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4224211973****6432
摘要:本文主要对市政路桥工程沥青路面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市政路桥工程;沥青路面;质量问题;防治措施
一、前言
市政路桥沥青路面工程长期运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路面结构存在诸多质量问题,如车辙、泛油、裂缝、沉陷、坑槽等等,这些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行车质量,因此,施工单位应从多个方面全面分析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并第一时间采取解决措施,确保市政路桥工程沥青路面施工质量,要从施工材料、施工工艺、施工管理等方面入手,做好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加强施工质量综合管理工作,提高沥青路面施工质量。
二、市政路桥工程沥青路面常见质量问题分析
(1)沉陷。沉陷是沥青路面质量问题中最普遍的一种情况,特点是面积大、涉及的结构层次深,主要出现在挖方段和填挖的交界处。沥青路面出现沉陷的主要原因有四点,分别是:一,路床下部分的路基太过湿润,而且土质路堑的排水不通畅,就会出现路面局部下沉的现象;二,交通量超过了路面能承载的最大范围,故而路面就会发生损坏进而出现下陷的现象;三,路基或是基层的强度不够以及填挖路基的强度不一,当行车的载荷过重时,路面就会出现下沉的现象;四,桥头路面沉降不一也会引起路面的沉陷,进而发生桥面的错位。由此可见,沥青路面在受到外界的影响下,发生沉陷的几率特别大。
(2)裂缝。裂缝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温缩裂缝、反射裂缝、荷载裂缝。温缩裂缝的产生原因主要有两种:第一,低温收缩裂缝。在冬季混合料的应力较为松弛无法对温度下降造成的应力增长进行抵抗,一旦材料收缩产生的拉应力与材料的抗拉强度相比过高时,路面则会出现开裂,该裂缝的表现主要是横向裂缝。当路面的纵向长度越大时,收缩过程中则会出现越大的约束,造成开裂显现及其严重。当路面宽度较窄时,所受到的约束就相对较小,在收缩过程中不易有开裂现象发生。第二,疲劳裂缝。环境温度的改变不仅在季节变化中进行表现,而且还在每一天的环境温度的改变中受到影响,沥青面层温度应力通过反复作用,造成温度疲劳裂缝出现。由于车辆荷载作用形成的裂缝则是荷载裂缝。当荷载作用下形成的拉应力与路面材料的抗拉强度相比过大时,则会造成路面沥青面层或基层裂缝形成。随着荷载作用的逐渐增加,裂缝会形成扩展,最终形成网状裂缝或龟裂等疲劳性裂缝形成。
(3)车辙。车辙形成的原因主要有:较大的沥青混合料油石比;多度的表面磨损;在沥青混凝土内部出现雨水侵入;由于基层有不稳定夹层存在,造成路面横向推挤出现波形车辙。
(4)坑槽。坑槽是常见的沥青路面早期质量问题,指路面破坏成坑洼深度大于2cm,面积在0.04m2以上。其主要是因水分滞留在表而层沥青混凝土的孔隙中,在荷载的作用下,使沥青从碎石表而剥落下来,局部沥青混凝土变成松散,碎石被车轮甩出,路面随即产生坑槽。其是由于混介料拌和不均、混介料拌和温度太高、施工温度太低、施工时标高控制小等都极易使路面产生坑槽。
(5)泛油问题。沥青混凝土在投入使用期间,会发生表面薄沥青层、集料少的情况,使得路面过于平滑,缺乏必要的摩擦阻力,易导致交通事故。引发问题的因素通常是陆青用量不达标,或面层成型期间,管理不到位使得集料流失严重。通常在面临路表水渗透到沥青路面内后,由于缺乏及时的疏通,导致路表水在沥青底部长期累积,另外在行车荷载及动压水的影响下,导致沥青膜逐渐脱落而形成自然沥青。沥青层底部长期累积的路表水使得自由沥青逐渐上移,从而就出现了面层上部泛油底部松散的情况,也就是泛油情况,因此我们了解到泛油事实上就是沥青迁移。泛油情况一般有三类,一是压密型,二是空隙过小型,三是动水作用型。
而引起沥青路面泛油的起因也分多种,通常是混合料沥青中用料多,使得沥青密度不够,另外就是低温环境下施工及路面嵌缝料不足,都会引起路面泛油情况。
