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专业《模型制作》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期   作者:钟丽颖 段鹏程
[导读] 模型制作是一门操作性、实用性较强的专业技能课程,
        钟丽颖  段鹏程
        南昌工程学院

        摘要:模型制作是一门操作性、实用性较强的专业技能课程,具有较强的交叉学科特点,在应用型大学办学理念下,为了培养出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对该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由于设备维护、资金与人力、课时分配等各方面的问题,部分高校在设置这门课程的时候往往简化了很多的操作步骤。为了达到提高专业实践技能的教学目的,可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模型制作课程内容进行项目细分化,并将模型制作与其他多门课程的专业知识进行项目化结合,提高学生创意设计能力,动手能力,系统的验证学生设计作品的可行性,深化作品的设计理论,并最终用模型作品验证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全方面的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通过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期望建构出一套全新、完整的教学模式。
        
         关键字: 项目化 模型制作 课程改革
        一、模型制作课程现状
        原先的模型制作课程,由于设备维护、资金与人力、课时分配等各方面的问题一直处于专业课程的边缘化,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与积极性,传统的教育模式通常先由老师介绍模型制作的材料,工具与制作技法,分析优秀的制作案例,学生根据老师讲述的老制作自己能够完成的作品。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也能制作出不错的模型,却不能很好的表达和验证学生自己的设计理论系统。相对跟不上现今时代对人才的发展要求,造成学生对学习目的的不明确,积极性不够,被动学习,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传统的模型制作课程过于注重模型的最终产品效果,教学打分不够客观,对模型制作的过程不够重视,只重视模型效果而忽略了制作过程中的思维过程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分数,有的同学学会购买现成的模型进行拼装,有了模型最终效果却失去了教学的最终目的。3、需要增加多元化的评价,传统的评分模式大多为教师单方面对学生的模型作品打分和评价,主观成分居多,需要增加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二、模型制作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项目化教学方式,在教学环节中,以学生自身的设计作品为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自己的设计方案,把方案进行项目细分化,将具体设计项目落实到具体的学生上,整个设计制作过程中积极鼓励同学们踊跃表达自己的设计观点,并与其他同学相互配合,协调。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的操作为在模型制作课堂上从设计要求开始,同学们根据要求通过自己的构思、提出设计方案,以草图手绘的方式绘制平面图、立面图、等,经过小组成员的多方面讨论,定稿,再绘制剖面图及效果图,可以使用辅助绘图软件 例如3D MAX、 SKETCH UP等专业软件在电脑上进行数字建模和渲染效果图。然后同学们通过图纸,确定模型的制作比例,根据模型的大小比例等,调研不同的材料,选用最为合适的模型制作材料,结合新工艺新技术,合理应用制作方法,熟悉掌握制作流程,高效表现模型效果。在模型制作的过程中,反向推理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实用性。整个教学目的是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通过模型制作课程理解、记忆、分析设计方案,达到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效果。
        项目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团队意识。学生们通过构思、观察、研究、讨论,并亲自动手去完成自己的模型,而且这个模型制作的成果是一个有形的作品,能过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上进心及其成就感。很多优秀的模型制作成品,基本都不是一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它需要一整个团队的配合和协作,在模型制作过程中,需要不同技能、不同类型的学生共同商量并和谐配合,比如有的手绘平面草图的分析能力较强,有的对三维辅助设计空间的绘图能力较强,有的擅长动手制作,有的对细节比较关注,有的有创新探索新材料新方法的激情等这样可以形成一定的互补,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课程专业和同学们的互动性,提升学生的求知欲。
        增加考评机制的多元化。模型制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评价打分的模式,小组内部组员之间相互的评价打分的模式,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相互的激励,共同进步。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和学习,增加打分机制的多元化。
        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完成一个模型从构思到作品完成,是个综合的一系列的交叉学科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各个方面的理论专业知识都不可有偏颇。所以在制作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自主学习的过程。模型制作的每一个进展都是自主查阅资料自主决定的过程,不同的模型使用的材料,建造的方法都是不同的。所以在课程中需要合理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结束语
        通过模型制作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措施逐步实施,能不断提高《模型制作》课程的教学效果,也能提升同学们对《模型制作》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加同学们对自己设计作品及设计理论的自信心,促进同学们创新意识的训练、动手表达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晶.模型制作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艺术科技,2019(1).
        [2]李真,王晓华.“经典建筑模型制作”研讨式教学法应用探索.山西
        建筑,2018(35).
        [3]王珍慧. 应用型转型下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探析[J]. 黑
        河学刊,2015( 11)
        [4]袁辰雨 . 高职院校建筑模型制作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讨论法教学探析[J]. 建筑发展,2014(23).
基金项目:南昌工程学院2018年校级教改课题,编号2018JG040
第一作者:钟丽颖,1983年10月,女,江西赣州,民族,硕士研究生,讲师
第二作者:段鹏程,1982年8月,男,江西南昌,民族,硕士研究生,讲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