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3421011974****0249
摘要:防渗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占据重要地位,防渗质量能够对整个水利水电工程产生直接影响,而且还能对水利水电工程能否顺利运行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人们群众的生命安全,基于防渗施工技术的重要作用,对水利水电工程防渗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本文对水利水电工程出现渗水的原因进行了简单介绍,并研究分析了防渗施工技术,希望可以为水利水电工程防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防渗技术;分析
引言
近几年,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有了很大进步,施工管理也有了一定发展,然而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时,还会出现渗水问题,从而威胁到人们群众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并对水利水电工程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此,需要深入研究水利水电工程防渗施工技术,有效提高工程防渗水平,确保水利水电工程能够顺利运行。
一、水利水电工程渗水的原因分析
(一)施工缝渗水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时间比较长,施工规模比较大,为了促使施工效率有所提升,往往会将水利水电工程分割为同时施工的几个不同区域,但是等到不同区域进行衔接时就会出现缝隙,这些缝隙就是工程出现渗水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如果没有牢固支撑模板会导致堤坝出现跑浆问题,而跑浆又会导致堤坝出现蜂窝麻面,这样也会导致水利水电工程出现渗水问题。
(二)穿墙管部位渗水
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时,有时为了将水管或输送管连接到主体工程,就会将水管或输送管穿过墙体,如果穿墙部分焊接不密实,就会导致墙体出现渗水问题。除此之外,如果混凝土振捣没有按照质量标准要求进行作业,密实度较低,墙体表面光滑度就会较差,进而导致渗水现象的发生。
(三)变形缝渗水
由于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很可能会出现变形缝,变形缝止水带远离中心位置、没有进行牢固固定,这样就会导致麻面和蜂窝现象的出现,进而出现渗水现象。有些施工单位进行基坑建设时,没有考虑工程排水实际需求,如果遇到大规模降雨或有些设备出现故障,快速上涨的基坑水位就会导致大面积渗水现象的出现,通常情况下,地板是最常出现大面积渗水的位置。除此之外,由于变形缝最开始出现的时候比较小、形状不规则,因此很多施工人员都不发现不了变形缝,等到变形缝不断扩大,渗水现象也会变得越来越凸显。
二、水利水电工程的防渗施工技术
(一)灌浆防渗施工技术
所谓灌浆施工就是对地层或建筑物进行钻孔,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将灌浆管预埋在地层或建筑物中,然后利用压力将按照一定比例配置的流动浆液密实的压入地层,也可以灌入建筑物缝隙中,等到浆液硬化为整体后就可以起到防渗作用。灌浆施工必须确保施工质量,竣工后还需要对施工效果进行认真检查,等到完成灌浆28天后,需要对灌浆区进行灌浆检查,还需要进行压水试验,以此来对岩芯胶结情况和灌浆质量进行判断。同时还需要采用多种试验方式获取更多试验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才能判断出灌浆质量是否符合标准。
1、 灌浆钻孔
灌浆施工需要进行垂直钻孔,必须确保孔壁的正直性和均匀性,如果帷幕深孔的距离比较近,就需要对孔壁进行测斜。由于裂缝中存在一些影响浆液和岩石胶结效果的岩粉铁砂粉,因此在正式进行灌浆之前,先要利用压力或压缩空气冲洗钻孔和裂缝。
2、 灌浆顺序
