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哲创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建筑行业在城建领域对于推动社会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建筑工程的质量又是确保城建效果的核心要素,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工程项目由内向外的软硬件革新,从工程管理方面,创新的管理管理模式能够为建筑工程提供强有力的内部支撑,因此,在建工企业未来的发展中,需要结合市场及工程本身的需求,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模式创新。本文基于创新模式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展开论述。
关键词:创新模式;建筑工程管理;应用
引言
随着综合竞争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的城市建筑施工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现状,密集的建设项目导致国土资源变得更加紧张。为了在建筑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众多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开展了大规模的市场竞争,导致一些优势不够明显的企业被淘汰。基于此,建筑工程企业要想成为激烈竞争中的佼佼者,就必须汲取国际先进模式思想,根据自身管理模式的优势和缺点做好改革创新,完善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
1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简述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地通过创新来增加自身企业的竞争力,建筑企业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应用创新模式也是推动创新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我国一直以来都相当重视科技发展与人才的培养,人才队伍的搭建有利于促进产业的转型,并且对企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建设工程中若能培育出专业水平高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则可以对工程建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关资料显示,传统的管理模式与时代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传统管理模式对建筑工程的推动作用逐渐减小,为了促进建筑工程更好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创新管理模式。
2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意义
首先,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行业便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氛围,已经成为推进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想要在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中保持地位,提高自身可获得经济收益,那么就有必要不断创新工程管理模式,增强其科学性以及创新型,在技术和设备上与时俱进,在人员配置上科学合理,这样必然能够保障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降低所投入的经济成本。其次,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建筑企业应该紧随当前的时代发展潮流,全面强化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学习,并将所学习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为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的构建提供更为充足完整的理论依据。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标志着公民日常生活水准的不断提升,因而这就要求建筑工程企业也能够随之不断进步,只有这样才能行之有效地契合时代发展进程,满足大众的家具需要。在满足实际工程管理需要的情况下创新管理模式,这是保障建筑企业稳步发展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最后,如果想要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创新模式,那么首要目标便是优化资源配置,尤其是优化工作人员方面的配置,其从属于实行工程的主体,同时也是与工程质量、施工效率存有直接关联的要素。在创新管理模式的应用下,企业需要更精准地分配工作人员,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以及健全完整的规章制度,在充分调动员工群体积极性的情况下,全方位地提高工程效率以及工程质量。此外,通过对创新工程管理模式的有效应用,还能够更为清晰地划分企业中员工群体的利益以及全责,进而保障施工工作的正常展开,充分发挥出每位员工的职能,提高施工管理水准。
3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
如何对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我们可以从企业工程管理理念的创新、管理体制的创新和施工技术的创新来考虑。想要创新工程管理的模式,最先做的应该是改变企业传统的管理理念,企业管理层首先要好好的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把创新的管理理念作为指导,并且贯穿于工程管理的各个环节,与此同时,还应该将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应用在企业的体制管理方面,建筑企业应该及时的跟进社会发展的步伐,建立一套科学的高效的现代化的工程管理的体系,也应该让建筑企业各个部门都能够明白自身在建筑工程中肩负着什么样的责任,这样我们在加强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的同时也增强了企业的抗风险的能力。除此之外,技术管理的创新对建筑企业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因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先进的技术是竞争的前提。我们只有自身不断的创新自身的技术,才能够对整体的建筑技术水平有一个推动作用,所以更应该提升建筑产品的设计水平和设计的质量,科学的发展也体现在了建筑行业中,因为建筑工程的复杂度越来越,在设计时会应用到更多的知识,基于此,建筑企业必须要建立起一个科学有效的信息化的技术管理模式,而且还应该积极地引进技术型人才,才可以将企业技术管理模式的真正价值发挥出来。
4目前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缺乏相应的建筑工程管理的意识
