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应用PDCA循环与健康教育联合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36例,采取1:1比例分为对照组68例与研究组68例,对照组护理以常规护理为主,研究组护理以PDCA循环与健康教育联合护理,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ADL评分在干预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ADL评分在干预后均有所改善,研究组改善更显著,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在干预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在干预后均有所改善,研究组改善更显著,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满意度分别为97.06%、79.41%,研究组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应用PDCA循环与健康教育联合护理模式,可加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满意度提升,效果显著。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卒中;健康教育;PDCA循环法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血流障碍而引起的脑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有数据统计显示,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的死亡原因,也是我国成年人残疾的首因。脑卒中后大部分患者留有吞咽困难、失语、肢体偏瘫等神经功能缺失症状1],给患者生活、工作及心理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但在传统的康复治疗及护理中,因康复项目多,康复周期长,费用高,疗效缓慢,患者容易放弃治疗,从而降低了治疗依从性和康复效果。因此,在康复治疗期,应改变传统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模式,将PDCA循环结合健康教育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中,来提高患者康复效果、依存性及满意度。PDCA循环又被称作“戴明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其流程包括P(计划)、D(实施)、C(检查)、A(处理)四个部分,是通过大环套小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的过程。有研究指出,PDCA循环法能让护理管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科学化,可有效促进护理管理质量提升。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36开,采取健康教育与PDCA循环联合护理,分析其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36例,采取1:1比例分为对照组68例与研究组68例。其中对照组男女比41:27,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8.49±3.71)岁。研究组男女比42:26,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58.54±3.85)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满足脑卒中相关诊断标准;伴有神经功能缺损;肢体活动障碍;患者及其家属知晓本次研究。排除标准:年龄超过80岁;多次发病;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疾病;严重脏器功能不全。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护理以常规护理为主,内容包括饮食指导、健康宣教,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做好康复训练指导工作等。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与PDCA循环结合护理干预模式,具体内容如下:其一,健康宣教。撰写脑卒中健康教育手册,手册内容为脑卒中发病原因、注意事项等,印发后发放给患者。护理人员要与患者沟通、交流,掌握其心理变化情况,指导其合理饮食,依据自我耐受进行康复锻炼。定期对患者体重、血脂、血糖及血压等水平进行检测,与健康数值进行对比。发放自我评价量表,内容为活动、大小便、饮食及情绪等,入院时嘱咐患者认真填写。住院期间,定期开展健康讲座,讲座结束后举办交流会,让患者分享自我康复经验。其二,PDCA循环法。组建专业PDCA循环管理小组,由护士长与护理人员组成,护士长担任组长,对计划进行审核并处理各项问题,责任护士负责实际操作。P:责任护士结合患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计划方案,经全组人员讨论可行后后方可执行。依据患者自我评价量表填写情况及年龄、性别、肢体障碍程度等临床资料,制定个体化康复训练方案。D:责任护士严格落实康复训练计划,内容为偏瘫肢体训练与日常生活动力训练等。康复期间可进行辅助治疗,如气压循环、按摩及电针等。C:责任护士每周检查患者康复训练情况,确定是否按照计划完成,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分析原因,予以解决。并依据患者及其家属需求对康复计划进行调整。A:每2周结合康复训练计划进行总结,及时调整不合理计划,优化较好内容,以此制定下一康复训练计划。
1.3观察指标
评价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满意度情况。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参照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2]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大小便控制、如厕、移动床椅、穿衣等,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提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参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内容包括上下肢功能、构音障碍、语言、感觉、面瘫、视野、凝视及意识等。总分为42分,分数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成正比。
满意度:应用我科三自制满意度问卷表对满意度进行评价,分为三个级别,十分满意(>85分),满意(70~85分),不满意(<70分),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满意度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以SPSS23.0统计学软件为主,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用t检验;满意度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提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ADL评分在干预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ADL评分在干预后均有所改善,研究组改善更显著,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分)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NIHSS评分在干预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在干预后均有所改善,研究组改善更显著,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与对照组满意度分别为97.06%、79.41%,研究组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近几年来,PDCA循环法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PDCA循环法作为循环式规范化管理流程,具备较强的科学化与标准化[4],在多个行业管理中应用广泛。有研究指出,应用PDCA循环法可促进工作效率提升,减少风险疏漏,在护理管理及健康教育应用中效果更显著[5],不仅可以促进工作质量及效率的提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6] ,同时可以改变传统健康宣教工作中只重视宣教,不重视效果追踪的现状,有效提高健康教育知晓率及覆盖率,提高患者对康复治疗的依存性。
大部分脑卒中患者都有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的表现,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7]。临床治疗以康复理疗与药物治疗为主,康复理疗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康复,但所需康复时间较长[8],康复效果因出血部位、出血量及神经功能缺失的严重程度不同导致康复效果因人而异,因此,患者及家属会出现对康复的抵触情绪,导致康复治疗半途而废,治疗效果不佳。将PDCA循环法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应用于脑卒中康复训练中,首先护士对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评估,以此制定针对性康复训练计划[9]。PDCA循环法每个环节环环相扣,护士长对流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对执行方案进行调整,保证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促进工作效率提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干预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干预后均有所改善,研究组改善效果更显著。提示PDCA与健康教育结合护理可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提升。干预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较对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提示PDCA循环法与健康教育结合可加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另外,研究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
综上所述,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应用PDCA循环与健康教育联合护理模式,可加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满意度提升,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曾冬苗.PDCA循环结合健康教育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20,37(04):78-79.
[2]丁梅,陈玲玲,赵红,程矿兰.可视化健康教育在首发脑卒中病人认知及自我管理行为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08):1094-1096.
[3]罗青,纪玉桂,王东亚,侯玉娟,周友田,申艳,聂玉平.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健康教育视频在初发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24):2892-2895.
[4]汪婷.PDCA循环结合健康教育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24):118-119.
[5]宋霞,杨飞,韦亚洁,杨永清,邱雯.基于脑卒中筛查的高危人群对脑卒中认知及慢性疾病管理依从性的研究[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8,27(04):270-276.
[6]肖瑞红,陶如华.医护联合式健康教育在降低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病人误吸发生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04):549-551.
[7]张玲玲,张玲燕,王卫珍,伍嫦珠,黄玉萍.电话随访延续健康教育在农村空巢老年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28):3582-3585.
[8]贺利平,张瑛,周芸,马江平,张召弟.回授式健康教育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17,33(07):652-655.
[9]冯俊艳,张冰倩,何文英,毕娟.微信健康教育在脑卒中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7,39(03):474-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