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的林学特性及其育苗造林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石桥
[导读] 摘要:落叶松是一种重要的落叶乔木,适应性强,用途广泛。
        黑龙江省鹤北林业局  黑龙江鹤北  154212
        摘要:落叶松是一种重要的落叶乔木,适应性强,用途广泛。它分布在许多地区,在造林绿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落叶松材质较为坚韧,是常用的用材林树种。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落叶松造林水平,加强落叶松育苗造林技术研究尤为重要,这也是大面积培育落叶松、提高其造林效果的重要基础。本文探讨了落叶松的林学特性及其育苗造林技术。
        关键词:落叶松;林学特性;育苗造林技术
        落叶松是北方林区林业工程及各种工程的重要目标树种,落叶松的规范育苗及科学造林是林区做好各类工作、建设各种工程的基础。需从落叶松生长和繁育规律出发,突出育苗和造林两个落叶松种质资源繁育与增殖的重点环节,突出人工作业生物技术在落叶松育苗造林的应用过程,基于以林业实际操作及科技实践为基础,建立落叶松育苗造林的新技术及新措施,在提高育苗质量和造林效率的前提下,为落叶松的资源培育,开拓林业工程潜力打下技术、资源、操作的基础。
        一、落叶松的林学特性
        落叶松是一种速生树种,属落叶乔木科,具有耐寒、适应性强、生长寿命长等特点。落叶松喜湿润,需生长在空气流通性强、光照条件好的地方,但在生长早期被遮阴并不会影响其生长。落叶松对土壤性质的要求不高,在各种土壤类型的地区都有生长,能适应不同的气候环境,在湿度条件好、土壤肥力充足、光照条件优良的环境中,其生长情况也会更加良好。因而,落叶松已成为我国分布最为广泛的树种之一,也是林业工程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树种。
        用于造林时落叶松有其独特的生长特性,造林第1年为落叶松的缓苗期,第2年生长速度开始增快,可长至70cm左右,当年开始生长的时间较早,直至深秋才停止生长。落叶松树干通直、树形圆满、枝叶发达、根系发展速度快,尤其适宜在温暖湿润和土壤肥力高的地区种植。在不同条件下的落叶松根系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干旱地区其主根发达,扎根较深,侧根相对不是很发达,湿润地区则反之。在自然环境良好的前提下,一般落叶松生长到12~15年时开始开花结实,由于落叶松是一种雌雄同体的树种,因此无需外力帮助。秋季种子成熟后会掉落,但掉落地面的种子发芽率不高。
        二、落叶松育苗技术
        1、选地与整地。随着科技的发展,落叶松的育苗造林也要掌握科学的方法,要注重技术方法实施的质量。落叶松生长的保障之一就是选地和整地。落叶松成年后虽然具备抗性强的特点,但其幼苗时期比较稚嫩,对环境的要求较高。选择的地块要具备良好的排水性,土壤肥沃深厚且要疏松平坦,优质的地块是落叶松成活的必要条件。选好地块后要对地块进行整理,保证土壤的透气性,三十厘米深度,翻耕结合,肥料充足,为落叶松的育苗提供一个良好的土地保障。
        2、种子处理。落叶松种子包裹在球果中,种子为卵圆形、灰色,合理筛选种子并做好晾晒、浸泡工作,能有效提高种子萌芽率,促进幼苗生长,还能增强幼苗的抗病能力。可将高锰酸钾溶液与水按1∶200的比例进行配比,对经过筛选的种子浸泡3h。浸泡时间不能太长,以免药剂对种子造成不利影响,影响其萌芽率;浸泡时间也不能太短,以免达不到良好的消毒作用。消毒后的种子利用温水(40℃)浸泡催芽,时间为24~36h。在此过程中,开展挖坑作业,选择温度较高、背风向阳的区域挖坑,坑穴深0.5m。将经过浸泡的种子放入坑内,利用塑料膜进行封闭,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每天对种子进行翻动,当种子达到1/3裂口时,即可进行播种。
        3、播种。落叶松播种时间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平均气温应达到12℃以上,也就是土壤完全化冻时最为合适,由于平原地区比山区的温度上升慢,因此,山区播种的时间应适当推迟,在苗床表层土壤的温度达到8℃以上时,才能进行播种。种子播种完成后,应用细沙覆盖苗床,细沙的厚度控制在0.5cm左右为宜,然后再用干枯稻草或盖草帘覆盖,等幼苗出土后再将草帘撤除。


