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网络时代下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发表时间:2020/9/21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2期   作者:梁伟清
[导读] 中学德育是通过教育、引导、熏陶,使中学生形成道德认知,
        梁伟清
        肇庆鼎湖第一实验学校
        摘 要:中学德育是通过教育、引导、熏陶,使中学生形成道德认知,养成道德行为习惯,并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活动。互联网的极速发展,虽然使德育工作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化,但也让德育环境更加复杂,带来了更多的问题。本文着重探讨这些问题,并试图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进一步提升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网络;中学;德育;问题;解决对策
        身处网络时代下的中学生,是幸福的,他们足不出户便可以畅游天下,阅名山大川,阔视野眼界,学百科知识,交天下朋友。但老师、家长却忧心忡忡不已,因为网络中充斥着色情、暴力、邪恶、谎言,这些都给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甚至让部分中学生荒废了学业。面对网络信息的巨大冲击,学校和老师能够采取的办法不多,既不能放任不管,任其发展,也不能因噎废食,让学生与网络彻底隔绝,最终跟不上时代发展。因此,如何应对网络时代下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的对策,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展德育工作,就成为广大德育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问题了。
        一 网络时代下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从这句话中,我们可知德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德育中,尤其是在网络时代下,中学德育工作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一) 网络凸显传统中学德育方法的落后和单一
        网络具有虚拟和千变万化的特点,传统的德育方法在网络面前往往凸显出一定的落后性和单一性。传统的德育课堂主要采用灌输式教育,虽然所教内容是大家普遍认可的,但它通常诉诸于说服、规劝、强迫执行、训诫等方式,实质上是一种僵化的教育形式。网络虽然为中学德育提供了更加多的内容和方法,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好好的利用起来。有些教师稍微改变了一下形式,把这些内容搬到多媒体上,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和讲解,这其实也只不过是换汤不换药,单纯地把教材里的内容搬到多媒体上来授课,与传统的德育方法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二) 网络增加中学德育的管理难度
        网络信息容量大,内容更是纷繁复杂,因为它的虚拟性,里面充满了暴力、色情、谎言和邪恶,中学生身处如此复杂的网络环境里,甄别能力又有限,往往难以避免思想和心理受到各种各样的冲击,而这些冲击肯定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比如,教师很难知道学生上过什么网站,浏览过什么网页,看过什么文章,他的生理、心理和思想受到了什么样的影响,因此,教师就很难对学生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又比如,教师借助网络为学生推荐了一个德育内容,目的是想就某一方面教育学生,但学生在学习教师推荐的内容的同时,他们自己也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其它内容,并受到这些内容的影响,从而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上受到不同思想的冲击,产生不同的变化。因此,网络环境的复杂增加了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德育的管理难度。
        (三)中学德育教师网络信息素养偏低
        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自由度,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垃圾信息和内容。这些信息和内容,侵蚀着中学生的思想,改变着他们的价值观,影响着他们的理想信念,甚至引领着他们走上极端,本来一片光明的人生毁于一旦。这个时候,最需要德育教师为学生指点迷津,为他们指明正确的方向,指导他们如何准确辨别不良信息,如何有效抵制不良信息。但是,有部分老师,尤其是年长的老师网络信息素养偏低,对网络上的许多新鲜事物缺乏了解,甚至缺乏最基本的认知。同时,对网络知识的掌握也比较单一,不够全面,一些网络技术的运用更是生疏晦涩。因此,难以了解网络时代下的中学生,难以知晓他们的喜好,难以理解他们的行为,难以掌握他们的思想状态,更难以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指导,从而使得德育的效果不佳。


        二 网络时代下解决中学德育问题的具体对策
        要有效解决网络时代下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德育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德育方法要多元化
        要改变传统中学德育方法的落后与单一,必须要采用多元化的德育方法,让德育的形式更多样,德育的资源更丰富,德育的内容更有趣,以增强德育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1.利用网络开展德育工作。网络有更丰富的德育资源,有更多样的德育方式和方法,有更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网络上搜索相关的视频,或者将某些知识录制成微课,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视频或微课的观看,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学习,还可以互相交流,获取不同的意见,从而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2.采用软件进行德育工作。在平时的德育工作中,教师更多采用的是面对面交流。但有时候面对面交流会造成紧张或尴尬的气氛,学生不敢或者不想在如此氛围下畅所欲言,因此老师有时候难以从学生口中得到真实信息,也难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德育,效果当然不会好到哪去。但如果利用微信、QQ等网络即时通讯软件来进行一对一交流的话,那么这些弊端就没有了。而且,微信、QQ都是中学生比较喜欢使用的软件,教师通过这些软件与学生进行交流,可以使师生之间的沟通更加畅顺,也可以使德育的效果更佳。
        (二) 增强中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
        网络环境下的中学生,多以其特有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冲击着传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规则,他们有独立的探索精神,有自由的生存方式,有叛逆的人生态度,有唯我的思想理念,他们喜欢标新立异,喜欢张扬个性,喜欢唯我独尊,但又容易迷失自我,精神空虚,加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未形成,因此很容易受到网络上的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不能健康成长。中学德育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引导他们学会辨别和区分网络中的信息,自觉抵制网络垃圾,远离色情、暴力、邪恶与谎言,指导他们正确认识虚拟与现实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网络内外始终保持诚信的行为习惯,提高自律能力,克服网络信息对自己的消极影响,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 转变德育理念,提升网络素养
        1.德育理念的转变。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已经悄然发生了转变,老师的角色已经由过去的中心与主导地位转变为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因此德育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应该随之转变,不应该再因循守旧,仍然习惯于传统的德育理念,而要深刻认识到网络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要切实增强网络意识,要懂得利用网络去了解学生,知道学生的真实想法,要懂得通过网络去发现学生心理或思想上出现的问题,并且能够熟练利用网络资源去创新德育,引导学生重新走上正轨,进一步提升德育的实效性。
        2.网络信息素养的提升。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德育对教师的网络信息素养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德育教师应该与时俱进,走在时代的前端,重新认识网络,了解网络上的新鲜事物,不断提高自己的网络信息素养,懂得利用网络来开展德育,使得德育的方法更具时代性,德育的资源更丰富多样,德育的内容更新颖有趣,从而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网络时代的到来,虽然对传统的学校德育工作方式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但它却丰富了中学德育的内容和形式,推动了德育效果的全面提升;虽然使得德育的环境更复杂,德育的管理难度更大,但它却促使教师的德育理念进行了转变,更契合网络时代的要求。因此,德育工作者应该及时适应网络带给我们的变化,提高自己的网络信息素养和技术水平,学会如何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与德育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更有力的推动德育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邓黎莉.目前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0(2).
        [2]李凯.新媒体环境下初中生德育工作面临的难点与对策[J].四川师范大学,20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