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基层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9/15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薛晓飞1 杨森2
[导读] 摘要:基层水利河道工程投资建设标准低,部分工程的配套体系还不完备,工程专业化管理程度低,导致基层水利工河道程的运行管理风险较高,水利发展与群众的期望尚有差距,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和社会认同感还不强。
        1.河南黄河河务局供水局  河南郑州  450001 2.郑州黄河河务局中牟黄河河务局  河南郑州  450001
        摘要:基层水利河道工程投资建设标准低,部分工程的配套体系还不完备,工程专业化管理程度低,导致基层水利工河道程的运行管理风险较高,水利发展与群众的期望尚有差距,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和社会认同感还不强。基层水利河道工程运行管理存在问题较多,加强基层水利河道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不容忽视。
        关键词:基层水利;水利工程;运行管理
        1引言
        作为水利河道工程运行与管理的基础性单位,水管部门的有效管理有助于促进地方工业及农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特别是近年来,各地水利河道工程的建设更是为水利、防洪及灌溉提供了重要保障。水利河道工程的运行与管理同其他行业的管理具有相似性,同样是一个动态的运行及管理过程。结合时代发展,推进运行及管理的现代化,是当代发展的必然。
        2基层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现状
        2.1河道建设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部分地区的防洪意识比较落后,因为很多年河道都没有出现过比较重大的险情,人们就会觉得不会有太大的危险,降低了防洪意识,这也就使得长年河道淤积,加固和疏通工作比较懈怠,因为管理方面不够严格,在河道内排放废物和取土挖坑的事情也有出现。此外,还有些时候在进行涉及河流的建设中,不进行论证和报批,任性的侵占河道,建造一些违章的建筑物,造成了河道行洪能力降低,这也就是当前河道建设管理重视度较低的表现。
        2.2管理经费短缺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管理经费短缺是影响基层水管单位正常工作的主要原因。目前基层水利河道管理单位的项目资金主要依靠政府的政策引导,但是很多政策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并且缺乏相关的保障机制,严重缩减了实际的项目资金。大部分水利河道管理单位尽管有相应的财政拨款,但是数额有限,满足不了实际的项目管理需求。一些地方财政对公益性的水利河道工程项目投入不足,项目运营产生的费用往往需要基层水管单位自行解决。实际运营成本与项目资金投入存在较大缺口,一些基层水利河道管理单位不得不分散精力,进行项目的市场经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程的管理质量,不利于水利河道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长远发展。
        2.3水利工程运行机制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存在的大中水利河道工程或者灌溉区,特别是南方一些水利河道工程,其开发建设的时间往往较早,特别是七八十年代的水利工程依然大量存在。因为考虑到设计使用寿命及年限,这些水利河道工程虽然基本都还能发挥作用,但是受当时技术水平、资金方面的制约,这些水利河道工程又存在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较差、渠道防渗与现代设施发展不配套等问题。特别是在老化失修的情况下,这些水利河道工程水资源利用率比较低,损失浪费严重,遇到洪涝等自然灾害将面临巨大的安全隐患。而从水利河道工程运行与管理的特点来看,水利工程设计专业面较广、内容众多、各地区情况不同且复杂,这就迫切需要加强改革。
        2.4周边环境造成的问题
        目前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往往重视河道建设而忽略了周边环境整治。如今乡村农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对水质造成更严重的污染,同时农村环保意识相对薄弱,甚至部分地区处于立法执法的薄弱环节,导致农村污水量日渐升高。农村养殖业的尾水排放和生活垃圾造成水体污染的程度超出想象,河流受到严重影响,河道水质往往会出现黑、臭现象。很多农村生活污水、农田废水、养殖尾水没有经过污水处理便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严重破坏河道水生态。不断加大的污染量,扩大的污染范围,超出了河道的自净能力,影响了河道的生态再循环。
        3加强基层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措施
        3.1加大投入力度,补齐水利工程短板
        完善工程体系,积极争取资金,对工程的老旧管网进行改造,解决运行管理智能化水平低、管网供水能力不足等问题。

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查找、补齐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短板弱项,保障安全饮水。强化建后管理,加强公益性岗位水管员管理培训,进一步提升运行管理水平,推进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创新运行管理模式。实现基层水利河道工程隐患排查、维修养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保障工程长效运行。
        3.2落实相关的管理责任机制,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
        在河道治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以河道的污染情况为依据,组建相应规模的河道治理小组,并由相关区域的河道治理负责人担任小组长,便于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提高部门之间的配合默契。同时,健全并落实相关的责任机制,使得各个部门明确自身的职能和责任,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除此之外,水利部门还要仔细分析实际的污染严重程度,结合河道结构,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并把工作分配到各个部门和个人,再通过定期的会议和交流平台,搭建沟通的桥梁,促进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和信息共享。最后,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实现对污染现象的有效控制。若遇到不配合的情况,还可以借助河道管理执法部门的力量,通过法律手段,对人为破坏环境的现象及时制止,并进行严格的追责,保证河道治理工作有序开展。
        3.3相互协调
        在河道工程范围内针对水土资源进行有效开发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相互协调的原则。也就是说在开展实践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与其他各个部门做好有效的沟通,加强河道工程相关工作方面的对接,对具体的开发目标进行明确,做好开发利用任务的规范设置。从而保证相关的开发与利用工作落实的更加规范,也能够有效的杜绝因为工作冲突而导致河道工程风险发生。首先,需要重点加强与国土整治部门的沟通。通过深入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国家在河道工程范围内国土整治的具体要求,并做好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的资质审核,在审核申请的过程中对水土资源的开发方式,以及具体的利用渠道进行明确,从而保证两个部门之间的工作职能不发生冲突。同时,做好与环境治理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在针对河道工程范围内的水土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与环境治理部门针对具体的工作举措进行有效的对接,强调在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需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维护河道工程的生态平衡体系,从而实现经济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明确具体的开发原则之后,相关部门需要对具体的利用途径有效的开发和拓展,从而实现水土资源的合理使用,将河道所具有的资源支撑功能有效的发挥出来。
        3.4后期维护管理控制
        河道治理项目完成以后,为确保项目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保护河道及其建筑物正常运行,应按有关规程进行调度、维护管理,同时向社会广泛宣传、解释河道保护注意事项,树立标志栏,以维护管理者的合法权益。推广先进的河道管理技术,提供科学的管理服务,加强河道内用水的计控设施建设和节水技术的研究推广,改良土壤,增加植被,实现河道区域环境自动化管理网络系统,降低河道管理成本,增强后期管理效果。改革河道管理所的内部营运机制,有效地引进竞争机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实行目标管理,竞争上岗,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将河道管理逐步建设成一个由政府扶持、指导,沿岸居民自主管理,经济上良性运行的管理体制。
        4结束语
        水利工程是水利事业发展的命脉。基层水利工程包括诸如防洪、灌溉等水利工程。基层水利河道工程是当地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管理工作是一项艰巨的长期性工作,要充分认识做好水利河道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明确责任、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切实加强水利河道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效益。
        参考文献
        [1]姚军.乡镇水利工程中的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18(12):65-66.
        [2]张玲.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管理和生态水利建设的应用[J].湖北农机化,2018(9):64.
        [3]张克斌.基层水管单位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18(18):119-120.
        作者简介:
        薛晓飞(1988-),男,河南黄河河务局供水局 山西运城人,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水利工程管理方面的工作
        杨森(1988-),男,郑州黄河河务局中牟黄河河务局,郑州中牟人,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水利工程管理方面的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