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市市政工程建设公司 广东韶关 512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建筑工程经济不断提升,建筑工程技术水平也得到进一步提升。近年来,由于高层建筑项目的不断增加,进而引进了后浇带技术,确保高层建筑及新型建筑的工程质量。房间工程施工中,会收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环境因素对整体建筑工程质量影响较大。建筑主体结构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出现结构膨胀等现象,以及不均匀沉降现象。为避免以上现象的发生,应对房建工程应用后浇带技术,保证主体结构的力学性能不发生改变。
关键词:后浇带技术;施工;质量安全
引言:
在新型房屋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技术的应用确保了整体工程质量。后浇带技术的主要起到两方面的作用,首先,对于因房屋建筑不均匀沉降产生的结构开裂,变形等现象做到一定的改善。其次,避免主体结构受温度因素影响造成力学性能降低等现象的发生。房屋建筑施工中,需加强考虑混凝土的凝结硬化。混凝土是一种由多种建筑材料通过设计配合比进行拌和的复合型材料,其凝结硬化过程中,由于粗骨料等建筑材料密度较大,进而发生不均匀沉降现象。不均匀沉降现象会造成沉降差的出现,若对主体结构进行整体浇筑,则会引起结构出现开裂等现象发生,所以,应对结构进行后浇带施工技术,确保主体结构的整体性。
一、后浇带技术在房建工程的意义
由于房屋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如对主体结构进行整体浇筑时,会对后期混凝土凝结硬化造成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在温差较大的施工地区,混凝土结构受到温度影响较大,及易出现收缩、膨胀等现象,对整体工程结构的整体性、安全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于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应在施工过程中对主体结构设置后浇带(800-1200mm的二次浇筑区域),将混凝土结构进行一定的区分,确保结构的整体性。对于地基不稳定的房屋建筑工程,通常会出现不均匀沉降等现象,造成构件与构件间出现沉降差,为整体建筑结构造成巨大安全隐患。建筑出现不均匀沉降现象时,房屋建筑结构受力情况会发生改变,整体结构会出现应力重分布等现象降低整体结构的安全性能。
二、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
由于各个房屋建筑工程所在的地理位置存在差异性,建筑结构受到的温度因素影响也不尽相同。所以后浇带技术应根据房屋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结合环境情况进行改进。不同工程部位使用的混凝土材料及混凝土浇筑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应对不同部位的混凝土间进行区分,运用后浇带技术,降低混凝土结构的安全隐患。
1、后浇带的技术分类
后浇带技术可分为四类,沉降后浇带、收缩后浇带、温度后浇带、伸缩后浇带。沉降后浇带主要用于高层建筑房屋易发生沉降部位,或裙楼部位,避免混凝土不均匀沉降产生的沉降差。收缩后浇带为了避免混凝土结构凝结硬化过程产生收缩,进而产生裂缝的现象发生。温度后浇带主要避免混凝土结构由于昼夜温差变化,表面产生裂缝,降低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现象发生。伸缩后浇带主要用于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过大时,避免混凝土结构因热胀冷缩现象内部应力发生改变,进而改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2、后浇带设置的技术要求
根据国家规范规定的标准,混凝土后浇带设置间距应在30-40m、宽度应在700-1000mm之间,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混凝土结构力学性能不发生改变。设计单位在制定设计方案时,应着重考虑后浇带的缝隙宽度,及后浇带位置,避免对周围主要承重构件的力学性能造成影响,确保整体结构的质量安全。在后浇带设计时,应对构件进行分类设置。
在墙板厚度小于200mm时,缝宽应设置为800mm;在墙板厚度大于200mm时,缝宽设置应不大于1000mm。在对于地下室底板运用后浇带技术时,应结合现场实际施工情况及温度、湿度等因素,并结合相关规范规定。一般情况下,缝宽应设置为1000mm,当底板厚度超过1500mm时,缝宽应设置为1200mm。
后浇带设置时,应设置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断面,并且重视设计位置应力,尽量选取整个结构应力最小部位设置后浇带,保证整体结构的承载能力。后浇带设置存在一定断面时,应对后浇带进行曲折联通设计。后浇带设计的类型不同时,应对其内部钢筋做出不同的处理。钢筋处理方式通常为两种:断开处理法、贯通处理法。其中沉降后浇带采用贯通处理法,伸缩缝后浇带采用钢筋断开处理法。钢筋断开处理法可确保钢筋附近混凝土不会因凝结硬化过程中产生的收缩现象,而造成的内部应力发生改变,进而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使得结构整体的承载能力发生改变。
3、后浇带的施工要求
后浇带施工时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工艺处理。在对后浇带进行支模时,应先进行脚手架搭设,与其他脚手架搭设应进行区分,形成独立的脚手架体系。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应采用丝网模板,同时为了保障混凝土的质量和均匀性,用振捣器振捣时,应控制振捣器和钢丝模板的间距,进一步控制了分层浇筑的质量和效率。为了防止后浇带混凝土与构件混凝土之间出现裂缝,形成薄弱部位,后浇带混凝土等级应高于构件等级,混凝土应具备无收缩性,并掺入早强减水外加剂。
三、后浇带的质量及安全要求
后浇带部位的质量安全关乎到整体结构的质量安全,应引起重视。后浇带的质量安全主要与后浇带设计部位、后浇带浇筑工艺、混凝土结构质量息息相关,质量监管人员应着重对以上施工程序进行监督管理。技术人员应对施工图纸设置的后浇带部位进行受力分析,如后浇带部位受力较大时,施工技术人员应进行图纸会审后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对后浇带设置位置进行修改。施工过程中,质量监管人员应对后浇带施工进行全过程监管,确保后浇带按照图纸及规范规定等进行施工。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应对后浇带施工工艺及主要材料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尤其是混凝土材料。混凝土材料及钢筋的施工工艺决定了后浇带的质量,施工现场应对进场混凝土材料进行一定的质量检测,并检测供应混凝土厂家资质,进而确保混凝土质量。应在施工前对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设计结果应符合国家规定的规范要求。施工技术人员应对后浇带类型进行合理性分析,确保施工图纸规定的施工工艺的准确性。并对钢筋处理方式进行核实,及时发现图纸问题。施工过程中应重视模板支撑工艺以及模板支撑顺序问题。应针对后浇带技术设置独立的支模拆模系统,检测混凝土硬度、强度,不达到标准不能进行拆模。后浇带技术同样需重视后期养护工作,并对其进行成品养护,确保竣工验收过程的顺利开展。质量监管人员应重视混凝土后期养护工作,确保混凝土强度达到标准,进而确保整个结构的力学性能达到要求。
结语:
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后浇带技术的不断完善,提升了整体工程质量,促进了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后浇带技术的专业性较强,为保证后浇带质量安全,应对其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并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后浇带技术的专业性,培养精通后浇带技术的专业人才,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后浇带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房屋建筑不均匀沉降等问题,为房屋建筑的安全性提供有效保障,进而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庆,胡培,郭羽佳。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探讨[J].建筑知识,2017,23(13):45-46.
[2]王平,徐磊. 房建施工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J]. 住宅与房地产,2017(23):198+276.
[3]梁跃龙. 基于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探析[J]. 房地产导刊,2016.46(9):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