从目前来看,我国很多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都没有认识到工作内容的重要性,导致整体的工作效果没有得到提高。而且现阶段我国各个行业都在不断发展,因此我国建筑行业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就需要通过现代的方式来进行管理。但是很多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并没有注意到工程管理的重要性,缺乏管理意识,很多管理人员一味追求工程的进度,秉承着“快点干,早完工”的心态,这样就会降低整体的施工效率。而且建筑工程管理还一味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这些管理模式相对来说比较单调,并不能满足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需求,以至于无法提高整体的工作进度。
4.2管理人员素养不足
管理工作者的能力体现在对工程项目全局的掌控以及在面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应对的能力,然而就目前建筑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普遍情况来看,管理人员的素质尚存在参差不齐的现状,难以达到管理工作的要求。诸多管理工作者由于自身意识欠缺以及能力不足等原因,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缺乏运行调度、风险应对等有效手段,最终形成管理工作在工程落地的过程中出现掣肘倾向。
4.3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重要性低下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会直接决定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但是当前,我国所开展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大部分的管理人员都会忽视其工作的开展,对其工作的重视程度低下,一味的凭借自身所掌握的管理经验去监管项目的开展,甚至还会有一些管理人员不予理睬。产生该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可以分成三类,首先,基层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自身素养水平会比较差,其所掌握的工程管理认知不够充裕,无法正确的认知并意识到管理工程的重要价值,只能以经验为基准进行管理。其次,建筑施工项目不能达到创新管理模式使用的标准,导致其在使用新型管理模式之后的效果极差,所以企业只能继续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最后,企业内部的管理人才数量比较少,导致其无法高效化的监管企业的各项施工操作行为。
4.4没有形成整套有效的管理体系
管理是一个项目进行的核心,一个项目只有完善管理,才能让这个项目在日后更迅速的开展下去。近些年由于人们的需求,我国各个地区都逐步开展了建筑工程,但是在这个工程的施工中,很多工程都缺乏完善度管理,导致施工的进度比较缓慢,而且在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也无法得到及时的解决,耽误了工期。这些问题的出现就是因为在建筑工程中缺乏专业管理项目发展的团队,很多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并没有做到对工程各个方面的管理。从实际的调查中来看,在很多施工团队中只有很少的这一部分建筑作业队伍拥有专业的项目管理团队,而那些缺乏项目管理团队的队伍就会在整体的施工上落后于这些队伍,直接会降低整个建筑工程企业的效益。
5创新模式的实际应用价值
(1)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企业通过对自身运营情况的可靠评估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可以有效实现内部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管理分配,使整个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合理,从而加快企业的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的发展优势。企业在进行管理模式的创新时,必须从真实可靠的运营数据出发,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出准确的评估和判断,通过引用合适的创新思想和先进技术对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优化整改,才会在实行的过程中表现出更加合理的资源配置。企业内部的人力和物资资源得科学的配置,能够加快工作的效率,确保企业的工程效益,有利于企业的积极发展。(2)提高建筑项目工程的质量水平企业需要针对项目的建设特点和实际的建设要求对自身的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有利于提高建筑项目工程的质量水平。企业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需要对传统的管理理念进行转变,保留传统模式中的优势,摒弃其落后的思想。尤其是现代工艺和技术的发展较为迅速,企业必须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来适应发展的需要,创新的管理模式可以对现代的建筑工程项目实现科学高效的管理,对整个工程的质量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给企业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对整个建筑领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6管理创新模式的发展措施
6.1管理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随着时代发展的需要,建筑管理技术的创新已成为了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由于建设工程规模会随着时代需求不断得以扩大、施工的技术难度也随之增加,因此管理人员面对的信息量也会越来越大。在此情况下,需要不断地对管理技术进行创新,借助一些信息技术创建管理信息系统平台。这样不仅可以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更好地完成建设目标。通过利用互联网获取市场最新动态,了解经济及政策的发展趋势,及时根据现实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时建筑企业也可以通过网络等手段获得国内外关于技术管理的相关资讯,为管理技术升级创造条件和营造良好的氛围。为了更好地实现管理信息化、合理化、科学化,还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让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提升的同时掌握先进的管理技术,从而进一步增强创新的能力。
6.2对行业人才加大培养力度
