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组织建设与团队管理

发表时间:2020/9/1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5期   作者:孙强
[导读] 摘要:风险管理对于项目管理来说是很关键的一个步骤,它在一个项目建设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能不能科学合理地承包国际工程项目,对于实现项目成本以及质量等目标来说非常关键。
        三峡国际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  10010
        摘要:风险管理对于项目管理来说是很关键的一个步骤,它在一个项目建设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能不能科学合理地承包国际工程项目,对于实现项目成本以及质量等目标来说非常关键。本文通过阐述当前国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团队管理状况的相关分析研究,提出了国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和团队管理组织的有关举措,为国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组织建设与团队管理方面提供了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国际工程;风险管理;团队管理
        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和我国战略部署的推进,我国众多建筑企业努力承担的国际工程项目,积极参与国际建设。目前,国际工程项目与一般国内工程项目相比,具有投资大、工程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参与方多等特点,导致项目管理难度加大,且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以上因素都使国际工程项目面临较大的风险和挑战。目前,我国企业对国际工程项目风险意识较为浅薄,不能正确识别其项目风险,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受到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2 国际项目工程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2.1 国际项目工程管理模式及特点
        国际项目工程管理中,有传统通用项目管理模式、建筑工程管理模式(CM模式),EPC模式、BOT模式等等。无论采取何种模式,项目本身往往体量大、投资多、工程主体多、各国情况不一,政策环境不同、管理难度大,受影响的因素众多。
        2.2 国际项目工程风险管理很有必要
        国际工程企业利润往往与风险息息相关。工程开展过程中的复杂因素往往会使得企业后期追加经济投入和人力投入。因此,提前进行风险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决策是否开展项目、了解项目的沉没成本,以及帮助企业决策利润空间,规避潜在的麻烦。
        3 国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团队管理现状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我国工程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经营模式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经营行业已经从房建、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展到铁路、港口、电力、石化、矿山、环保、水处理等各行各业;另外,我国部分工程企业也在逐步加强对于投资建设运营相结合的合作方式的应用,相应的项目周期逐步加长,项目的经营规模也在不断增大,各类综合性项目不断发展完善,与此同时,中国工程企业在国际项目建设中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相应的项目风险是一直存在的,因此要加强对于风险的管理。目前部分企业由于缺乏对于风险管理的重视,导致了企业项目运营过程中忽视了风险管理,进而使得整个项目经营和投资受到严重影响大大降低了项目的经济效益,甚至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运营状况。因此,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工作,避免由于风险管理工作不到位,而影响到整个企业的经济效应,另外,通过加强对项目风险的评估管理可以做出更正确的发展策略,为企业打下一个良好的信誉基础,促进企业不断发展进步。
        国际承包工程的风险管理涉及政治、经济、政策、法律、社会、社会、气象、地质、工程技术、项目管理等多个领域。中国工程企业应该建立总体的风险管理体系,在层次上应该涵盖企业的风险管理原则、方法、流程、工具。对可能发生的风险精准进行规划、识别、分析、评估、应对、监控等全过程防范与控制,做好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建立风险量化测算的数据库,这样才能逐步提高风险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4 国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和团队管理组织建设的有关举措
        4.1 风险管理机构的建设
        要解决当前国际项目管理中的问题,必须建立适当的国际项目管理组织结构。

无论公司选择职能组织结构、矩阵组织结构还是基于项目的组织结构,都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风险管理组织。其中特别是对于一些具有矩阵形式的项目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其相应的项目风险管理经理要由国际项目管理方面经验丰富的相关人才担任。对于整个管理团队来说,不仅要有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同时也要配置具体的合同谈判、索赔等方面的专业人员,通常情况下,主要是由一些具体国际商务英语和专业翻译英语能力的合同管理专业人员。基于此基础,企业要完善相应管理体系,加强与相关方面专家的合作,为项目经理提供科学合理的方案支持。同时,项目需要一个健全的财务管理系统和制度化的内部审计,并且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来监督控制该系统。通过借助适当的授权和定义明确的约束机制,确保快速处理复杂的情况,项目管理中的决策者可以按照标准来管理项目。
        4.2 国际工程企业必须规避技术风险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有时也存在着技术风险。应当确定和评估技术上的风险,在项目开展前就着手识别潜在的损失因素和估计损失的大小。另外,要制定风险政策,提前确定应对风险的相应措施和规划,对风险进行监督与控制。某中外合作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后的第一年冬天即出现了供暖温度不达标的问题。该工程为员工宿舍楼,宿舍楼在零下15度的环境下,暖气丝毫不热。中方公司工程师先是认定为管线接入有问题,并且因此而追加了近300万人民币的管线改造工程款,与外方公司签订了合同,确保解决该项目的供暖问题,但在合同中并未对“如果供暖问题得不到解决,后续应如何处理”方面进行约定。施工完成后,在第二年冬天该项目温度仍然未达标。此时外方已经失去耐心,而中方工程师给出的技术判定是,管线接入有问题,但管线改造已完成,该问题已解决;同时,项目存在着暖气安装方面的问题,因此中方再一次提出,需要额外与外方签订合同并要求外方追加投资。供暖问题僵持近2年,迟迟未得到解决。并且此事对该中方公司的影响极差,外方政府代表出面协调依然未解决问题。最终,外方公司采取了空调供暖的方式,彻底放弃了中方公司提供的各项方案。并且也采取了一些舆论和影响力方面的优势,最终该公司在该城市的其他项目也不得不终止。
        4.3 风险转移
        不同的工程项目合同有着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向。国际工程中越来越多的工程采用总承包形式,买方即业主通过总价合同将项目在调研、勘探、设计、施工、维护,以及各种自然情况下的风险通过总价合同转移给工程总承包商,总价合同内往往允许承包商考虑一定比例的风险费用。而总承包商在实际工作中,将那些认为风险概率较高或影响程度较高的工作内容通过分包合同转移给分包商或供货商。国际工程保险常见的有工程一切险、第三方责任险、设备机械险、人身意外险以及其他金融保险等,承包商通过支付保险机构费用将相关风险及责任正式的转移给保险机构,降低风险发生时对自身带来的损失程度。
        5 结束语
        企业需要从合同体系、法律法规方面规避法律合同风险;从宏观因素方面避免政治、经济和金融风暴风险;从行业层次上注意行业技术规范,以及提高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方面,规避技术风险;另外要从企业内部方面、设计师及项目经理方面规避企业自身层次所造成的潜在风险;还要规避劳资纠纷、分包商等方面的风险。只有这样,真正地提高抗风险能力,才能真正的降低风险所带来的潜在损失,从而确保海外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黄声漩.基于全寿命周期的国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城市建筑,2019,16(14):195-196.
        [2]孟祥辉,刘一丁,王笛清.国际工程机电项目商务管理风险管控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08):130-131.
        [3]唐嘉阳.试论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03):282-283+286.
        [4]吕帅.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财务风险管理[J].现代商业,2019(01):167-168.
        [5]高梦哲.浅析国际工程项目的管理及风险应对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4):54-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