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亮
身份证号码:37078619830715**** 山东祥龙建业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潍坊市 261307
摘要:BIM技术是借助数字化表达方式展示建筑物的物理实体和功能特性,该技术以项目工程中的数据信息作为前提,构建三维建筑模型,为加快建筑项目进度提供技术支持和规范管理。因此,有必要探究BIM技术的特点和性质,分析其在装配式建筑中实际应用情况,为优化BIM技术并扩大其应用范围奠定基础。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建筑;应用
1 BIM技术概述
1.1技术简介
随着BIM技术的广泛使用,其凭借自身信息共享与多维展示功能等优势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同时也被建筑行业人认为是未来行业的必然趋势。通过分析可以发现,BIM技术属于是一个新的概念,其与传统建模技术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且该技术的引用还能不断完善建筑行业的信息技术,如施工工艺创新、设计改革、产品模型、决策模型等,这些都能有效提升建筑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实际应用中,BIM技术有集成、参数化、信息完整性、协调等优势,同时也能达到绿色环保、减少建筑垃圾、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等作用。
1.2装配式建筑简介
装配式建筑是指在相关的数字工厂生产出建筑产品预制构件,然后再将生产好的装配式构件运输到现场进行拼装。需要注意的是,相关人员要想在预制建筑中发挥出新型技术的价值和优势,其就必须要实现建设领域的节能减排,要尽可能地降低损耗,这样才能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从而实现高效率的生产。通过对比可以看到,目前我国建筑业的工程技术水平发展已经逐渐跟不上建筑业的创新需求,因为BIM技术属于是高科技领域,其与工业化和信息化之间也是紧密相连的,其不仅是设计和施工的创新,而且也能有效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工作环节的失误。最后,BIM技术的应用还能起到指导发展的作用,即需要了解到该技术中的价值和可行性,这样才能更好的响应国家经济发展,解决设计、生产、施工中的问题。
2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现状
BIM技术的出现属于是建筑行业的第二次信息革命,有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近些年各个国家纷纷开始普及并使用BIM技术,所创造出的价值和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截止目前为止,日本33%的建筑公司在使用BIM技术,美国74%的建筑公司在使用BIM技术,但随着BIM技术标准的不断提高,相关的技术条例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再加上政府政策的支持,BIM技术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可以看到,当前我国的重大项目与质量项目都需要应用到BIM技术来推动,这也是保证中国建筑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举动。随着“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的实施,我国建筑业便迎来了BIM技术的广泛应用,近些年有关部门也在不断加快该技术的设计、建设和规划,这对提升企业工作效率、质量等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因为各地区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不同,相关人员还需要结合实际来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国务院也发布了相关的公告来支持预制建筑中使用BIM技术,同时也在大力推广施工技术与各项标准,这无疑也是建筑业发展的增长点,且该技术也能很融洽的与各项技术配合。
3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3.1装配式建筑设计阶段
装配式建筑体系中,由于建筑部件属于预期设定,应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部件之间的位置,以及在不同环境中的特性变化范畴等,保证每一个预制部件之间可形成最大程度的契合,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以及丰富的建筑经验。以BIM技术为设计平台,建立一种独立化的模块体系,将建筑信息精准地映射到模型中。此类设计过程中,模块本身将形成一种协调、均衡化的分配效果,设计人员通过对方案本身进行同步化修正,可更加直接地审核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可对设计过程中各项预制装配形式、组合原理等进行精准分析,提高装配式建筑设计效率。BIM技术提供的共享化信息平台,可令数据信息实现同步化的云端传输与存储,且内部系统提供的模块整合功能,可令设计人员在云端操控模块中,对各类装配数据进行分析与设定,依据信息参数值重新确认预制构件的形状、尺寸等。此种预期化的设定,将为后续工程施工提供规范化的保障,令技术本身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目标施工中,并且可使建筑设计本身更加贴近节能化,满足用户需求。
此外,通过BIM技术可对建筑结构本身进行精准化设定,依托于内部数据信息的更新机制与模拟机制,可为设计人员呈现出基于信息参数的虚拟化建筑场景,依托于后期场景的查看,设计人员可对建筑用预制构件的契合形式、工程属性等进行精细化分析,找出组件契合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再对各类建筑构件进行重新定位,界定信息参数,提高整体设计质量,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3.2预制构件生产阶段
预制构件的设计与生产作为装配式建筑体系的一项重要工作,预制件的精度、质量、工艺安装等直接决定着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预制构件在生产与加工过程中,其内部信息参数可在BIM建筑模型中进行确定,工程管理人员通过BIM信息模型可对构件的各项数据信息值进行确认,并与施工单位、构件生产单位等部门进行沟通,依据生产进度、施工进度等,制定详细的施工工序,做到最优化施工。为了保证预制构件的质量和建立装配式建筑质量可追溯机制,生产厂家可以在预制构件生产阶段为各类预制构件植入含有构件几何尺寸、材料种类、安装位置等信息的RFID芯片,通过RFID技术对预制构件进行物流管理,提高预制构件仓储和运输的效率(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BIM 和R FID 技术的预制构件生产与物流流程优化
3.3现场建筑施工阶段
BIM技术在装配施工阶段所产生应用价值,具体包含两个层面。第一,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质量。装配式建筑作为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工程,建筑构件在生产、入场、应用等环节需经过繁杂的工序,此过程将消耗大量的建设类资源,且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差异因素较多,降低建筑效率。通过应用BIM技术,在预制构件中添设RFID数字化芯片,依托于软件系统可精准地查验出相关构件在建筑体系中的应用形式,且可对构件生产、运输、应用等进行一体化查验,显著地提高预制构件的管理质量。第二,提高管理效率。装配式建筑体系中,各项施工构件的契合形式较为复杂,在大型机械设备的应用下,更是直接提高了建筑工程的冗余性。在BIM信息模型的应用下,可利用信息模型的模拟化功能,将预制构件的吊装情况、施工工序等进行模拟施工,在信息参数的核定下,可精准地查验出预装类信息存在的误差以及各类施工问题,然后通过制定相应的举措,优化各项施工工序,避免不必要的施工手段耗用施工时间,以此来加快施工进度。
结束语:总而言之,将装配式建筑和BIM技术充分融合能够实现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的提升,能够有效提高预制构件制作的准确性,能够从很大程度上节省工作人员的工作量。BIM技术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创新的背景下必然会得到更加广泛地应用,无论是装配式建筑还是普通建筑,我国建筑行业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必然会取得新的发展。在未来,我们应当加强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实现经济和环境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梓君,向奕萱.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9(20):36-37.
[2]曹江红,纪凡荣,解本政,武志军.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7,34(03):108-113.
[3]朱维香.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建筑,2016,42(14):227-228.
[4]白庶,张艳坤,韩凤,张德海,李微.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建筑经济,2015,36(11):106-109.
[5]樊则森,李新伟.装配式建筑设计的BIM方法[J].建筑技艺,2014(06):6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