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3期   作者:何海波
[导读]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教育改革也成为了大势所趋,
        何海波
        邛崃市强项实验学校 四川 邛崃市 611532
        摘要: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教育改革也成为了大势所趋,对学生课程核心素养的培育也逐渐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之一。在高中体育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采取科学的策略完善体育课程的教学形式和内容,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突出体育课程的教学价值,帮助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获得更均衡地发展。基于此,本文就介绍了对学生运动认知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健身实践能力这三个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
        关键词:高中体育;核心素养;能力提升;策略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大多数教师和学生都只注重学术知识的学习,而对身体锻炼的意识一直处于缺失状态。由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学习任务更重、学习压力更大,这也就使得他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参与体育锻炼。为此,教师就要把握好体育课程有限的教学时间,有意识地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育,在实践中帮助学生提升体育技能,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锻炼意识,进一步挖掘学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
        一、打造专业师资队伍,提高学生的运动认知能力
        在高中阶段的教学活动中,虽说体育课程占据的比重较小,对学生应试教育的影响也不大。但为了帮助学生有更强健的身体,提供重要的学习支撑,专业的师资队伍也是很有必要的,能为学生传授更专业的知识,全面提升学生的运动认知能力[1]。
        比如,在高中体育“足球的运动技能”相关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只有更加专业的教育者才能为学生传授更准确的理论知识,为学生投身运动实践做好准备。在这一内容的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教会学生足球的基本动作、引导学生学会科学地运球、传球、射球,在课堂上纠正学生的错误姿势,全面地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巧,让足球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一项放松身心的运动,在这其中学习更多的运动知识。首先,教师要带领学生根据足球运动的特点完成热身运动,在这同时更好地帮助学生活动身体的各个关节,避免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受伤。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做出准确地姿势示范,留出一定的时间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运动姿势,让学生在足球运动中轻松应对,避免“走弯路”。最后,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程度完成点拨和启发,更好地找到教学方案修改的方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下一阶段的教学目标,适当地调整教学进度,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消化理论知识,训练自身的足球技术。在更加专业的教育活动中,学生才能对运动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刻,也更好地挖掘了体育课程的潜在魅力,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帮助学生在掌握理论的条件下诱发其参与体育运动的欲望。
        二、适当加强训练强度,提高学生的健身实践能力
        在高中阶段体育课程的教学活动中,除了强化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之外,体能训练也是重要的教学课题之一。借助丰富的体能训练活动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能在其中帮助学生投身于各项体育实践中,养成勤于锻炼的好习惯。


        比如,在高中体育“中长跑技法”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本身的身体素质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了顾及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完成分层教学,考虑学生的特点设置训练强度,确保全体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学习任务,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以不同的标准要求不同的学生,引导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一定的运动实践方法和技能。而在课堂教学目标达到之后,教师要留出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完成“中长跑”竞赛活动,把全班同学分为不同的两组,以“200米中长跑接力赛”的形式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考查学生对这一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除了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之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借助空闲时间再次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展开体能训练,在这种实践活动中不断总结运动的技巧,探索最科学的运动方法,有效避免在运动中受伤,帮助学生学会在运动中释放压力、寻找快乐。教师也要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体能训练任务,增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度,以此来拓展体育教学的范围,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展开综合化的培育。
        三、增强体育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为了完善对学生体育课程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情感教育的渗透也是极为重要的。在高中体育教学课堂上,教师要考虑这门课程以及教学活动的特殊性完成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在团队中升华自身的体育精神,从而更好地掌握各种生存技能,加强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2]。
        比如,在高中体育“篮球”课程的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把握好这一团体性游戏的教学特点,更好地挖掘学生的积极情感,在更加多元化的教学环节中加强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相对来说,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对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各类球类体育运动项目已经能够灵活参与。在这节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也要考虑大多数男生爱打篮球这一性格特点展开教育引导,在其中加强对学生团队意识、勇敢精神、毅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懂得如何与他人交流,在团队中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而构筑最强大的团队力量。在训练学生篮球技能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为不同的队伍,在比赛的教学形式中为学生传授运球、传球以及投球的技能,让学生树立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意识,贯彻永不放弃的理念,在这其中强化学生的认知,激发学生的斗志,挖掘学生的理性情感。除此之外,教师也要以队员的身份参与到篮球比赛活动中,以朋友的姿态与学生相处,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更加融洽,在其中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为学生传授更多的社会经验和生存技能。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在团队中协商出最佳的战略手段,树立团队意识,并为了团队荣誉坚持不懈,不骄不躁,更好地增强学生适应各种比赛和职场的能力。进一步让学生在更具体的活动中学会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促进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在升学的压力之下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高中体育课就能让学生在繁忙地学习之余可以有自我调节分时间和空间,更好地帮助学生调整学习心态。同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要根据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指引完成教学任务,合理把控各个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在更加具的教学活动中掌握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从而有效提高体育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为学生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胡曼玲 ,刘畅.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探索[J].江苏教育,2019,14(43):25- 28.
        [2]胡聪.探析高中生体育素养培育的有效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9,9(06):6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