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在小学书法课程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发表时间:2020/9/11   来源: 《中国教工》2020年12期   作者:陈茹
[导读] 书法教育近年来前所未有地受到重视,作为一名班主任,在推动班级书法教育落实的过程中应该发挥自身工作的优势,更应该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书法课程在班级得到最大化的有效实施
        陈茹
        安徽省安庆市太平寺小学   246000  

        摘  要:书法教育近年来前所未有地受到重视,作为一名班主任,在推动班级书法教育落实的过程中应该发挥自身工作的优势,更应该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书法课程在班级得到最大化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书法课程  激趣  由易到难  体验
        2011年8月教育部下发《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随着意见的出台,各地各校陆续开设书法课程。据报道,2019年1月北京市发布新修订的中考《考试说明》中,书法被纳入到语文学科中考查。近年来不少地方的公务员考试试题中就包含了有关书法方面的知识内容。
        书法教育近年来前所未有地受到重视,然而书法课程仍难以在学生中有效开展。仅就笔者所在的城市小学,其中的课程设置,不少学校的做法是将过去的每周两课时的美术课程拆分,一节美术课,一节书法课。这样的做法表面上是进入了课程,实际书法课在大多班级几乎形同虚设。而导致出现如此现象不外乎以下几种主要原因。
        将书法课等同于写字课。从规范写字来说,学生将写字的笔画、笔顺、结构弄清楚,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即达到基本要求。而从书法教学来说,仅有这些是不够的。书法是一门艺术,学习书法不仅要学会书写,还要学会欣赏书法名作,更要了解其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与它相关的学科知识。书法课应站在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来学习和继承,书法课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写字课
        课程被挤占现象时常发生。仅有的一节课,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被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老师以种种理由占用。即使有书法老师在上课,中途也经常出现文化课老师找学生去办公室补缺补差。书法课“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渐而渐之,学生也习以为常,兴趣更无。
        家长的不支持。更多的家长关心孩子的文化课程的学习,对于书法课,觉得在这上面花时间会耽误孩子文化课的成绩。因此,有的班级书法课过去了大半个学期,可有些学生连基本的笔墨纸砚都没有备齐,可见家长对书法课的态度。
    操作困难导致学生兴趣淡化。书法课程的学习,学生要准备笔墨纸砚,还有字帖、毛毡,用后还要将毛笔洗干净。特别是小学生,本身自我管理能力就不强,许多习惯还在养成阶段,一节书法课后,你会经常看到地上、桌椅上、手上甚至衣服上都墨迹斑斑。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越来越不喜欢这门课。
        严重的师资短缺。学校没有专业书法教师,一些学校就把美术教师、语文教师、班主任都顶上去。至于这些教师书法专业能力和水平如何,书法教学质量怎样,很少有人检查和评估。书法教师的结构性缺编成为了学校开好书法课程的重要瓶颈。
        尽管困难很多,但作为一名班主任,在推动班级书法教育落实的过程中应该发挥自身工作的优势,让书法课程在班级得到最大化的有效实施。尽管我不是专业书法教师,但我作为班主任的一些做法得到同行和学校的认可,且收效颇大。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培养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毛笔书法,它不像绘画五颜六色,它只有黑白,小学生很难一接触就喜欢。怎样激发学生对书法学习的兴趣呢?一是欣赏激趣。

王羲之的字气韵生动、遒美飘逸,欧阳询的字骨气劲峭、法度严整,颜真卿的字方正圆润、端庄雄伟……当我把历代名家的书法拓本展现给学生观看时,那种对美好事物的享受油然而生,学生们不自觉间也产生了提笔书写的欲望。二是环境激趣。书法教育是美的教育。教室布置突出浓浓的书法气息。我选取古今书法名家的四幅书法作品(影印品)制成条幅挂在墙壁上,《小学生守则》、班规班训都用书法形式上墙,拒绝印刷品。班级开辟“我的书法作品”园地,随时展示学生在练习或创作书法过程中的作品。图书角尽可能地摆放各种名家字帖和跟书法有关的书籍,让学生随时读帖翻阅。优雅的“书香”环境能促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三是故事激趣。好的故事能给予孩子美好的励志。在书法教育过程中,我会经常给学生讲书法家学习书法的故事。王羲之的“潜心苦学墨当饭”, 钟繇的“掘墓偷艺”,郑虔的“红叶作书”,郑板桥“自创六分半书体”等都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感染和启迪着每一个同学。
        由易到难。书法学习要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先从书法工具的如何正确使用开始,比如新买来的毛笔如何润开,一节课里砚台里一次倒多少墨汁比较适当,到握笔、坐姿,到沾墨舔笔,我都做到细心讲解示范,让学生掌握基本要领,然后学习基本笔画的写法。笔画教学时,除了示范,我还借助班级多媒体,展示笔画书写的动态演示,这样学生更容易领会。之后才是笔画的组合书写,偏旁部首的练习书写,再到字的间架结构。等到学生有一定的书法基础之后,再开始讲授谋篇布局和创作。由易到难,还表现在临摹上,从描红再到临写或临帖。只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打好扎实的基本功,才会对学生的书法学习带来长远的影响。
    搭建平台。一是成立书法兴趣小组。在班上挑选相对书写水平较好的学生,成立书法兴趣小组。让兴趣小组的同学办手抄报,出黑板报,课前三分钟讲书法故事,在“我的书法作品”园地展示自己的书法习作,组织参加校内外书法比赛等。兴趣小组的同学张扬个性,发挥特长,也极大地点燃了其他同学对书法学习的热情。二是走出去。在征得家长的同意和支持下,利用周末带领学生走进本市美术馆观摩书画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名家作品。带领学生穿街走巷,寻找街头书法牌匾和书法题名,从中领略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三是推荐学生优秀书法习作登上了本地报刊,让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更加坚定对书法这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体验创作。临摹容易创作难,有的书家一辈子都走不出临摹的窠臼,何况学书法才两三年的小学生。为了让学生有意无意地朝着创作的路子迈出第一步,在学习了两年的书法后,我布置了一道作业,每个同学用自己最擅长的书体写一首古诗或一句名言,并特别强调了要注意整幅作品的布局和落款的规范。当我让学生把作品带到学校在班级展示时,带给我的是惊喜。一幅幅习作还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书法作品,但学生们的认真态度,像模像样的书写格式,风格各异的书体,让我看到了书法的春天。我还提议家长把孩子的习作装裱起来,挂在家里显眼的位置,这也无疑给了学生更大的激励。乘热打铁,临近春节时,我带着书法兴趣小组的同学走上街头为过往市民现场书写春联。写春联活动让学生学会了怎样将一张大红纸裁成二幅或三幅对联,学会了五字联六字联七字联怎样折格子。当看到市民们投来赞许的目光,学生们创作的成功体验溢于言表。
        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书法的实用性虽然没有古代那么重要,但是作为非遗文化,国之瑰宝,书法不应该在我们的手上遗失。作为学校,重视书法教育责无旁贷,而班主任在其中更应该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书法教育的路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的坚守和付出,一定会为书法艺术的春天增添一抹亮色,让博大精深的中华书法艺术绵延不绝。


参考文献:
著作类
[1]陈振濂:《书法课不是写字课》(《中国美术报》第015期)
文件类
[2]教基〔2002〕8号:《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