三、市政路桥工程沥青路面常见质量问题的防治措施探讨
(1)沉陷的防治措施。积水是造成沥青路面出现沉陷和松散的主要原因,所以为了减少沥青路面受积水的损害,加强沥青路面的防水和排水设施是关键,除此之外,还必须注重路面排水系统和防水系统的配合。路面排水顾名思义就是把路面的积水排放掉,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做好路面的排水,比如:把沥青路面和收水井的距离缩短到10米到15米之间,而且在路面的交叉口处每5到10米之间就必须设置一个收水井;应该把透水层和横向排水盲沟设置在路面绿化带的下面,这样才能把绿化带中的水及时的排放到雨水管中;把排水的碎石盲沟设置在路面的边缘处,用来及时的排水、防渗水。路面防水顾名思义就是防止路面基层进水,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做好路面的防水,比如:按照沥青结构层的防水标准来设置沥青的结构(孔隙率低于7%);在路面层和基层之间设置一个防水层;在路面层的上层和下层表面分别喷洒一层粘油物质,用来防止水的渗入;在路面层、路缘石和其他构筑物的表面涂抹上一层沥青,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水从缝隙中进入到路面基层中去。
(2)裂缝的防治措施。对于裂缝宽度达到3~5mm范围内且单独形成的纵横裂缝,应先彻底对缝隙中存在的尘土进行清理,采用热沥青或乳化沥青通过灌缝撒料的方式实施封堵;当纵横裂缝的宽度超过5mm时,应运用铣刨重铺的方式进行操作。在铣刨的过程中应实施逐层操作,直到裂缝不存在即可。若基底有裂缝则应对基底裂缝进行处理。
(3)车辙的防治措施。沥青路面车辙的出现应限度其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看其属于哪种车辙类型。若由于表面过度磨损导致的车辙形成,应运用铣刨机对面层进行清除,再运用沥青混凝土实施重新铺筑。若出现不足的基层强度,应先对面层进行清除,再对路面基层进行重做。若由于沥青混合料造成车辙的产生,应先对级配不合理的面层部分清除,改用抗车辙的沥青混合料进行铺筑。
(4)坑槽、唧泥、翻浆的防治措施。应运用铣刨重铺的治理方法对坑槽、翻浆、唧泥及松散等病害进行处理。对于沥青面层实施全面铣刨之后,须采用局部处理的方式进行操作,对槽壁、槽底出现松动的部分应进行清除,避免粉尘、杂物,并对粘层油进行涂刷。铣刨结束后的重铺方案与纵横裂缝的重铺方案相同。
(5)泛油的防治措施。如果空隙率较小,那么处理泛油问题要注意两点,一是相关部门要多路面质量加强监管验查;二是确保公路病害防治相关人员都有足够的资质。如果要考虑压密性问题,就可将压实度要求适时地提高。另外要确保公路施工各个阶段都实时监控。如果是动水作用型,就要根据沥青路面所在的气候环境、交通因素等制定相应的空隙。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市政路桥工程沥青路面质量问题的防治不能仅仅注重事后修补,要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要深入强化对沥青路面结构及施工技术和材料的分析;施工企业要全面勘测考察当地的地质环境和水文特征,对施工的各工序负责;路面管理部门要时刻监测路面情况,及时找出问题所在并改善,修护已经出现的病害。加大对汽车荷载的监控力度,降低沥青路面病害情况的出现,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李振平.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工程养护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10).
[2]赵幸幸.浅谈高速公路养护与管理[J].商情,2015(25).
[3]张亚芳.浅谈路桥施工建设中的养护问题[J].中国科技博览,2017(21).
[4]谢雄辉等.干线公路养护管理的创新策略探讨[J].中国水运,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