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 上海 201109
摘要:人力资源是企业生存与发展最为重要的特殊资产。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已经步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市场竞争变得愈加激烈,为了更好地适应和参与市场竞争,重视并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国有企业谋求内涵式发展的新的突破口。文章以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创新为切入点进行讨论,了解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特点,明确国有企业当前人力资源管理情况,并对其战略创新途径进行探讨和描述。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特点
1.管理人性化
管理人性化,即尊重“人”自身的实际特点及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意识到优质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巨大价值,已经开始将“以人为本”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并以此为基点来优化企业发展战略、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制度进行调整,做到高度关注企业员工的实际需求,提倡应更多地运用奖励措施,旨在通过人性化的管理,使员工能够真切感受到企业的关怀,以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广大员工更乐于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2.管理职业化
管理职业化,具体是指一种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状态。人力资源管理职业化是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实现科学化的重要标志。具体来说,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并非简单的人才招聘或招后培训,而是通过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科学的统筹规划,利用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对员工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的提升。
3.知识资本化
知识资本化,即将人们的知识及知识成果直接物化为资本。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已经不再是企业规模以及生产技术等方面的竞争,更重要的是综合实力的竞争。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拥有知识的人才能够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价值,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资本。当然,将知识转化为资本的过程,也是人才实现个体价值的过程,需要企业给予一定的有力支持。
二、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缺乏重视
当前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缺乏重视。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一些企业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边缘化,甚至试图以其他方式代替执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责。第二,一些企业不重视对企业的人才进行培养,只依赖于人力资源部门的招聘职能。一旦员工被招入企业,就不再进行培训。这种做法是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责存在偏见,只注意到其招聘的能力,忽略了其对于人才培养的能力。
2.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
从而导致人才浪费严重现金,许多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仍然沿用旧的一套制度,这使得在企业中人力资源分配极不均匀。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与分配时,应当严格按照相关的人事制度与岗位要求,将人力资源合理分配到需要的岗位,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运作效率。
3.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
许多企业对于员工的绩效考核制度仍然不完善。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企业缺乏没有建立奖励机制。这样一来,会降低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长期下去,企业员工会因为没有晋升空间而选择离开。第二,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不具备长远性。一些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只考虑企业当前利益,这种绩效考核制度会导致企业员工的短视行为。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发展策略
1.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新时期的背景下,可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集成示范的企业屈指可数,各企业之间具体环境和历史因素差异也很大。要对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破旧立新,就需要不断地加强管理机制的建立,培养更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人才;要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挖掘各类人才潜力,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据2018年的资料显示,人力资源服务业的相关机构共有3.57万家,较以往的数据增加18个百分比,企业以往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要进行创新,要利用新型的管理理念,加强对于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才能够突显出企业的优势。企业要不断的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整体的合作,使得人力资源能够进行合理的分配,要对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不断的促进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管理部门要充分的意识到本职工作的重要性,要努力的进行突破创新,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工作素养,加强自身管理理念的更新,能够对于管理工作认真负责,能够严格的执行企业的管理规定,使得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
2.管理制度方面的创新发展战略
柔性化管理制度。在企业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多采用旧的硬性化人才管理制度。这种制度下,企业以自身的利益为核心,甚至会为了企业自身利益,一定程度上损害员工利益,不能将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相结合。这种制度会损害员工的积极性,降低员工对企业的信任感,甚至会造成企业人才的流失。现代企业应推行柔性化的管理制度,在这种制度下,企业可以根据员工的具体需求,合理调整薪资、福利。对于特殊情况可以进行补助,满足员工的切实需要。外包管理制度。该条主要是针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其由于公司规模限制,不能有效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就将自己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给外包公司。本文建议,这类中小企业可以将本部门不擅长的部分外包出去,比如对于员工的岗前培训与薪资设计与核算。对于挑选人才、招聘等工作,企业应当亲自参与,挑选符合企业文化氛围与发展方向的人。
3.对人员的培训以及对他们相应能力的开发
企业对已经招收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和对他们能力进行相应开发,要能做到对工作人员进行充分关心,保证他们中国市场对企业有归属感。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它的发展主要是依靠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所做的贡献。通过对员工的培养,可以使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发挥相应的创造性,更加高效率的开展工作。大数据时代的特点为这些方面提供了相应的依据和背景条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对岗位的期许来对岗位进行相应的选择。企业还需要了解相应工作人员的心理发展状态,防止工作人员由于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巨大压力而出现精神问题。在员工选拔前期,就需要对这些情况进行相应了解,通过对大数据的使用,能够更好地了解受聘人员的信息。在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大数据反映的信息情况,促进员工的个人发展,进而能够更好地提升企业竞争力。当企业员工出现心理问题时,管理人员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关心,从而能够发挥出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性化优点
4.人力资源的规划情况
可以利用大数据来获取员工的各种信息,使企业对员工更能进行良好的了解。通过数据对员工工作经历的分析,可以找到最适合员工工作的岗位,使员工的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规划过程中,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对各种数据进行收集,从而能够保证在面对问题时提出有效的策略。
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发展逐渐趋向于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新阶段。决定企业综合实力的关键指标是企业的创新能力。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要进行整合式的创新,才能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长远的发展,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逐步提升。同时,企业要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对员工进行科学管理,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完善工作管理体系,搭建企业发展的创新链。才能使企业在强手如林的市场生存下去并占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朱文进.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创新初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12):106-107.
[2]张钊.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与改革思路[J].现代企业,2017 (1):11-12.
[3]卢斌.新形势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企业文化,2017,16(32):243.