩小。δ受体不仅能减弱胃肠活动,还会产生欣快和烦躁等精神症状。
        (3)镇痛药物受体
        以上的镇痛药物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镇痛药物,由于这类药物作用的受体特殊,既能够起到辅助作用,又能减少镇痛药物用量,因此受到了医学界的普遍关注。这里所说的镇痛药物受体一般是指α受体。
        由于α受体为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又可分为两个亚型:α1、α2。
        α1受体主要分布在血管平滑肌(如皮肤、粘膜血管,以及部分内脏血管),激动时引起血管收缩;α1受体也分布于瞳孔开大肌,激动时瞳孔开大肌收缩,瞳孔扩大。
        α2受d体主要分布在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的突触前膜上,受体激动时可使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减少,对其产生负反馈调节作用,因此针对α2受体,便有了合适的靶向药物与之相配。需要注意的是,α2受体又有 A、B、C 三个亚型。α2A 主要分布在脑干蓝斑和脊随背角,α2B分布在血管平滑肌,α2C 主要与多巴胺神经递质有关。
        
        由此可见,关于受体和配体的匹配度问题较为复杂,一种受体很可能含有多种亚受体,但只有按受体进行详细、具体的分类梳理,才能在临床上做出正确的麻醉用药选择,从而使麻醉达到最佳效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