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分析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期   作者:梁翠荣
[导读] 本文意在把握素质教育的内在和外在因素,探寻后进生的教育转化方法,
        梁翠荣
        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鳌头镇北淦小学
        摘要:本文意在把握素质教育的内在和外在因素,探寻后进生的教育转化方法,并通过解决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以达到较为彻底的转化效果。
        关键词:后进生;素质教育;内化教育;外化教育
        后进生教育一直是普遍而严重的问题。无论什么地区什么学校,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后进生,这对于后进生本人乃至班级和学校来说,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全面育人,使学生得到长足的发展。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转化后进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从内化教育抓起,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从内因转化入手,尊重后进生,把握积极因素,找准转化后进生切入点和契机,在此基础上,进行积极肯定和激励,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使其不断进步。
        (1)努力寻找闪光点。对待后进生,最怕的是“把人看扁”、“把人看低”,也就是人们所常说的“一好应百好,一错变百错”,后进生似乎是一片漆黑,无任何亮光可言,做了好事得不到表扬,稍有差错便遭到训斥,批评个没完,有时甚至不是他们做的坏事也毫无根据地枉加在他们身上。不要戴有色眼镜去找后进生身上的缺点,而要拿放大镜去努力寻找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倍加珍惜。倘是潜在的,便以“沙里淘金”的精神去发现、挖掘;倘是微弱的,便悉心扶持,让它发扬光大,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争取进步的信心。
        (2)自我管理。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自我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教师要充分发挥全体同学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教育管理,增强后进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肯定教育。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得到肯定的评价,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就如同得不到阳光的庄稼一样枯萎。针对这种心理和后进生的实际情况,应充分肯定后进生的积极方面,使其用积极因素去克服其消极因素,帮助他们找回自信自尊,找回自我教育的能力。
        二、进行外化教育,优化外部环境,带动后进生进步
        (1)集体帮助。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体,通过学生个体转变影响集体,从而更好促进后进生的转化。我把班集体当作教育的主体,抓好集体建设,通过集体建设来要求、教育和帮助它的成员,通过集体来教育后进生,即马卡连柯所说的“平行教育影响”。这种方式把学生集体和个体都摆在教育主体的地位,能调动他们参加教育活动的积极性,通过一帮一、一带一、其效果和效率不仅胜过教师一个一个去教育转化后进生,而且后进生的转化也影响班集体,使班集体向良性发展。我班有个后进生,好动不好学,经过多次教育效果不佳,我于是召开了班干部分析会,接着在班里举行了“我是班集体的一员”的主题班会,号召全体学生为集体争光,互帮互带,人人争做先进。在班集体的共同帮助、班干部和骨干的带动下,使这位后进生很快转变,通过教育一个后进生,教育了全班的每一个学生,而且培养了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促进班集体和后进生共同进步,形成良性循环。
        (2)优化环境。①班风建设。良好的班集体不仅是一种影响源,自发地对其成员产生作用,而且可以成为一种“很大的教育力量”,自觉地培养和塑造人。我十分注重班风建设,努力培养严谨、团结、勤奋、创新的良好班风来规范后进生的行为,激发他们的个性发展。

教育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具有一种独特的心理效应——“森林效应”,森林中的树由于互相争夺阳光和空气,树杈也少得多,学生在班集体中学习与生活存在着比较和竞争作用,以及生物所没有的榜样作用,可以产生“脑力激励”。在班集体中,由于大家交流想法的气氛与互相的心理撞击、启发,会使个人对本来不大关注的问题或工作发生兴趣,并把群体的创造行为当作社会规范,来迫使自己去思考,从而推动创造性思维的准备作用,产生预热效应。同时,学生在班集体的交互作用,能唤起学生积极的个性状态,发展他们的个性,促进学生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监督、控制,不断进步。②人际环境。后进生周围有一个好的和谐的班集体,对他的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反之,则会出现消极的影响,不利于后进生的转化。我在工作中,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团结友爱的环境,使之从中受到鼓舞,对前途充满信心。
        
        三、后进生转化工作中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1、抓反复、反复抓
        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有反复,后进生转化更是这样,往往出现反复,甚至多次出现反复。后进生教育过程中出现反复也是正常的,不能产生急躁情绪,更不能轻易处分责骂。我在教育后进生的过程中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反复抓,抓到底,对后进生重犯的错误,要具体分析,找到后进生反复的原因,对症下药,既要指出他的错误又要肯定他已有的进步。利用后进生本身积极的因素,鼓励其继续进步,这样后进生的一次反复,便给他带来一次觉悟,一次进步。
        2、强化正面教育
        后进生有时失误(比如玩电子游戏、上课看课外书),我不搞管、卡、压这一套,不辱骂,更不严惩,我首先宽容他,因为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不失误。马克思说:“人要学会走路,也要学会摔跤,而且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不能因为孩子跌倒了,就惩罚他,而应在他跌倒时扶他一把,鼓励他、帮助他。有位教育家说,训斥和咒骂一个对自己的错误已经认识的孩子,只能损坏他的自尊心,甚至使其悔改之意荡然无存。我们要允许学生犯错误,更要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让他改正错误的最好办法,就是引导他,自己对自己的决定负责。我让犯错误的同学写“病例说明书”,要求他们依次写出疾病名称、病情表现、发病时间、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和疗程,如果这位同学写得很深刻,有勇气向同学坦诚展示自己的疾病,让全班同学一起关心他的病情,给他们正面教育后,不能只停留在这个“心动上”,还要引导他们付诸于行动,通过行动上的努力,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自信心。我提出一个口号——“重在行动”,在这个口号指引下,班级的学习成绩有了整体性的大进步。班级中的每一个同学感到自豪和自信,学习劲头更大了,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更大的进步。
3、把握教育分寸
        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要适时,讲究教育的科学性,对好的学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后进生要提出切合实际的努力目标,对学生的要求要实事求是,要适当、要适度和适应。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到,对学生的过分批评会使他们产生自卑感及嫉妒怨恨的心理,自暴自弃,不求上进;对学生的过分严厉,会养成他们性格上的盲从和固执对学生的要求过高,会使他们望而生畏,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对学生要求过低,会对他们失去教育意义。
        4、优化师生关系
        教育现代化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现代化素质的21世纪新人。人的现代特征很多,但其核心是人的主体性的弘扬,因为现代社会的发展要靠具有主体精神和创造才能的人实现。因此,要建立现代化教育的师生观,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起主导作用,但是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为学生的完善创造条件,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多向合作,共同发展关系。我在班级管理中建立一种新型师生民主平等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参与教育活动,形成平等与友好、理解与尊重、信任与接纳、关心与帮助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主动、自由的状态下表现出他们的天性和聪颖。师生关系是一种和谐的关系,而不是主仆关系,更不是猫鼠关系,这就需要心与心直接交流,增进理解,在心与心的对话中,进发后进生上进的火花,唤醒他们压抑的自信,温暖他们被冷落的自尊。只有这样,也只能这样,才算是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