一次灌浆法、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和从下到上分段灌浆法是比较常用的三种灌浆顺序,首先介绍一下一次灌浆法,该方法也被称为单级法,比较适合用于孔深10米范围内的孔洞,而且裂缝不能太多,渗水情况不能太严重。采用一次灌浆法,需要一次性将孔钻到全深,然后将浆液灌入钻孔全长。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也被成为逐段法,由于该方法采用自上而下方式进行灌浆和钻孔,因此可以产生很高压力,灌浆质量比较高,可以有效减少渗水现象的出现,该方法比较适合用在岩层破碎地区。应用该方法首先需要钻出3-5米深的钻孔,然后立即进行冲洗、灌浆,等到液碱凝固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钻孔和灌浆,该方法的施工周期比较长,而且在施工中需要对钻机和灌浆机械进行不断移动。从下到上分段灌浆法也被称为孔塞法,需要一次性钻好钻孔,然后按照从上到下顺序进行分段灌浆。在进行灌浆施工时,可以使用灌浆塞进行分段塞孔,上段灌浆结束后可以立即开始下一段灌浆,施工速度比较快,而且不需要对灌浆设备进行搬运,但是不能确保灌浆质量,如果岩层倾角不大,岩石比较坚硬可以采用该方法进行灌浆施工。
(二)堵漏防水施工技术
如果结构基面出现局部渗水现象,一般会选择使用堵漏材料进行防渗漏施工,刚性材料是比较常用的一种堵漏材料,如若混凝土结构基面已经涂过刚性材料防水层,可以使用柔性防水涂料在渗水部位进行堵塞和涂抹,以此来提高结构基面的抗渗性能。如果结构基面渗水量比较大,可以将渗水区域分为几个单元,进行分单元处理。对于渗水量比较大的单元进行优先处理,防止出现跑浆情况。对于渗水量比较小的单元,可以进行堵塞处理,经过多次循环堵注就可以解决渗水问题。等到解决各单元后,为了让结构抗渗性得到增强,还需要根据结构状况对防水材料进行选择。对于变形缝渗水可以采用综合处理方法(堵、涂、摸、注、嵌)进行解决。对于施工缝渗水需要采用堵注为主、涂抹刚性防水材料为辅的施工方式,这样就可以实现增强结构抗渗性能的目的。如果基面不太干燥,就需要选择专门的潮湿基面材料。
(三)高压喷射防渗技术
将高压喷射防渗技术应用在水利水电施工中具有施工简单便捷、成本低、效率高、防渗效果好等优势。应用该技术首先需要用高压破坏地质结构,这样可以加快水泥浆渗透在地质结构中的速度,还能提高水泥浆和地层的融合程度,最终起到防渗作用。高压喷射防渗技术可以利用高压将水泥浆喷射到施工部位,进而提高了防渗部位结构的接密度,让水利水电工程的防渗能力得到提升。施工人员选择高压喷射防渗材料时,需要在满足工程施工规定的基础上进行选择,还需要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通过将施工技术和材料进行结合,进一步提高防渗施工质量。除此之外,设计人员进行防渗方案设计时,需要对水利水电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考虑,按照工程规定对浆液强度和厚度进行配置,同时还需要在符合工程规定的基础上选择喷射力度,确保工程防渗效果。
(四)碾压混凝土防渗技术
碾压混凝土防渗技术具有使用范围广、污染小的优势,因此,很多的水利水电工程都应用了该技术。应用碾压混凝土防渗技术,首先需要对材料进行仔细挑选,尤其是选择土工膜材料时,一定要根据水利水电工程需求对土工膜材料和种类进行选择,并按照质量标准对土工膜承受力、透明度和颜色进行选择,对接缝质量进行严格检测,对膜下渗漏水情况进行仔细观察,确保土工膜透明度。施工人员需要按照工程标准、采取合理方法对接缝进行处理,同时还需要对接缝止水区进行仔细检查,对接头位置进行认真检测,保证混凝土模板能够和土工膜保护层进行紧密连接。
结语
近几年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数量越来越多,对施工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选择合理的防渗技术能够对工程抗渗性和安全性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工程防渗需要选择合适的防渗施工技术,并对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考虑,对防渗技术进行合理运用,在进行防渗施工时,需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防渗施工,为水利水电工程能够顺利完工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邢成生.探究水利工程建筑施工技术要点[J].新农业,2020(15):80-81.
[2]杜宏亮.水利工程中防渗技术的科学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20):293+296.
[3]姚洪林.水利工程施工中防渗新技术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2):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