        4、苗期管理。在种子发芽后,育苗期间的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对苗床温度、湿度、光照等方面的控制,在幼苗出土发芽前,应及时补充水分,着力避免苗床干裂。应注意的是,一次性补水量不宜过多,可增加浇水次数,减少浇水量,或使用滴灌等技术手段进行辅助。在幼苗出土后,可适当减少浇水的次数,结合落叶松幼苗所需增加浇水量。此外,幼苗不宜被阳光直射太久,避免幼苗由于曝晒受伤或死亡。可使用搭设遮光棚的方式,在苗床的上方位置阻断一部分光照,使透光度保持在60%左右,主动创造适宜幼苗生长的光照条件。应注意的是,不少东北及华北地区的春季温度并不稳定,且春季气温较低,应对幼苗进行合理的保温处理,结合实际的气候条件,制定出降温的应急处理方案,避免幼苗受冻,阻断其健康成长。在部分幼苗已长出5片以上的针叶后,应查看及分析幼苗整体的生长情况,在成长情况不均衡时,应进行间苗处理。间苗时,要控制幼苗的株距,将密度保持在700株/m2,并对病、弱、残苗进行处理,保留长势较佳的健康苗,为每棵幼苗都预留好足够的生长发育空间。在幼苗成长一段时间后,应结合其长势进行二次间苗,将密度保持在600株/m2左右。间苗的同时进行除草,尽量使用人工除草的方式,将落叶松幼苗外的所有植物除去,减少落叶松的竞争压力,避免其他植物抢占生存空间及土壤养分。在幼苗状态基本稳定后,可结合土壤的透气性及透水性进行适当的松土处理,应小心作业,以免对幼苗的根系产生伤害,影响幼苗的后续生长,使幼苗生长在温暖、湿润、松软、营养丰富的土质环境中。
        三、落叶松造林技术
        落叶松的造林技术会直接影响其生长效果,根据种植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造林技术,能有效提高落叶松造林的成活率。
        1、起苗定植。起苗需要在定植前进行,一般在前1a的秋季,起苗工作必须在落叶松落叶后开展,在起苗前应确保苗根周围的土壤松软,一般采用浇水的方法,不仅能让土壤更加松软,而且还能让土壤富含水分,以免起苗时损伤苗。
        2、造林密度。落叶松造林密度对其生长具有巨大影响,需根据土壤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造林密度,如土壤条件较好,土质内营养含量较高,每公顷林地造林密度可保持在1600株左右,株距为2m,行距为3m;如土壤条件较差,每公顷林地种植2500株,其株距与行距均在2m左右。
        3、幼林抚育。幼林抚育主要是进行除草、施肥等工作,一般每年夏季和秋季都要进行1次除草,第二年初夏再进行追肥1次,肥料主要以尿素为主,公顷用量为16公斤左右。基本在9年左右时进行一次间伐,间伐后使林分密度控制在1500~1600株,郁闭度在0.6左右,间伐时主要清除病虫木、雪折木、风倒及一些残损木,留下健壮的落叶松木。
        4、病虫害防治。褐锈病和落针病是常见的落叶松疾病,还有可能会导致树木死亡。一旦发现落叶松有褐锈病的症状,工作人员应及时对树木喷洒百菌清油剂溶液,并在每年的5~6月之前喷施波尔多液预防病害。而落针病多发于落叶松幼林中,超过2年的落叶松针叶也容易受到侵染,且该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当前主要是在每年4月喷施药物进行预防,常用药物有代森铵溶液和敌克松溶液。另外,落叶松常见的虫害为松皮小卷蛾,这种虫类会损害枝干,这种虫害在人工落叶松林中十分常见,通常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来处理。对于松皮小卷蛾的幼虫,敌敌畏乳油和马拉硫磷乳油都能起到不错的防治效果。
        综上所述,落叶松是一种落叶树种,具有耐寒、适应性强等特点,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古的主要林区,树干通直,在东北地区是主要的三大针叶用材树种之一,是一个适合寒温带及温带生长的乔树种。
        参考文献:
        [1]李明.落叶松育苗造林技术要点探析[J].农技服务,2017(24):94.
        [2]张素清.落叶松育苗造林技术要点探讨[J].林业科技情报,2017(04):14-15.
        [3]王鹏.浅谈落叶松的林学特性及育苗造林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6(14):20-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