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安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桂林 541004)
摘 要:青少年是我国的未来与希望,青少年兴则国兴,青少年衰则国衰。作为上层建筑的思想与价值观对于青少年来说至关重要,其正处于心智不健全时期,任意不良风气以及不良思潮都极易对其产生深刻影响,导致其思想与行为产生偏颇。本文旨在探讨新时期青少年思想与价值观的变迁因素,从中找出症结所在,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养成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青少年、价值观、思想养成
一、金钱至上风气下消费主义盛行
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围绕大学生超前消费话题,对106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9.77%的受访学生使用过分期付款进行超前消费。在超前消费的类型中,有85.98%的用于购物,其次是饮食和娱乐,分别占65.16%和30.30%。69.13%的受访学生每月超前消费额度在500元以下,16.85%的受访学生超过了1000元。超前消费后,84.85%的受访学生选择用下个月的生活费补上“钱窟窿”。
消费主义在新时期的盛行会助长金钱至上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如若不阻止这股不良风气,消费主义在大学生中只会传播得更广、根植得更深,把钱作为成功的唯一评价标准的风气也会愈演愈烈,最终会成为每一个人的枷锁。虽然消费主义的种子是早已成型,但根植其的土壤却是每个人轮番上去添的,水也是人人轮流上去浇的。“消费主义”在新时期背景下必须加以重视,从社会各方出发协同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消费观、金钱观,否则可能受到消费主义的反噬,只能吞下自己辛勤灌溉出的苦果。
二、互联网时代部分青少年出现思想虚无与价值偏颇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青年的交流媒介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相当程度上因电视而凝聚在一起的家庭和社会,由于人手一部手机、信息渠道的多元分化等因素而削弱。青年重返家庭环境和熟人社会的机会越来越少,扩大了代际间价值观的隔阂,不同代际间发生了更多的分离状态。在此状态下,青年们并不理解不同代际群体所坚守的价值准则,甚至产生鄙夷的消极态度,不利于个人三观的养成。
互联网时代最大的特点是信息源广泛、传播广度、深度都发生了质的飞跃,各类突发事件,被渠道多、传播快、反映迅速的互联网以无孔不入的方式深入到社会每个角落并形成社会舆论。这些社会舆论传递出的部分误导性信息引发舆情关注,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
正是由于互联网具有这种自发性、隐蔽性及边界消融性等特点,有可能扭曲或夸大各类突发事件,滋生一些不良思想甚至是涉及社会稳定的危险言论,对大学生价值观造成严重冲击。网络环境不易监控,线上集群行为时有发生,部分大众媒体为了利益,对部分信息进行表意性或功利性歪曲,青年学生价值观未完全形成、法制观念淡薄、可诱导性强,易对共同关心的话题情绪化,甚至出现过激行为。热点事件中,谣言蜚语往往充斥在网络媒体,这些谣言使部分学生思想动态表现出多重矛盾性,易入“价值模糊”歧途,需要社会以及学校在后期进行深度引导。另外一部分学生对任何事情都满不在乎,对热点事件中的受害者无动于衷,这种麻木的态度并非自信满满,而是仅关注“小我”的得失,这种无立场情感态度,易落入“思想虚无”陷阱,值得引发注意。
三、无所作为的丧文化盛行
近来在高校中被不少年轻人所推崇的“我太难了”这句网络热词,只是众多“丧文化”标签中的一个罢了,以网络流行语为载体,以消极颓废、自我嘲讽为风格特征,它们走红的背后体现出近几年由互联网延伸出的“丧”文化浪潮。与过去频频现身的“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漫无目的的呆滞”、“爱咋地咋地吧”,以及“葛优躺”、咸鱼、丧茶、佩佩蛙表情包、马男波杰克表情包、感觉身体被掏空等一系列带有颓废悲观等情绪和色彩的现象一样,本质上都是“丧文化”作用于现实生活的一种体现。言为心声,语言为人所用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使用者的思想和情绪。“丧文化”的消极话语在青年人的相互比拼、相互调侃中,也影响着每一个人。长期在这样的话语里生活浸润,不免沾染消极情绪,从而影响对待生活、他人的态度,对于青年人成长、社群和谐都有很大危害。这种自嘲式心理需要得到有效的引导与梳理,深化当代大学生对个人价值的自我认知,启发其内心深处的自信与阳光,是当代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必然之举。
综上,青少年思想动态在新时期背景下发生了变迁,我们必须使用新思维、新理念,以创新视角对青少年的思想行为与价值观进行教育,助推其合理辨别各种不良信息,避免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袭,从而在以后的人生路上行稳致远,成为祖国和社会需要的人才,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冯英子.当代青少年金钱价值观现状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青年学报,2019(03)
[2]张晓兵.青少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8,20(04)
[3]张丛. 新时代青少年美好生活方式构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8.
作者简介:姓名:高安安,(1996—),性别:男,汉族,籍贯:山西吕梁,最高学历: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邮编:541004,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