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琳
荆楚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448000
摘要:在全面的教育课改之后,实现一流的课程建设,是课改的核心内容所在,能够有效的进行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建设,从而提升培养人才的质量性和全面性。为此本文主要分析在一流课程建设的背景之下,对《机械设计基础》的实验教学模式的分析,从而提升学生在创新研究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一流课程建设;新课改;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
前言:在《机械设计基础》这门学科当中,主要包含着机械原理以及机械设计这两门不同的课程,从而编制出对非机类专业学生进行学习的课程内容。在进行这门课程的教授过程中,其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设计的能力,同时也是对研究机械产品的运动方案设计,以及各种创新性的设计学习的关键所在。
1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当中的问题
在现阶段的机械设计基础实验课程当中,都是依据大纲以及教学计划当中的要求,主要包含着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学习、齿轮的范成、带动传统的打滑以及效率的测定等,在这样的实验课程的教学中,主要都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同时在进行课时的安排上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其实验的内容设计上,基本上还是属于“示范性”的教学,并且从实验的手段方面来看,十分缺少在现代生产过程中对于智能化以及机电一体化内容的涉猎。
在传统的机械设计课程当中,大多数的实验内容都是存在着孤立性,没有形成一定的系统性实验结构。同时在实验内容的设计中,也没有相互关联起来,形成一个内在的逻辑性,为此无法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在内容上,每一个独立的内容在涉猎的知识点上也相对较窄,使得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没有一定的衔接,缺少一定的互动性和关联性。而对于同课程有关的仪器和设备有关的教学内容上,其存在着一定的连续性。在实验的设备仪器数量上较少,同时实验的手段上也相对单一和落后。这种试验手段下,使得没有将传统的测量法同现代的测量方法进行对比,进而无法综合性的对学生进行设计性的培养。而对于学生来说,进行《机械设计基础》的学习,是使用各学科的知识理论,结合起现代化技术对工程当中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在学习中充分的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途径之一,为此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关键的作用。
同时学生在每次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依据实验指导用书上的顺序进行实验,这样按部就班的实验步骤,使得每一次实验的结果数据都比较相似,因此缺乏了对实验过程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也严重损害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使得无法在学习中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对于一些问题选择性的逃避,避免出错。但是这样的学习模式下,十分不利于学生进行的《机械设计基础》的学习,使得学生严重降低了对这门学科的兴趣。
2 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优化《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模式举措
2.1 提升动手能力
在新课改之后,为了进一步的实现一流课程的建设,就需要在《机械设计基础》的课程中,重视起实验教学的环节,使得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起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在现阶段的机械设计过程中,其原有的实验模式较为单一,同时又多数都是验证性的实验,使得无法很好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也无法很好的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实现一流课堂的建设,需要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充分的让学生在面对遇到的问题的时候,能够积极的进行问题的解决,从而培养出相应的创新能力。在实验的模式上,可以分为基本型、综合设计性以及创新型。其中基础型和综合设计性,是对于学生进行学习教学的,而最后的创新型实验模式,则是在学习之后具有良好的学习效果,从而起到对学生进行提升的模式。这样的实验教学开展过程中,使得教学更加具有层次和深度,可以面向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开展,进而实现一流课堂的建设发展。
2.2 实验课程内容的创新
在综合设计型以及创新型实验的授课中,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自主的设计实验,并且能够靠自己来完成该实验,从而起到对学生利用科学的手段,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需要利用现代化的机电一体化元器件,同时还要结合起机械结构的课程内容,从而可以创新性的完成实验。同时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还需要鼓励学生进行一些小型结构,以及一些机电结合的产品的发明创造。在这样的试验过程中,可以很好的对学生观察能力以及判断能力进行培养,从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实现分析评价、建模设计以及需在最后进行仿真试验,进而完成对机械产品的全过程学习和实践,从而起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例如对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求真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建立起一流课程内容的关键所在。
2.3 实验室的优化
实验室是教师进行学生求知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场所,为此可以将实验室改造成开放式的机械创新设计基地。在基地的设计上,需在原有的基础设施之上,可以将实验以及模型的系统,进行模块化的设计,从而加强在设计环节、验证环节以及创意型设计环节的针对性,并在日常的时间中,也对学生进行开放,从而让学生在出现了创新思路的时候,可以及时的进行实践操作,大大提升了学生对于机械设计基础这一门学科的兴趣和实践的积极性。
在开设试验课程的时候,一流课程内容的建设需将验证性试验,以及综合性的实验进行有机的结合。例如在课程的编排上,需要将四杆机构以及凸轮机构等众多的机构学习进行组合,从而起到对内容的系统性学习,以此来帮助学生能够形成一个基础理论体系。
总结:综上所述,在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要落实新课改要求的教学目标,为此《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模式需要进行充分的优化和创新,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在教学理念还是在实验模式上,都需要符合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需求。
参考文献:
[1]金悦,郭婷,权双璐.“互联网+”背景下的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新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12):143-146.
[2]张超.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26):254.
基金项目:荆楚理工学院2020年度教研项目: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教学探讨JX20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