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光大节能环保投资有限公司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以顽强的意志反腐惩恶、正风肃纪,努力实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三清”的目标对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省委书记彭清华在省纪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强调,要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确保习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巴蜀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打铁必须自身硬,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提出新要求,我们党有新气象新作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责任担当也永远在路上。
关键词:新时代;党的建设;从严治党
正文
当今世界正经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形势环境变化之快、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我们党面临治国理政前所未有的考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党只有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才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才能维护人民切身利益,才能书写中华民族伟业篇章。
一、全面从严治党深刻内涵
中国的发展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的力量。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只有主动到人民群众中去,了解人民群众的想法和需求,才能够掌握规律,制定出正确方针、路线和政策。当前,我们国家在思想认识、责任落实、建章立制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的信任与认可,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部分单位负责人缺少全面从严治党严峻形势的理性判断,缺乏充分落实主体责任的认识,把促改革、促发展、保稳定做为政绩,但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看作务虚工作,平时安排多,实抓少。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上面,还没有真正把自己当成主角,落实“一岗双责”仅仅表现为口头表态、签定责任书,过于表面,不够深入彻底。部分单位及部门班子成员没有认真学习领悟如何落实“一岗双责”,没有认识清楚如何履行职责、担当责任,没有足够重视,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等同于其他一般工作,思想认识方面存在问题,需与时俱进,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觉悟。
(二)主体责任不压实
部分单位在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时,延作为、不作为,不愿负责、不敢担责,未切实制定落实“两个责任”即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制定的相关制度中具体责任没有清单化、专项化。部分单位对所属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不够重视,没有同业务工作一同检查、督办、考核,既没有做刚性要求,又缺乏惩戒性、程序性和保障性。有些单位的同志习惯性的当“老好人”,对机关作风建设不敢用硬办法,不愿说、不想管、不敢抓,不会用新办法,不会管、管不住、管不好。
(三)作风建设不扎实
少数单位干部责任心不够强,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存在得过且过,见问题就推诿,见困难就撤退,见矛盾就回避的现象;个别干部组织纪律观念不够强,群众观念薄弱,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严重,造成严重的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态度较差。少数部门及其干部办事程序繁琐、承诺不兑现、甚至存在不表态、乱表态现象。作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和干部必须重视的问题,我们不仅自己要把好关,认真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家庭账、名誉账,更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要心存侥幸、因小失大。
二、全面从严治党的路径
(一)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制度治党有助于优化政治生态,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能够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1、构建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体系。只有当制度的运作能促使行为体改变其失当行为时,这个制度才被认为是有效的。因此,发展完善的现代制度规则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发挥党章在制度建设中的规范根本作用,规范和约束党员的基本行为。其次要坚持党要管党,完善党的作风建设制度。再次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加强党的领导,确保选人用人的正确方向,一心为公,从严管理干部队伍。最后以零容忍态度完善廉政制度,我们要以制度为保障,用明确的制度和法规完善各级党组织的考核体系,从而形成党的廉政制度建设和经济建设齐抓共管的局面。
2、培育全面从严治党制度文化。要把党员干部的制度敬畏内化为自身信念,培育全面从严治党制度文化。一是培育政治法律文化,形成学法常态化,不断增强依法治党、依法行政的观念,教育引导广大领导干部自觉做到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用制度管权。二是培育市场经济文化。不断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完备的经济体制和法治体系能够增加党员领导干部的违法违规成本,有效避免党员领导干部的“权力寻租”。三是培育个人思想文化。强化党性素养,压实工作作风,只有干部牢固树立权力与责任并重的思想观念,才能形成积极向上的个人思想文化,最终推动从严治党的实施。
3、完善全面从严治党的配套保障机制。为顺利保障实施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就要建立起一系列配套的改革机制。首先,要加强的党员干部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制度意识。其次,要不断强化全面从严治党制度执行力,把制度落地落实,严格监督执行。最后,要加强监督检查力度,新修订的《条例》、《准则》是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制度标准,使党员和群众的监督有规可依。
(二)注重点面结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真正理解全面二字基础地位。首先,要从全方位的视角认识全面,这种全方位是从历史与现实、党内与党外、理论与实际等相结合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新时代,党的建设必须融入国家与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发展的大视野中,全面的认识、分析和把握。其次,从全主体的视角认识全面,这种全主体是指党的建设中的各级各类主体,包括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等。最后,从全领域的视角认识全面,要认识到党的建设是一个开放的、与时俱进的过程,领域包括党的思想、作风、组织文化、政治生态、党员心理等各方面。
对全面的理解不能忽视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主要站在战略高度,是指党的建设的目标、总体布局等要统筹规划、全面安排,而在推进具体工作层面,则需要有重点。比如我们提到的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这个全面就有明显的重点,主要体现为以严惩腐败为重点,全面展现从严治党的决心;以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全面落实管党治党部署等。
(三)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是加强党的建设,解决党内问题,推进党政体系有序运行的基础和前提。
1、发展党内民主是构建良好党内政治生态的坚实基础,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手段。目前的党员权力制度体系,是由特定的少数党员来行使权力,广大党员行使选举权和监督权。但是,在实践中大多普通党员权利形同虚设,大多党员并未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这样会造成党内政治生态的不平衡。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严格执行党章规定的民主选举制度,让党员充分行使自己的党内权利,特别是选举权。其次,要建立健全相关党员制度机制,进一步细化党员的权力,改变过去对党员权力笼统规定、不细分的状况。最后,要建立健全党内集体领导和决策制度,提高配置党内权力合理性。
2、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紧密结合是构建良好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思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思路有效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强调,要提高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紧密结合。实现全面从严治党不仅需要依靠制度,也需要依靠教育,二者同时发力、同向发力才能切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在新时代大背景下,要坚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和舆论引导,以思想教育为中心,以学习教育为途径,以先进文化为指导,形成体系完善、科学规范、实用有效的党内法规体系。
3、加强党内监督是构建良好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必要手段。从公共权力运行规律中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权力的运行是不能离开监督的,在没有监督制约下,必然会导致腐败和作风问题滋生、政治乱象四起。党内监督是规范约束权力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实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途径。要聚焦党员干部的政治担当和政治原则,聚焦党内政治生态,切实加强监督检查。要整合现有的纪委、监察等多方面的监督力量,建立独立性和权威性并存的监督机构,对各级单位负责人、“关键少数”和其他一切行使公权力的党员干部进行监督。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规定,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要加强人民群众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是党内监督的根本动力。加强人民群众的监督,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渠道,拓宽人民群众政治参与渠道,建立健全各种群众监督制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保障人民群众的监督贯穿于权力运行的全过程。
处世有规矩,处世见党性。广大党员干部应该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远离势利、唯利、功利之交,远离违法、违规、违纪之交,远离低俗、媚俗、庸俗之交,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到推动党的全面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上来。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始终保持共产党的优秀品质、优良作风,唯有如此才能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