在技术不断创新的社会,人才培养也非常重要。当今,建筑行业应大量引进技术能力强的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拥有一支有能力的专攻队伍,人才彼此激励,才能让企业的竞争实现良性循环,以此提升综合实力。专攻人才队伍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应用到管理的各个问题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并用专业的知识服务于人,给企业创造出好口碑。但是,对比资本主义国家的用人方面,我国的建筑产业用人情况体现为:体力劳动人员较多、劳动力较为廉价、人员所受教育普遍低。针对这些情况,人员培训就必不可少。但有时,一些企业并不注重人才方面的培训,而是带着走过场的消极态度,造成了企业人员无法进步、无法提升自己,用人方面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因此,企业要将培训列为日常工作的部分内容,坚持不懈的做好这个工作。最后,建筑企业可以编制合理的员工培训计划,主管的部门则要加大投入精力、定时监管,也可与教育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加大力度培训员工,即将培训问题落到实处,还要定期、阶段化的对职员测试,来检查学习效果,并加入绩效考核之中。
6.3创新管理理念
观念和意识的创新是管理模式创新的前提基础,在对建筑工程理念的创新过程中,工程管理人员要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状态,随时关注市场发展动向以明确行业标准及发展模式现状,并且随时锁定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充分进行信息化技术与工程管理的结合性思考。同时要具备突破常规,改变传统管理模式的勇气,树立管理模式的正确认识,敢于改革与工程发展不相协调的管理弊端。此外,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知识培养对这种创新的理念加以巩固,用思想提升引导管理人员综合素养以及管理能力的提升,为创新管理模式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首先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创新的管理理念。只有具备了创新的管理理念,才能实现管理技术、管里方法及管理流程上的创新。创新模式要依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开展,不能盲目开展。工程管理理念是整个施工过程的中心,指导管理人员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掌控,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企业应加强自身管理理念的创新。建筑企业管理人员应加强自身对社会发展的认知,依据建筑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及其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对管理理念进行创新,以适应越来越严重的行业竞争环境。
6.4管理组织结构的创新
首先在建筑企业管理的创新过程中,应该把重点优先放在组织的创新上,组织的创新就是不断地对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重要的管理资源进行配置,并且不断调整和优化,建立起新的管理结构,进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应该不断地消除管理方面的制度问题,新问题的出现也要及时解决,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措施。建筑企业中努力创新的目的是创建更为有效的企业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企业的具体需求,来明晰职责与权责。新管理机制、新产权制、新用工制以及重要人员选聘制等等均为建筑企业开展组织创新的具体体现方案,在逐步选聘职员的同时,也要调整内部结构。另外,发展创新在建筑企业上,需要从各个方面筹划、考虑到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在不断进步的同时继续不断开辟适合目前企业需求的对应管理措施,即让企业保证可持续的发展。
6.5创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体系
现阶段建筑工程各部门均加强了安全管理力度,使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水平逐步提升。通过在施工现场重要场地张贴安全标语、定期组织安全例会等,增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但就目前来看,在建筑工程中依然存在不规范施工的情况,在落实安全管理目标期间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安全施工风险无法得到根本上控制。因此在创新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体系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需对传统安全管理理念进行不断优化,坚持以思想作为引导施工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秉承以人为本的施工管理原则。同时,协调工程安全、质量与成本管理之间的关系,在保障工程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性符合相关的前提下,管控工程成本。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一切都在进步,建筑行业更是如此。工程的进度和建筑的质量受到工程管理工作的直接影响,所以人们开始广泛的推行新的管理模式,这样才能够维护企业的良好的形象,使得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并能够让建筑企业的发展带动国家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永光.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探究[J].门窗,2019(13):54.
[2]许勇.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居舍,2019(20):157.
[3]林全标.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J].居舍,2019(20):134.
[4]吴旋.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四川水泥,2019(07):180.
[5]赵九州.新时代下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J].四川水泥,2019(07):173.
[6]吴若绮.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2):253-254.
[7]徐亚忠.探析创新思维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居舍,2019(18):135.
[8]秦小燕.创新思维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居舍,2019(16):147.
[9]肖艳霞.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16):153.
[10]闫景东.试分析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J].居舍,2019(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