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本文就如何使植物保护新技术在生态农业中发挥作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植被保护;生态农业;新技术;作用;应用
引言
传统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存在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的现象。应用植被保护新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生态农业的综合价值。在现代化农业技术水平稳步提升的背景下,生态农业的发展不仅仅要求产量的提升,还需要做好植物保护等方面。将生态农业与绿色农业发展结合起来,提高对植被保护新技术的作用认识,有利于推动我国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生态农业中应用植物保护新技术的意义
1.1提升农作物的生产效率
随着我国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的转型,在摈弃和解决传统农业弊端的同时,探寻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从而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已经成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由于农作物的生产规律与植物保护周期规律不统一,导致植物保护不彻底、不完全。以病虫害问题为例,传统的农药喷洒一般需要在病虫害发生后对害虫进行治理,起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但是,病虫害已经对农作物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阻碍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同时,喷洒农药不能从根本上防止虫害的发生,而是在虫卵已经得到繁殖的情况下,喷洒农药进行治理。应用植物保护新技术则可以在病虫害发生之初就进行有效的治理,降低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从而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此外,植物保护新技术还可以针对植物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分析其所需的营养成分,从而保障植物的生长发育不会出现异常和间断,促进农作物的健康生长,降低病害发生频率。
1.2减少病虫害侵袭
利用新的植物保护技术,可以更好的减轻农作物的病虫害,使其生长的更加健康,尽可能的降低植物损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并且,新的植物保护技术在根源上将物理技术与生物技术有效利用,农民的种植植物所投入的成本有效减少,其防治效果更为显著,农作物产品的质量更加得以保障,符合当前倡导的绿色生态农业的理念。
1.3解决传统植物保护难题
传统植物保护难题主要分为2类:一类是因大量使用农药,造成农作物表面残留有害物质,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另一类是由于农药中的化学物质破坏土壤的酸碱程度和土壤类型,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使用植物保护新技术发展的生态农业有效地解决了以上难题,植物保护新技术不再使用农药,而是通过其他手段对植物进行保护,有效保留了原有的土壤结构,保持了生态环境的平衡。
1.4有效保障农产品无污染
植物保护技术对于在农业的保护与发展而言是较为新型的技术,应用到了很多的先进性理论与专业的技术。通过与国外科学家的合作研究,不断的去实践,逐渐在农业生产领域将植物保护技术进行融入,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运用植物保护新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害虫侵袭,并且避免了农药使用带来的对农产品的污染,有效的保障了农产品的食品安全,也减少了喷洒农药时对周围环境的侵害。
2应用植物保护新技术的思路
应用植物保护新技术要遵循科学、稳定、可持续的基本原则,并融入新型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特点,对传统植物保护技术进行革新,采取新的保护机制和科学方法实现对植物的保护与管理。第一,我国的生态农业发展正向着“免耕、免栽、免培”的模式推进,希望达到“1+1>2”的推广效果,使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时,在节省人力、物力的同时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第二,在农作物管理方面,对农业生产中常见的旱涝灾害、寒潮灾害进行防治,配合植物保护新技术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第三,通过合理利用农业资源,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解决农产品生长各个时期遇到的各类问题,同时大力推广和使用“三诱技术”,以保障农产品的绿色性能,实现更高的经济收益。
3植物保护新技术在生态化农业中的应用
3.1“三诱”杀虫技术
第一“诱”是指光诱杀虫技术,其通过光学原理吸引害虫,并进行大规模的灭杀。在害虫生长旺季,光诱杀虫技术的应用效果显著。此类技术属于物理防治技术,进而对植物的破坏性较小,对环境的污染也较小。应用光诱杀虫技术需要了解害虫的生长习性和规律,做好计划分析工作,统一灭杀,达到最佳的杀虫效果。第二“诱”是指性诱杀虫技术,利用病虫害的交配和繁殖期间,使用性诱剂对其进行捕杀。主要方法是通过释放性信息混淆害虫交配,进而减少幼虫的数量。性诱剂的运用减少化学药剂在植物中的运用,减轻农业发展中的生产成本,而且对于人畜无不良影响。第三“诱”是指色诱杀虫技术。利用害虫的趋黄性,使用黄板达到灭杀害虫的目的。黄板使用时间长,且绿色环保,应用面积大,在植物保护新技术中使用频率很高。
3.2防虫网阻隔技术
在当前生态农业生产及发展过程中,防虫网阻隔技术目前属于较为常见的物理性质防虫技术体系,能够卓有成效地降低病虫的繁殖率。这种方法属于物理性杀虫方法,与化学方法相比,同样有着理想的成效。实际生产过程中防虫网的有效合理利用,可在物理层面上防止害虫出现在种植区域,从而产生较好的防治效果,不但能大幅度减少害虫的总量,而且还能一定程度上减少农作物来自害虫的破坏,与此同时,还能使小环境的温度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减少发生炭疽病及软腐病的可能性,既能保证农作物的质量,又能一定程度提升产量,符合生态农业及绿色农业的新趋势。根据目前实际生产中的具体应用情况来看,最佳选择是材质为高密度聚乙烯(PE)的22目防虫网,如果是防烟粉虱或其他身材比较小的害虫,最好还是选择30目及以上防虫网,这样便可以获得更加理想的防虫害效果。
3.3其他防虫技术
植物保护新技术中的其它防虫技术包括物理技术。物理技术符合生态农业的发展要求。其能有效降低生物周边环境的破坏,减少污染物对农产品的损害。但是通过实践证明。单纯的运用物理技术,无法有效解决病虫害对植物造成的威胁。在使用物理技术的过程中,还需要融合化学和生物技术。例如:在植物的生长环境中投放害虫的天敌,通过食物链的方式减少害虫的数量。但是运用化学技术需要提高认识,控制农药的使用量。明确生态农业发展理念,建立植物保护监测站。全面推进科学有效的生态农业发展工作。数据库技术也是当前先进的植物保护技术。在信息化社会的大背景下,运用数据库技术,能够有效的筛选植物信息。整合植物相关资源内容,从而解决植物保护过程中面临的相关问题。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工作人员将各类植物信息输入其中。也可以利用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分析植物生产全过程的各项内容,确保植物的健康生长。当前,我国的数据库技术逐渐成熟,其中涵盖植物保护的综合信息,配合专业的软件,可以为植物保护新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发挥最大价值。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在生态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植物保护新技术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也为农业的发展减少了成本,生态农业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实际的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充分利用植物保护技术,让植物保护技术在虫害、植物生长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生态农业会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哈迎春.论生态农业中的植物保护技术的运用[J].农村科学实验,2019(33):21-22.
[2]彭程.植物保护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探讨[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10):270.
[3]刘建民,王英.生态农业中的植物保护技术的运用[J].农业与技术,2018,38(15):57-58.
作者简介:肖辉,山东滨州博兴人,1997年参加工作,现任职于山东省博兴县城东街道农业技术服务站工作,从事农业技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