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测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型基础测绘概念的出现改变了我国传统的基础测绘理念与方式,明确的指出了测绘的基本特征为“全球覆盖、开放共享、按需服务”等,对测绘“新型”的理解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当前推进新型基础测绘的工作仍旧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了使新型基础测绘能够全方位的进行实现,解决当前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本文以探究基础测绘现代化以及新型基础测绘的内涵为基本点,研究新型基础测绘体系的建设,为我国日后的测绘发展提供借鉴与相应的启发。
关键词:基础测绘;现代化;新型基础测绘;
我国社会的变革、技术的革新以及政策的改变都驱动着基础测绘进行全面的改进。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一带一路”的提出、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基础测绘的业务以及产品的服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基础测绘不断的对自身进行改进,技术标准进行相应的转型,以此来适应和满足我国新时期发展的各项需求。这也就体现了新时期新型基础测绘发展完全符合历史要求,推动着我国总体上的发展。
一、基础测绘现代化的内涵与技术体现
基础测绘具有两种属性:技术与管理。技术是有关基础测绘业务中的内容,其中包含着服务、标准、技术等,管理则是基础测绘中所有的管理内容,这其中包含着法律以及政策等。
1.基础测绘现代化的内涵
当前的信息技术相当于在蒸汽时代的信息技术。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未来,信息技术会融入到各行各业的工作当中,推动产业的互相结合,实现按需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尽管当前已经实现了一部分的内容,但更多的信息技术还在不断的完善与改进中。综合以上内容可以得出基础测绘现代化的内涵是指,充分的利用当前发展的最新信息技术,包括卫星的导航等等,来对传统的基础测绘体系进行改进与完善,使基础测绘能够进一步更深的向前发展。
2.技术现代化的体现
(1)技术跨界的融合。这一部分主要体现在地理信息技术的利用新型的信息技术以及空间技术,来建立新的基础测绘技术体系当中。物联网存在于各个行业与人民的生活当中,这也成为了基础测绘技术的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数据来源,这当中还包含着云计算,利用云计算来提供相对安全与高校的计算模式,并且进行大数据的存储,而当前的大数据时代也位基础测绘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内容,人工智能的发展则位基础测绘提供了服务上的基础支撑[1]。
(2)业务形态的改进。地理信息技术与当前的新技术进行融合与碰撞,意味着在测绘的工作中即将迎来更加高效与便捷的方式,这也使得基础测绘的业务形态发生了改变。传统的技术体系以及业务形态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以相关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方面的技术作为支撑,使得新的技术体系和业务的流程逐渐显现,为我国未来的业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新型基础测绘的内涵
基础的测绘技术与相应的管理现代化,综合的体现出基础测绘的改革以及变化的大方向。新型基础测绘的提出正是反映基础测绘现代化的进程。
1.新的工作内容
经过我国多年的持续努力,我国国土的基础测绘工作已经完成,当前各个省市级的基础测绘数据库的建设也已经基本建设完成,基础测绘的工作重点由原本的地形图转变为数据的更新与保护。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的安全等方面都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新型基础测绘对现有数据的维护与更新成为了常态化的工作内容,实现全海洋、陆地的覆盖,为我国的战略目标实现提供坚实的基础与保障[2]。
2.新的生产服务方式
生产服务的能力绝大多数都依赖于当前的技术发展水平,基础测绘的工作重点由于新时代的到来也发生了改变,其致力于提供多样化的相关数据的产品,并且对于数据的体现更多的趋向于个性化,服务模式由原本的窗口模式转变为“窗口、互联网”模式。新型的基础测绘满足当前的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以网络的定制服务为主要的生产服务方式,多方面的满足各个部门的不同需求,这其中的个性化服务也是持续的、不间断的服务。生产服务的总体转变为我国的测绘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促使着新型基础测绘不断的向前发展,为我国的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三、新型基础测绘的体系建设
1. 加强信息的开放共享。
开放是共享的前提。在我国测绘工作的发展中,长期存在着测绘成果的保密范围巨大、尺度过严的问题,在信息化的发展下,需要将这一问题进行改进[3]。首先调整保密的思路,任得主观意识在这当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以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保密的思路进行改进,将原本已经不再需要保密的内容和成果进行公开。其次是保密的工作实行军与民的分版,测绘成果的保密主要是为了国家的安全,然而这不能成为阻碍测绘成果广泛应用的根本原因,解决保密与应用之间的矛盾,可以采取军与民的地形图进行分版的形式,也是解决这以矛盾的理想方式。在解决了开放中的问题后,便可以着眼于“共享”,但是在我国社会的发展中,共享一直存在着诸多难题,由于各类调查的数据有着标准不同的差距,导致了调查结果经常相互矛盾,实现资源的共享较为困难。基于此我国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建立健全相关人口、地理的数据库,设立共享的平台,依托于政府提供的数据使跨部门跨企业能够全面的实现资源共享,另外在更新基础的地理数据时,所需要的专业性数据由专门的部门进行提供,以此来保障数据的准确性。
2. 生产适应信息化的产品
在模拟的测绘阶段,基础测绘的重点主要体现在测绘制度以及更新基本的测绘比例尺地形图两方面。但是在数据测绘的阶段,基础测绘的重点则在建设与更新相关的地理测绘的信息数据中,但是在当前的发展阶段,基础测绘仍旧采取着传统的测绘方式,并没有将数据化以及信息化的特点进行体现,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新技术以及数据时代的优势。在当前的数据时代,测绘的信息源已经由原本的地形图转变为框架与影响数据等,地形图则成为可视化产品的一种,可以随时提取数据进行制作,这也就要求当前的测绘工作必须研发新的地图产品以及相应的技术手段。
3.管理体系的完善
在管理体系当中,我国法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国家对于基础测绘体系实行分级的管理制度[4]。虽然分级的管理制度十分必要也解决了一些矛盾问题,但当前的管理中仍旧存在着重复测绘、地方的管理不足等问题。为解决这其中的问题,可以采取分级管理制度不变,将其进行精细化的划分,明确省、市级的工作任务以及职责,例如市县可以进行大比例的测绘,省级部门对测绘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国家的测绘部门再对省级报告的数据进行整合,但是这一方式再现行的体系中较难实现,这其中的工作量巨大,需要花费的时间源远超出现行的制度时间,因此再管理体系的改进中仍旧需要不断的进行探索,找寻可行的管理体系方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再当前的信息化时代,基础测绘的重点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由原本的为我国制作基本的比例尺地形图转变为地理信息数据的生产与更新,这以转型中的重点在于如何将测绘的结果更好的贴近于生活,满足当前的数据需求,这就需要测绘的工作者再新型基础测绘理念的基础上认准测绘的目标,坚持用户的体现为上,坚持不懈的进行改进,使基础测绘能够取得更多的成绩,为我国的生态保护、社会发展、国防的基础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顾婷.基于新型基础测绘技术的质量控制实践[J].科学技术创新,2020(09):12-13.
[2]凌晓春.新型基础测绘思考与实践——以山东省为例[J].山东国土资源,2020,36(03):74-78.
[3]彭清山,曹文涛,李海亭,郭明武.新型基础测绘产品体系及技术实现研究[J].城市勘测,2019(06):5-9.
[4]张璟.浅谈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数据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西部资源,2019(06):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